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备考:注意这四点!
从考情出发,提醒我们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
搞清材料逻辑。材料一般围绕一个概念从内涵(内在属性)+外延(多角度)两方面出发设计材料。搞清材料逻辑,有助于快速把握语义。
重点关注高频词,即重点强调、反复强调的语义。例如:
智慧城市注重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其方法的应用,不仅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用户体验,从而实现智慧服务的高效便民。
这段话围绕“人”反复去说,整句话就是在说明智慧城市的理念及方法,就是强调人的重要性。
要重点关注常见的社科类名词。考试中出现的概念主要就是围绕人文社科类的名词展开,关注这类词汇就显得很必要。比如社会治理、法治政府、户籍制度改革、制度公平、惠民政策、互联网思维、社会心态、城归现象、消费升级、实体经济等。
校阅改错出题形式
作为事业单位多省联考综合应用能力B类试卷的必考题型,校阅改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考生必须重点掌握的题型之一。
从命题角度而言,校阅改错往往给定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来源则以政府工作报告或是一些深度评论为主,要求考生发现其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同样是改错类型的题目,校阅改错与公文改错应严格区分,公文改错侧重考查相关公文的写作格式,而校阅改错则要求寻找出文段在行文逻辑与文字运用方面的错误,即重在内容方面的修改。
校阅改错备考方法
从错误类型来看,最为常见的分别是语序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逻辑错误、错别字等,考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基本可以将题干要求的8处错误找出,获得满分。因而,准确把握这几类常见错误类型,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用词不当,是考查最多的一种错误类型。在一篇文段中,往往会出现2-3处错误,这里的词语,主要涉及两类,分别是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以及词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重点考查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三类,主要从搭配与逻辑两个角度命题,考生应在准确把握关联词语的基础上,结合文段的具体内容进行判断。词语搭配不当这一考点,则注重对于常见词以及热点词搭配的考查,在解题的过程中,大家应着重判断名词与动词的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积累,增强语感。
其次,语法错误。在一篇文段中,往往会出现1-2处语法错误,这里考查的语法内容难度并不大,主要从三个方面设置题目,分别是:一面对两面的错误、成分多余以及语义矛盾。只要掌握了重点提示词语,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错误类型的设置,除了关注句子内部,也涉及到句子之间关系的考查,这便是语序不当的错误。在一篇文段中,至少会考查一处语序不当的问题,考生应重点把握文段并列结构的前后顺序,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行文逻辑。
最后,校阅改错还涉及到对常见错别字的考查。往往从音近、形近词入手,但难度不大,考生只要认真分辨即可快速锁定错误。在准确找到错误之后,用规范的语言改正错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书写答案时,大家也应注意标清序号,按照文段的顺序依次修改,保证答案的规范性。
论证评价出题形式
从命题角度而言,论证评价题一般要求考生在一段大约500字的文段中找出存在的四处左右的错误,并对找出的错误进行简要的评述说明。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论证评价备考方法
第一,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明确作答方式。首先,看清题干中要求找出的错误数量,目前真题考查的常见错误数量为4处,且会明确告知考生常见错误类型,如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准确、推理不严密,论据不充分等。考生可以按照题干给出的错误类型去原文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找。其次,题干要求对错误进行简要述评,这就意味着不仅要说明哪里有错误,还需要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解释说明(说明为何错误)。最后,每一处论证错误的评述,都是有字数要求的,一般每条不超过150字,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练习时能够合理控制字数,尽量做到语言简洁。
第二,掌握论证基础知识,识别常见论证错误。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三个要素构成的。虽然在逻辑学里面,论证的错误形式包括很多,但毕竟这不是考查考生的专业逻辑学知识,且就目前考过的真题来看,整体难度不大,考生不必过多纠结或钻习于逻辑学的专业学术内容。常见的错误类型也就是题干中提出的这么四个错误(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准确、推理不严密、论据不充),因此考生需重点把握这几种错误类型。
概念不明确是指混淆文段中一些词语的概念,常见的有扩大概念或者偷换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注意论点中主要讨论的主题词与论据所说的是否一致。判断不准确就是论点本身存在判断上的错误,常见错误如结论过于绝对。推理不严密即论据无事业编综合应用能力B考什么法推出结论,推理过程存在漏洞,常见错误包括以偏概全、因果倒置等。论据不充分即论据是片面的、不充分的或不真实、虚假的,与结论关系不大,不能支撑结论。
第三,仔细阅读,逐句分析,逐条作答。考生一定要尽量读懂题干每句话的含义,分析句子在一段话中所起的作用,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段与段之间的承接。这个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同学们耐心细致,在平常练习的时候不用刻意控制时间,而是要把题目做精做透,同时总结规律,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材料作文出题形式
材料作文的分值高(60/150)、地位高,可以说“得材料作文者得天下”,希望同学们充分地重视起来。
从命题角度而言,材料作文主要围绕社会现象和寓言故事两种材料形式,要求写出800-1200字的议论文章。据统计,约有80%的可能性会以社会现象为出题方向和材料内容,即围绕一个比较“热”的话题,一般材料篇幅较短(1000字左右);20%的可能性考查寓言故事,即围绕一个哲理故事,故事中包含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材料作文备考方法
无论是社会现象类还是寓言类材料作文,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三个解题步骤,同学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能力的提升。
第一步:定主题、找观点——“塑灵魂”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写作文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方向,找准观点。可以先通过题干和材料明确主题,进一步回到材料中挖掘与主题相关的观点,比如谈论的问题、对策、影响等都能作为观点。在这里也提醒同学们:观点不是一个词,而是与主题相关的一连串的关键词,应该尽可能的丰富,便于文章结构的展开。
第二步:理思路、列导图——“搭骨架”
有了观点,就要确定文章的结构,搭建文章的框架了。一般而言,文章结构就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展开。为了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同学们在动笔写文章之前应该列出结构导图,避免“边写边想”、“想哪写哪”或者“挤牙膏”等写作状态。
第三步:补充论据、丰富语言——“填血事业编综合应用能力B考什么肉”
文章不止要有“灵魂”和“骨架”,还应该有“血肉”,即要有用来论证文章观点的素材(论据)。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学们应该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一些热点事件、名言警句、好词好句,并加以运用。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发布·(2022-08-17 23: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