今天给各位分享广西公务员2010公告(2012年广西公务员考试公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西公务员2010公告(2012年广西公务员考试公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广西公务员2010公告(2012年广西公务员考试公告) ♂
广西公务员2010公告(2012年广西公务员考试公告)22岁的广西男子林某,2010年3月以来在佛山等地70多次嫖娼,他将70多篇嫖娼心得和171张照片发在"佛山大炮"的"吃喝嫖赌"博客网页里任人浏览,共有124000人次点击。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嫖娼心得"、引来6万多网民围观的"佛山大炮"林某,被南海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试管故事】40岁,双方同型地贫,三代试管婴儿终于圆了我妈妈梦!
广西公务员2011舞弊 ♂
广西公务员2011舞弊#2022高考季#
6月7号下午4点,高考第二科数学考试正在进行中。令人吃惊的事情就发生了,正在考的理科数学乙卷试题竟然惊现在网上。
经教育部考试院调查,是甘肃的考生把手机带进考场,偷拍试题发到群里寻求答案。
今年的高考再次出现舞弊现象。真是令人气愤。想想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46年。考场舞弊现象屡禁不止。
2021年湖北考生。用手机偷拍数学题,传至某APP搜答案。
2000年湖南一考场公然抄袭。监考形同虚设。1997年广西陆川县五百多份雷同卷。事后经调查属师生勾结舞弊行为。
1977年时任县委书记的马某父女勾结考场作弊。虽然这些舞弊者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我们真的不敢肯定其中会不会有漏网之鱼。
高考本是我国的国家机密。却屡屡出现作弊行为。这不能不引起重视。
我想问如今的监控设施,屏蔽设备如此先进。考生是怎样躲过重重检查把手机带入考场的?这不可能仅仅是考生个人行为。背后的支持者更为可怕。[去污粉]@微头条 @感悟人生完善自我
古时,有一人叫张三,醉倒到饭桌前,第二天居然被告知考中举人,可是,他都没有去考试,正当他一脸懵时,一人带着万两黄金来到他面前。
古时,苏州有个张三,一直想考取功名,
可是多次参加科举,都未能高中。父母自觉无望了,便叫他外出谋生。于是,张三就到了陕西,河南一带,帮人掌管文书。
因为张三为人节省,除了将部分钱才寄给父母之外,剩下大部分都会存起来,因为对科举还未死心,便捐了一个监生回来,偶尔去参加,结果当然也是没有高中,他也不过当去游玩而已。
又一年夏天,张三的雇主因为一些被人去掉官职,而张三也跟着失业了。
因为几个月前,北京的朋友曾经写信叫他去北京一起发展,张三便辗转去到北京。
可惜,当他去到北京时,才发现朋友已经去了广西。张三虽然觉得很无奈,但既然已经来了,就还觉得留在北京,看看有没有工作可做。
因为当时是举行科举的时候,北京的会馆只接待学子。而张三在来北京的路途中,已经把钱用的七七八八,已无力支付其他地方的房租。
刚好张三的前雇主是山西太原人,张三跟随多年,也学会说了这口音。因此,他来到山西会馆,假称自己是来应试的山西人,才得以入住。
张三才刚入住,就突然来了几十个太原人,他们将会馆内所有空闲房间重新装修一遍,似乎是会有某个重要客人过来。
不久,会馆内住进一位少年。
第二天,少年设宴宴请了会馆所有考生。原来少年姓王,父亲是百万巨商,因为他也想试试考科举,便来应试。
少年宴请完众人后,就回房读书了。他带来的三个仆人,因无所事事,便和同样无心考试的张三聚到一处,玩些纸牌游戏,同时他们也知道这次张三不是来考试,暂住而已。
七月份,会馆内忽然来了一个人。此人与少年秘谈后,少年立即唤仆人回屋,良久方出。
后来,仆人在与张三闲聊时,问张三:“先生既是来参加考试的,那你是贡生,还是监生?”张三答:“是监生。”三人又问:“是真的吗?”张三说:“我有监生证明,又怎会是假的?”
见三人还是有些不信,张三还从行李中拿出证明给他们看。
三人看后,说:“先生原来真是读书人,但先生这次不想去考试,先生何不与我们一同出去游览一番,那也不算白来一趟了?”
张三没钱,本想推迟,但三人明确表示不用张三破费,因此四人便去酒楼妓馆,纵酒行乐。因有人承担费用,张三从此沉迷花丛,流连忘返。
八月七日,乡试准备开始,张三知道少年一帮人是第一次过来,便主动做起导游,带着仆人先去熟悉流程。
待少年进去后,四人又继续回妓馆行乐了。
三场考试全部结束后,张三与三位仆人一同去接少年回会馆。可等他回到自己房间,发现自己的行李似乎被人打开过,但又未丢失一物,因此就并未声张。
放榜前一日,少年又准备了丰盛宴席,招待了会馆众人。大家通宵畅饮,直到半夜时分,终于放榜了,大部分人才离开宴席,前去观榜。
因为张三心无挂碍,早已喝得酩酊大醉,直接在桌子上睡起来了。
第二天中午,忽然有人强行闯入宴会,带头人指着张三说:“这就是你们正在寻找的新孝廉。”众人闻后,纷纷向张三道贺,说:“原来张孝廉在这里呀?让我们找了好久。”
张三望着道谢的人一脸懵,刚想问清楚时。三个仆人立马上前说:“新贵人喝醉了,大家不要再吵了,不要惹他生气。你们需要多少红包?我们替他给吧。”众人欣然同意,随三人领赏去了。
张三望着散去的众人,慢慢反应过来:“没可能呀!我昨天没有…”
话还没说完,少年赶紧堵住张三的嘴,将仆人叫回,一同将张三请至其他房间,对他说:“先生不要惊慌,先听我们一一道来。”
原来少年自知的才疏学浅,便花了1000两银子,请某位贡生替考了。不幸的是,在考前两天,少年的父亲突然过世,所以少年就不能再以真名参加考试了。
但那贡生已经来了,三个仆人觉得张三人不错,少年又想考验贡生的能力,就把这个机会让给张三。
这才有三个仆人请张三妓馆玩的事,也方便盗取了张三的证明,帮他参加考试。没想到的是,那贡生才识的确优秀,真的一举考中。
张三恍然大悟,但他一点都不高兴,因为科场舞弊,关乎性命,而且张三不想冒这样的风险,居然想去告发他们。
少年也没想到张三是这样的反应,吓得赶紧与三位仆人一同跪下求情,并答应给一起给一万两黄金张三,希望他不要去告发。也希望他拿到钱后,不要再参加其他考试了。
张三自知自己的才能有多少,怎么还能更加一步呢?现在又有举人之名,和万两黄金,
足够以后的日子了,并立马答应少年。
于是,张三就带着丰厚财产回到家乡,侍奉父母。
@打个盹说故事 改编自《客窗闲话》的《场外孝廉》
少年怎么都没有料想到张三是这个反应,因为少年是自己的角度来看,从他的身份他没怕过。
可是他忘记了,张三只是一个平民,没有很大权利,一旦被发现,是会被砍头的。所以才那么害怕。
所以人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才不会白做“好事”。
@打个盹说故事 每天分享好看的古文故事。
洪武三十年,京城科举会试发榜,一群考生联名上告,说考官舞弊。朱元璋下令彻查,结果确定考官没有舞弊。朱元璋却说:“把主考官发配新疆。参加彻查的人,杀掉!”
?
明朝的科举会试三年一次,对想入仕做官的举子们来说,机会难得。错过一次,等三年。
?
三年一次的科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皇帝当然相当重视。朱元璋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让85岁的翰林学士刘三吾当主考官。
?
刘三吾可不简单,专家教授级别的大知识分子。元朝末年时的职务,相当于广西教育厅的厅长。明朝成立后,明朝的科举制度条例就是他制订的,他给明朝的刑法《大诰》做的序。
?
刘三吾还主编了《寰宇通志》,这是一本了解中国当时周边国家情况的百科全书。
?
刘三吾的人品也没得说。刘三吾、朱善、汪睿三人并称“三老”。《明史》这样记载:“为人慷慨,胸无城府,自己号称坦白老头。”刘老人品才学俱佳,堪称文化界领袖。
?
让刘三吾任主考官,说明朱元璋对刘三吾的认可和对科举选拔人才的期待。
?
刘三吾身为主考官舞弊,这岂不是晚节不保。可能性不大,那为什么举人们要联名告他舞弊呢?
?
发榜那天,张榜录取人数51人。问题就出在这51个的籍贯全在南方,北方的一个都没有,这种巧合,历次考试可没有出现过。更巧的是,刘三吾也是南方人,这就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了。
?
一群落榜的北方举人,联名上书,到礼部鸣冤告状,说主考官刘三吾偏袒南方人。更有几十名落榜考生在街上喊冤,拦官员的轿子告状。
?
街头巷尾也议论纷纷,说这次考试肯定有鬼,有说刘三吾搞“地域歧视”,有说刘三吾收了南方考生的钱。
?
朱元璋知道后,火冒三丈,下令成立一个由12个人组成的“复查组”,对落榜考生的试卷进行复查。补录部分北方考生当官。
?
复查组组长张信,是朱元璋的侍读,可谓朱元璋十二分信任的人。
?
张组长安排每个成员复查十份试卷。最后大家汇总的意见基本是说这些落榜的试卷文理不佳,有的甚至出现了禁语。刘三吾主考官是公正的,没有偏私。显然,还是一个北方举人都没有被录取。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里还是有两个人在榜单中列出有北方人。
?
张信把复查结果上报朝廷。如果说当初只是北方落榜举子不满的话,这次朝廷内北方籍官员的面子绷不住了。北方人一个都没增录,太伤人了!难道我北方人就都是些傻子吗? 北方人彻底被激怒了!
?
北方人不服复查的结果,状告朱元璋,说张信与刘三吾串通,故意挑不好的试卷给皇帝看的。要求再次复查试卷,并严查涉案官员。
?
朱元璋大怒:“原来有这等事?刘三吾你果然是个昏官,怪不得有人密告你参与蓝玉谋反事件。”
?
于是,朱元璋以“反贼”之名,下令把张信凌迟处死,念刘三吾年纪大了,就发配到新疆守边防去。
?
其余参与监考和复查的人员,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成员(戴彝、尹昌隆)无罪,其余诸人全部发配流放。
?
然后,朱元璋亲自策问,钦点,增榜61人,全是北方人。
?
原来的50名,称南榜,后面的61人,称北榜。这就是明朝轰动一时的“南北榜”案。
?
南北榜事件,它并非是舞弊与反舞弊的事情,而是朱元璋为了达到笼络北方人的人心,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其皇权的目的。
?
南榜的局面出现后,引起北方举人联名上书,它已经不是单纯地查“真相”问题,对于朱元璋来说,要考虑的是政府危机——南北不能失衡!
?
所以,朱元璋下令复查,明确提出增录北方人入仕。可是连他的亲信张信都没开窍,何况刘三吾历来就是个正直的人,更是一根筋。
?
复查结果让事情白热化,朱元璋快刀崭乱麻,痛下杀手,安抚人心;廷试增榜,收买人心。至此,科考风波才算得以平息。
?
自南北榜事件后,明朝的科考不再“全国统一划线”,而是南北区域考生按所在区域排名,然后进行“南北榜”分别录取。
?
不得不说这次重大的变革是个进步,但也是张信、刘三吾等一批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的。
?
其实,历史上的每一次变革与进步都不轻松!#头条故事会##历史人物#
三分钟新闻早知道
热点新闻
1、网传女子遭多人殴打视频事发地为境外 近日,一女子被多人用木棍殴打的视频引发网民关注。经云南省临沧市公安机关核实,视频中事发地为缅甸,打人妇女系被打女子母亲。11月23日,镇康县一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将该视频转发至境内。(新华社 )
2、南部战区公布美舰蓄意冲闯现场画面 29日,南部战区就美海军“钱斯洛斯维尔”号导弹巡洋舰非法擅闯我南沙岛礁邻近海域一事回应,美军行径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安全,是其大搞航行霸权、制造南海军事化的又一铁证,充分说明美是不折不扣的南海安全风险制造者。同日,南部战区公布美舰蓄意冲闯现场画面。(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 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新一轮项目评审。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2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央视新闻)
4、世卫宣布“mpox”为猴痘新名称 2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mpox”为猴痘的新名称,以避免原名“monkeypox”可能造成的污名化。截至目前,已有11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81107例猴痘确诊病例和1526例疑似病例,其中55例死亡。今年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暴发猴痘疫情后,网络上和一些社群中出现了涉及种族主义和污名化的言论。(央视新闻)
5、美国男足主教练就伊朗国旗事件道歉 据外媒报道,日前,美国足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篡改伊朗国旗的图片,引发伊朗方面强烈抗议。28日,美国男足主教练格雷格·伯尔哈特代表球员和工作人员为此事道歉,但坚称美国队工作人员及球员“没有参与其中”。(中国新闻网)
囧新闻
1、男子酒驾为逃避处罚竟丢下女儿 近日,广西河池男子杨某饮酒后带女儿驾车出门,路遇酒驾检查。被发现体内酒精含量超标的杨某一直拒绝在罚单上签字,还丢下女儿扬长而去,最终被民警追回。在民警的批评教育下,杨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民警对驾驶人杨某处罚款1000元,驾驶证记12分、暂扣6个月。(河池交警、@人民网)
2、窃贼围观民警查案被抓 29日,浙江义乌警方在侦办一起“拉车门”盗窃案件时,便装前往网吧调取监控。一名男子出于好奇上前围观,没想到警方侦办的正是自己的案件。经过比对,警方确认男子为犯罪嫌疑人。目前,男子已被警方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义乌公安)
暖新闻
1、九旬老人拿出仅有硬币欲付民警车费 近日,江苏南京一位92岁老人独自外出时迷路,在民警开车送她回家的路上,老人将身上的硬币拿出来打算付车费给民警,民警赶忙说不需要钱。最终,民警顺利将老人送回了家中。(@平安南京)
2、男生800米体考突破自我喜极而泣 28日,福建福州一位高三男生参加800米体考,比平时最好成绩快10秒。考试结束后,他喜极而泣,边哭边说自己从没跑过这么快。网友纷纷表示,这就是努力的意义!(@人民网)
国际新闻
1、美以两国在以色列展开空军联合演习 29日,根据以色列国防军声明,美以两国空军将在以色列境内多个地区以及地中海部分海域展开联合演习。以军声明称,两国空军的战斗机和加油机将进行包括远程飞行在内的多项演习,但未提及演习持续的时间。(央视新闻)
2、俄方称俄乌现在不可能谈判 当地时间29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乌现在不可能进行谈判,因为乌克兰方面否决了这一提议。此前,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不允许乌克兰领导人与俄罗斯重回谈判桌。(央视新闻)
3、涉东京奥运会竞标舞弊案,日本广告巨头遭强制搜查 据日媒29日报道,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和公平贸易委员会发起联合行动,对广告巨头旭通DK公司进行强制搜查。据报道,该公司涉嫌在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测试赛业务的竞标舞弊案中违反反垄断法。截至目前,日本广告业界三大公司都因涉此案被强制搜查。(央视新闻)
1936年12月底,从西安返回南京的蒋介石开始秋后算账,他除了大骂安插的西北剿总的亲信曾扩情“无耻”、晏道刚“无能”,并让戴笠将两人关押外。对侍从室一处主任兼侍卫长钱大钧也产生了怀疑,认为钱大钧在西安事变中形迹可疑。
说起来,钱大钧此前是极得蒋介石信任的,他字慕尹,是江苏吴县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六期和日本士官学校第十二期炮科。从日本学成回国后,钱大钧在保定军校任过区队长,后到粤军第一师邓士元部任参谋。1924年6月,黄埔军校创办后,钱大钧任中校兵器学教官,开始逐渐受到蒋介石的注意,此后不断获得擢升,历任校部参谋长、团长、师长、军长、保定行营主任、鄂豫皖三省“剿总”和武昌行营参谋长等职务。
钱大钧属于蒋介石的嫡系,同蒋介石和黄埔学生之间的关系很深。他同何应钦、顾祝同、蒋鼎文、朱绍良等人私交很好,同桂系也有一定关系。
蒋介石的另一心腹陈诚同钱大钧虽有“师生”的关系(钱大钧在保定军校当过区队长),但由于陈诚和何应钦之间的利害矛盾很深,因而陈诚对钱大钧虽然表面尊敬,但暗中戒心十足。
钱大钧在鄂豫皖三省“剿总”司令部当参谋长时,由于不爱管事情,因此和副总司令张学良及东北军的将领之间,关系都处理得不错,但是这也引起了蒋介石的猜忌,所以在“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一度怀疑钱大钧参与其中。
在“西安事变”前,由于钱大钧对蒋介石表现得很是忠心耿耿,俯首听命,所以蒋介石很喜欢用他,自1935年10月起,就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并于1936年1月正式发表任命为侍从室一处主任。
1936年6月,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领衔发表通电,反对蒋介石。两广事变发生后,钱大钧受蒋介石之命,秘密前往大庾策反粤军将领余汉谋(保定军校六期,和钱是同学),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事变解决之后,钱大钧又兼任蒋介石的侍卫长,以近侍人员的身份,周旋于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之间,这也是钱大钧最为得意的时候。因为后来的侍从室一处的主任诸如林蔚、张治中、贺耀祖、商震等人,都是不兼任侍卫长的。
西安事变以后,戴笠向蒋介石汇报了一件事件,称怀疑钱大钧是否受了张学良的指示,把停靠在临潼车站,备蒋介石行动专用的一列法国造游览客车(简称蓝钢皮)调开。蒋介石大为震惊,在让戴笠继续调查的同时,叫来钱大钧当面问话,其实当时调动蓝钢皮,钱大钧是向蒋介石请示过得到批准以后才调开的。
钱大钧以得到蒋介石的批示为证据,加以申辩,蒋介石念及钱大钧在临潼华清池也中弹受伤,于是便恢复了对钱大钧的信任。
钱大钧为人圆滑,但性情偏激。他对蒋介石极为恭顺,但是在和平级交往和对待下级时,却是另一番面孔,和不少同僚发生龃龉。有时,钱大钧对某些黄埔学生,也不假以辞色。因此,在国民党中,恼恨他的人日渐增多,不少人在蒋介石面前去告状,.导致蒋介石对他也渐渐不信任起来,他的地位也就没有以前稳固了。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了武汉,军委会改组。钱大钧得到宋美齡的支持,于1938年3月,从侍从一室调任航空委员会主任。
然而,钱大钧在航空委员会就任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发生了一件大丑闻:一笔数额巨大的特别费已经宋美龄(航空委员会的重大事项由宋美龄决定,钱大钧这个主任只是名义上的负责人)批准分配,但在处理时,钱大钧只分配了少数几个高级人员,分赃不均之下,有人便把这件事向蒋介石告密,蒋介石勃然大怒,下令将钱大钧撤职查办。之后,钱大钧失去蒋介石的信任,在重庆担任闲职,赋闲了两年多。直到1941年年7月,在何应钦的求情和推荐下,蒋介石这才安排钱大钧任军委会运输统制局参谋长。
1942年6月,钱大钧在何应钦的支持下,接替曹浩森(曹浩森调江西省主席)任军政部政务次长(仍兼运输统制局参谋长)。钱大钧和当时军政部常务次长张定璠,成为何应钦的左右手。
当时国民政府没有国防部,军政部组织庞大,人事腐败,营私舞弊,在抗战后期已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蒋介石受舆论责难,加之也不满何应钦日益坐大,因此在1944年11月,对军政部进行大换班,?赶走了何应钦,由陈诚接任。
陈诚上台后,钱大钧这个何应钦体系的人自然是无法继续待下去了,于是钱大钧和时任侍从室一处主任的林蔚对调。
饶了一个圈子,钱大钧再次回到了侍从室一处第二次当主任,第一次当主任时他还兼任侍卫长,这次回来侍卫长是俞济时,钱大钧的心情可想而知。
抗战胜利后,钱大钧被蒋介石派到上海任市长,不久之后兼任淞沪警备总司令。在任内钱大钧徇私舞弊,影响极差,蒋介石一怒之下,将市长仅仅当了半年多的钱大钧免职,从此之后打入另册,不再重用。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有八大金刚之称,指的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八人中,钱大钧和蒋鼎文前中期颇得信任,但是后期两人都是贪腐堕落不堪大用,让蒋介石失去了使用的信心,这也是当时国民党急速蜕化的一个缩影。
1790年,大臣尹壮图上书反对“议罪银”制度,乾隆命官员查处贪污腐败,没整倒一个人,反而差点让尹壮图掉脑袋。
乾隆到了晚年,沉迷于自己“康乾盛世”的迷梦之中,越发喜欢回忆自己的丰功伟绩,越发听不得来自臣子和百姓的不同声音。所以朝廷上下,报喜不报忧。
但是乾隆55年十一月的一天,一封奏折摆上了80岁乾隆老爷子的台上,它来自内阁学士尹壮图,乾隆一边读一边皱着眉头。
上面写着:“近来朝廷规定,地方总督如有过错,可以用钱充公顶罪,我认为非常不妥,贪污者借此大肆搜刮,清廉者也难免动了贪念,这太糟糕了!就臣所知,借此挪用公款,盘剥百姓者也是有的。”
实际上这个政策是和珅为了讨好乾隆而鼓捣出来的“议罪银”制度,也就是官员如果犯错,可以用银子抵处罚,这银子不用交给国库,而是直接到了乾隆的皇宫内库。正因为这样,乾隆才能办80大寿历时三个月,钱花得毫不手软。
乾隆何等精明,他觉得尹壮图一定是有所指,到底哪个人物这么做?他下令尹壮图要实名举报。
尹壮图还以为皇帝是真心实意想了解实情,又复奏:“据我所知,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江浙、广西、贵州等地方督抚,在民间风评不好,应该彻查。当然其他各省也不是完全没问题。”
好家伙,自诩为清廉正直的尹壮图一下子捅了个马蜂窝,不仅把整个官僚集团都拉下水,还暗示乾隆统治下的官场贪污腐败是常态。
乾隆皇帝大发雷霆,把他骂一顿:“朕自登基以来,勤政爱民,惩治贪官污吏毫不手软,80岁了还亲理朝政,无愧于天下。如果真如你所说,那么多官员阿谀奉承,蒙蔽圣听,那岂不是说朕是个糊涂蛋?”
尹壮图吓出一身冷汗,他颤巍巍地说:“微臣不敢!只是据实禀报……”
“既然据实禀报,便要拿出证据来,哪个省有亏空、有舞弊,都要明明白白查清楚,否则,我就定你个欺君之罪!”乾隆威严地训斥。
“是是是……微臣这就去查……”尹壮图结结巴巴。但是乾隆指示让户部侍郎庆城负责调查,让尹壮图一起前往山西。他生气地下旨:“我和你赌一场。如果查出亏空,就严惩有关官员,给你官升三级;如果没有证据,你尹壮图就是乱政,非治你罪不可!”
本以为朝廷命官下地方调查,贪污事件就能水落石出,但是,尹壮图错了。
庆城来到山西之后,只顾着在五台山欣赏风景,而山西各界官员轮番宴请,阿谀奉承。可想而知,这样的清查根本查不出什么问题来。
尹壮图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知道官场上都是这种官官相护,奈何不了庆城。他心里想着算了,我去和皇上认个罪,大不了被降职处分吧。但是乾隆偏偏较真起来,查完山西又让庆城查直隶、山东、江南等地。尹壮图叫苦不迭,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狡猾贪婪的庆城如法炮制,每到一个地方就心安理得接受各地官员的好处,捞足油水。而那些官员则有更多的时间到处挪借,弥补亏空,就这样账面上都没有任何问题。
后来,庆城把各地调查结果上报给乾隆,那就是所有地方官员都很公正清廉。乾隆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对尹壮图却恨得牙痒痒。
“好你个尹壮图,你是对朕的大清不满是吧?你说的贪官污吏到底是哪些?老百姓不满而哭泣的又是发生在哪里?你今天不给说清楚,休怪我无情!”乾隆大发雷霆,把调查的奏折狠狠甩在尹壮图脸上。
尹壮图脸如死灰,他绝对想不到,自己一封奏折竟触怒龙颜。他更知道即使说出那些人,也没有办法抓到他们的把柄。罢了,只怪自己太天真。
乾隆下令把尹壮图关进狱中,等候发落。越想越生气的乾隆拿起笔来,洋洋洒洒写了近万字,论述自己文治武功,精心治理下的盛世种种表现,批驳尹壮图对于盛世的污蔑之词。
大臣们知道乾隆的个性,谁也不敢为尹壮图求情,反而落井下石,要皇帝定他个死罪,马上执行死刑。
不过,乾隆皇帝为显示自己胸襟开阔,没有批准刑部的建议,他赦免了尹壮图的死罪,革职留任,如果八年没有过错,才可以重新起用。当然后来乾隆皇帝并没有释怀,尹壮图也郁郁不得志。
这场君臣之赌,恰恰反映了晚年乾隆皇帝心胸之狭隘。他听不进去任何人对他所开创的盛世的一丝批评,丧失了明君的气度。
反观这个尹壮图,也实在是不懂得职场规则和风险,没有十足的把握就质疑皇帝的政策和官员贪污,动了别人的利益,人家不整死你才怪呢。
这也给我们的一个警示:在领导手下干活,必须要懂得规则,懂的话术啊!
作者:红袂弄影
#头条故事会#
公元1397年,闽县营前书生陈?,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喜报送到陈家,一家人心花怒放,喜笑颜开。可是,他们没想到,不到三个月,正是状元郎这个身份,让陈?身首异处,魂断应天城。
这一年是大明洪武三十年,应天城的初春,殿试的榜单一出,就像热油锅里倒进了一瓢凉水,来自北方的书生们顿时炸了锅。
因为这次科举考试最后被录取了52人,状元陈?是福建闽县人,榜眼尹昌隆,是江西泰和人,探花刘仕谔,是浙江山阴人,其他49名进士,无一不是南方人,也就是说北方学子全军覆没。
对这样的结果,北方书生们不能接受。他们集体给朱元璋上书,控诉主考官刘三吾公然舞弊,偏袒南方士子,让北方学子全部落榜。
朱元璋也有点惊讶。因为历年以来,虽然每次的进士,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但是像今年这样,北方学子被剃了秃瓢,还是头一回。
朱元璋派出了专案调查组,组长是上一届的状元、侍读学士张信,调查组一共11人,对考卷重新审阅。
审阅的最终结果是,一直认为,这次进士榜单完全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这53人都是知识渊博的才子。而且阅卷以前都进行糊名、誊抄,根本不存在作弊。
而且和北方考生的考卷相比,南方考生的卷子明显要优秀很多。
专案调查组特意抽取了北方考生的卷子,作为证据,请朱元璋过目。
可是北方考生不肯罢休,他们认为,这次调查缺乏公信力,一定是刘三吾对小组成员授意,故意把北方学子最差劲的卷子呈给皇帝,混淆视听。
朱元璋勃然大怒,处死了状元陈?,以及调查小组上一届状元张信,主考官除了刘三吾充军,剩下的全部被杀。
那么,这次科考真的舞弊了吗?调查小组的结果真的是虚假的吗?
当然不是。这次科考的主考官巧合的是,都是南方人,这次科考的最终结果,录取的也都是南方人。这不过是个巧合。然而,北方考生就是不服气。认为南蛮子搞了小动作,通过作弊才得来的成绩。
被北方考生认为是作弊的主考官刘三吾,是公认的道德高尚之人,当时人们对他的评论是: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再说,刘三吾和录取的考生,虽然都是南方人,却既不同省也不同县,人家也犯不上顶着杀头的罪名,去偏袒南方考生呀。
同理,负责重新审阅的调查小组成员,他们也是秉着公心,认为录取结果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如此,朱元璋为什么大动干戈,杀死了这么多无辜的人呢?
明朝建立以后,北方地区仍然有不少读书人,怀念元朝,不肯效忠大明。
所以,笼络北方读书人,就成了明朝初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科举考试,就是拉拢读书人最有效的方法。
科举考试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就不再是单纯的教育界事件了,已经上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刘三吾等考官在评阅考卷的时候,想的是要公平公正,以成绩论英雄。张信等调查小组在复核试卷的时候,和刘三吾的出发点一样。
他们没有站在朱元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当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也可以理解。如果遇到的是另一位皇帝,他们可能会是不同的结局。
可惜,朱元璋建国以来,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大肆杀戮株连,动不动就是上万人死于非命。
用陈?、张信两个状元和考官们的人头,来平息北方考生的怨气,朱元璋当然不会吝惜。
这次南北榜案最后,以朱元璋宣布南榜52人的成绩全部无效,重新开考的北榜58名北方人录取,作为最后的结局。
南北榜案件虽然结束了,但是大明王朝南北文化水平的严重失衡问题,却很难得到解决。
一直到明仁宗朱高炽时期,江西人杨士奇提议,分南北两个区域来进行科考,录取名额则以南六北四的比例来分配。
他认为,长期以来北方科考录取率的低迷,造成了北方学子的懈怠成风,不利于选拔人才。
由于朱高炽在1425年猝死,南北分区科考在1427年由明宣宗朱瞻基付诸实施。
在公元1454年,南北卷制度改进为南北中制度,并对所属地区进行详细划分。
南卷,包括应天府以及苏州松江地区,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和广东。
北卷,包括顺天府、山东、山西、河南和山西。
中卷,包括四川、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凤阳和庐州二府,滁州徐州和州。
就此,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地域公平,终于达到了平衡。为了防止南方考生利用规则,移民到北方和中部参加考试,朝廷明确规定,如果一旦查出科考移民,立即予以除名。
明朝的科考地域分区制度,在顺治年间,改为南北卷制度,到了公元1712年,南北卷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分省录取的制度。这也就是我们今天高考分省考试制度的来由。
公元1788年,科道官钱沣上书乾隆,请求不再分省取士,统一考卷,按照才学来录取。结果遭到了乾隆的训斥。
乾隆说,各省的文化水平高低参差不齐,如果按照钱沣所说,必然会出现江浙等大省录取率居高,而像云南贵州等偏远小省,就会颗粒无收。如果你是江浙之人,那就是心存私心了。
幸运的是,钱沣是云南人。皇帝也不是朱元璋,乾隆也知道他是就事论事,把他训了一顿就拉倒了。
明代时,广西南宁府永淳县有一座宝莲寺,里面设有子孙堂。不育的妇女们在这里住了一夜后,多有子嗣。只是有的妇女在净室住了一夜就再也不肯来了,而有的人却是来了又来。
善男信女们不论远近,全部闻风而来,广泛布施钱财香烛。而要想进入子孙堂净室中住上一夜,还得遵循许多清规。
一是求子嗣的妇女必须由丈夫亲自陪伴而来;二是来的必须是中青年妇女,身体健康;三是入室前要斋戒沐浴,不得沾染荤腥;四是要在神灵前虔诚祈祷,获取神灵的训示和准许。
到了晚上,妇女们进入净室后,其丈夫则拿着钥匙,各自将妻子反锁在房内,自己则在门外摊铺守候,第二天再开门带着妻子回去。
在子孙堂住了一晚后,很多妇女果然因此怀孕生子。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宝莲寺的香火也越来越旺,寺中金银堆积如山。
嘉靖年间,福建人汪旦出任了永淳县令。刚一到任,就有人向他讲起了宝莲寺子孙堂求嗣一事。
汪旦听后,心中不免怀疑起来,经过一番思考,决定派人去看个究竟。他选了两个精明能干的衙役,又找来了两个妓女,让他们扮成两对夫妻,前去宝莲寺求子。
临行前,汪旦交给一个妓女一段黑墨,又给另外一个一支朱砂,暗中吩咐她们道:“晚上如果有什么动静,不要惊慌,也不要抗拒,只要悄悄把朱砂黑墨涂在对方头顶就行了。”
第二天一大早,汪旦带领兵将,埋伏在宝莲寺外,自己则带着几个亲随,前往宝莲寺巡视。
众和尚听说县太爷驾到,都匆匆前来拜谒。汪旦命令众僧摘掉僧帽后再参拜,大家不敢违抗,只得除掉了帽子。只见其中有四个和尚,两个头上染有黑墨,两个头上涂有朱砂。
汪旦命人立刻将这四个和尚捆绑起来。这时,两个妓女各拿着一包药丸,前来作证说:“昨天半夜以后,两个和尚钻进了净室,与我们恣意淫乐了一番后,还送了一包调经种子丸。”
汪旦听了大怒,立即召集兵马进寺,将全部和尚一网打尽。又派人仔细搜查净室,发现在床底下都有暗道相通。如此看来,和尚们就是用这个办法来奸淫妇女,而被他们侮辱的妇女早已无从计算了。
和尚们被带到了县衙大牢,一下子监狱里就人满为患。当晚,宝莲寺方丈法显对牢头凌志说:“我们犯下了重罪,肯定会被处死,只是这监狱又湿又冷,希望你能让我们回去收拾一点铺盖被褥。我们寺中有无数的金银财宝,你可以随便取去以作酬谢。”
凌志利欲熏心,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意法显带着三个和尚回到寺里,而他自己也带了八个狱卒跟随监视。
到了寺中,法显打开库房,里面堆满了黄金白银,任由凌志等人搬取;自己则带人假装收拾铺盖,把刀剑武器都藏在被褥中,然后跟着凌志回到了监狱,将武器暗中分给了众僧,约定在三更时夺门越狱。
这一晚,汪旦正在书写申报此案的文件,突然想到将一百多个和尚囚禁在一起,万一骤然生变,十几个狱卒根本无法抵挡。于是,他赶紧带着捕快兵卒,迅速前往大牢警卫。
汪旦等人刚刚到达大牢门口,和尚们已经打开了狱门,冲杀出来,双方混战在一起。和尚们拿着刀剑,根本就不是兵卒们长枪大戟的对手,渐渐抵抗不住。
这时,法显高声呼喊道:“大家快住手,我有话要说。我们僧众里有善有恶,只是大人不问情由,这才激起了变乱。刚才那几个真正造反的人都已经被杀死了,我们也是受害者,还请大人明察。”
汪旦回答道:“既然持械造反的人已经死了,其余的人就应该全部交出武器。等我明日当堂审讯,细作分别,再做不同的惩处。”法显没有办法,只好让人全部缴械投降。
第二天,汪旦详细审理了此案,一百多个和尚全部按律处死。他又追查和尚们武器的来源,得知是牢头凌志等人贪赃舞弊造成的,而他们在昨晚变乱刚起时,就自食其果,被和尚们给杀死了。
@东又楼公记 :
图文 | 夏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卫当官里李卫都当过什么官# 真实的李卫可不像是二月河《雍正王朝》中说的那样是一个叫花子出身。李卫(1687-1738年),字又玠,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人。李卫少有大志且具有嫉恶如仇的秉性 ,并天性聪颖。
李卫成年后才气横溢,识量轩豁,“尤锐意经世之务”。
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援例捐纳成为一名国子监生,以此为跳板来完成自己安邦定国的理想。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以国子监身份被兵部选任为武选司员外郎,任职期间,他以“裁定案例,贿请不行”深得上司赏识。
时任兵部右侍郎田从典称赞道:“非常才也!此席他日属君矣。”李卫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初入官场就已经显露凡之才。
两年后,李卫升任户部广西司郎中,史载他在户部“事遇纠纷,长官恒委裁决,悉合条理。”
特别是康熙六十年(1721年),山西发生大旱,李卫以户部专员身份随左都御史朱轼赴山西赈灾。他辅助朱轼“悉心筹画,全活无算”。并所过郡邑,虽盘飱之馈不受。意思是拒不受贿。
李卫操守清廉,才干出众,令朱轼深为折服。朱轼返京后马上向康熙举荐李卫。
李卫凭借自己的真诚实干,受知于上司、受知于朝廷,恩泽于百姓,从此连连超擢。
公勤廉干 国家伟器
盐政一直是国家财税的重要收入,在清朝财政收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到了康熙末年,盐物废弛,百弊丛生,特别是云南盐政混乱不堪,官员利用职权营私舞弊,甚至与盐商勾结挖出的盐井隐匿不报、窃国税为己有。
雍正元年(1723年)李卫出任云南盐驿道后,从整顿吏治入手,仅用八个月就使云南盐政由亏空变为盈余三万余两。
第二年,李卫升任云南布政使,雍正盛赞他为“国家伟器”,颁赐亲书“公勤廉干”的匾额。
雍正三年(1725年),李卫又超擢为浙江巡抚,干吏遇明主,一个舍得给官,一个真抓实干,可以说雍正和李卫是雍正王朝的最佳搭档。
李卫来到浙江,浙江人多地少,粮食不能自给。而在太平县和乐清县之间的玉环岛,方圆七百多里,有荒田十余万亩司可开垦,因该岛临海,难于防范,前浙闽总督满保禁止百姓开垦。
但老百姓为了生活,只得偷着突破禁令进行私垦。李卫到来以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募民开垦,开垦后的玉环岛荒田变良田,每年为国家增收田赋租谷2.5万多担,李卫又增加海防,以民养军,玉环岛因此成为“海疆屏障”。
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只是换了个人换了一种思路,结果就大不一样,不但给国家增加了收入,还加强了国防。
李卫还重视兴修水利,他于雍正四年(1726年)任职浙江的第二个月即着手查勘海塘。在任期间,他几乎每年都要修葺海塘,所用资费不足,他除了自筹资金以外,还奏准勒令浙江籍贪官污吏捐资助修,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
在二月河著的《雍正王朝》中,说他鼓励开展“第三产业”推广“秦淮河”服务业,以“妓”养财,这事或许是真的。李卫的眼光长远啊,那时候就发展服务业,不能不说是个人才。
李卫有操守,又不畏强权。袁枚曾讲过李卫在部工作时的一件事:一位分管户部的亲王嘱咐李卫让地方缴纳税银时,每一千两同时多缴十两,作为自己的小金库。
李卫坚决不同意,而这位亲王却不依不饶,李卫就把一个钱柜抬到户部东厢房走廊下,上面贴上“某王赢余”,让这位亲王狼狈不堪,只得收回那贪婪的要求。
李卫老家的一个族人李谦到杭州想投靠李卫谋个差事。李卫拒绝与其见面,让人给了他一些盘缠回家,没想到他这个族人竟冒充李卫侄子,到石门县投帖索借路费。
李卫闻讯后,责令该县对其重责四十大板,押解回籍。
广西公务员2010公告(2012年广西公务员考试公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广西公务员2010公告(2012年广西公务员考试公告)、广西公务员2010公告(2012年广西公务员考试公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