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石泉县司法局全力打造主动司法、民生司法、活力司法“三个司法”,以《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落实为契机,主动聚焦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和法治乡村建设有关要求,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主动发力,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法治基础,法治乡村建设工作始终处在省市司法行政系统“第一方阵”,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和法治乡村建设贡献了司法行政部门的力量、彰显了司法行政干部的担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做法
(一)提高站位抓统筹,全面夯实法治乡村建设基础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将《乡村振兴促进法》宣传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充分发挥县委依法治县办和县委普法办统筹协调作用,主动将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顾问等业务工作融入法治乡村建设之中,多次通过党组会议、全体干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印发全县“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工作任务清单和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形成由普法办主导、司法局主抓、各镇各部门主责的乡村普法工作格局。二是夯实工作责任。将《乡村振兴促进法》宣传纳入全县“八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作为2022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点,设置乡村振兴普法专题,建立普法责任清单、明确牵头单位,牵头组织各镇各部门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项普法宣传活动,实现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宣传“六进”全覆盖。三是严格督导检查。将《乡村振兴促进法》宣传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考核和“八五”普法重点内容,通过县平安建设日常督导检查和法治督查夯实各镇各部门工作责任,构建《乡村振兴促进法》宣传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宣传任务落实落细,今年以来结合法治政府创建开展各类综合性和专项督导检查5次,印发通报2件,发出问题整改清单、问题交办单和整改建议书共计114份。
- 紧盯普法抓引导,大力提升乡村群众法律素养
一是常态宣传重质效。将乡村振兴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民法典等与“三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菜单式”普法范畴,建立普法课题库48个,依托法律进乡村、民法典宣讲进百村入千家惠万户、法治灯谜竞猜、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农民夜校、法治文艺节目巡演、法治讲座、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年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000余场,受益群众10万余人,为全县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等村居法律明白人全部配发民法典书籍、为全县群众发放《百姓法治宝典》口袋书共计6万册。二是阵地宣传浓氛围。将《乡村振兴促进法》纳入全县法治宣传阵地建设重要内容,以县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六大重点执法行业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平台,以法治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法治宣传墙、桥、长廊、街道、公园等站点为触角,将VR体验、普法测试、快乐普法角等新技术和法律图书角、普法宣传栏、法治宣传屏等传统宣传模式相结合,打造了具有石泉特色的“1个中心+6大基地+N个站点”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体系,全县村、社区和窗口服务单位实现普法展架、普法资料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法治文化广场2个、法治宣传彩屏200余块、法治文化街4条、法治宣传桥1座、制作固定法治宣传栏500余幅。三是媒体宣传扩广度。以“互联网+”为载体,发挥“两微一端”等主导优势,通过在县政府网站、县融媒体中心开办普法专栏、政法单位高频宣传和各镇各部门微信公众号发布2条以上普法信息的形式,常态化推送以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主体的各类法治乡村建设的工作动态、以案释法、政策解读等宣传信息,不断扩大了法治乡村建设的宣传覆盖面。
- 聚焦调解护稳定,稳步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
一是建强调解组织。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在全县164个村(社区)中选派人民调解员担任村居法律明白人765名,依托县调解中心和基层司法所阵地,组织各镇、各村(社区)和行业部门调委会等192个人民调解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245场次,指导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8个。二是健全调解机制。以书记民情“三本账”为统揽,进一步规范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创新实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红黄蓝”三色管理和排查化解质效月通报倒逼制度,建立健全三调联动、以案定补、公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多元化解机制,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和乡村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强化调解质效。根据“枫桥”属地、行业管理原则,县调解中心统筹全县各级调解组织综合运用法治乡村建设等相关法律法规化解社会纠纷,达到化解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今年以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排查矛盾纠纷1037件,化解1018件,调解成功率98.17%。
- 优化服务惠民生,持续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
一是优化法律服务体系。建成以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11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站为节点、164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为基础的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法律服务网上平台等多项服务项目进驻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多维度拓展群众维权渠道。二是壮大法律服务队伍。选优配强“八五”普法讲师团114人、普法志愿者队伍100人、法制副校长96人、村(居)法律顾问65人、企业法律顾问29人、村居法律明白人1312人,实现各重点领域的专业法律服务队伍全覆盖,不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举办行政执法专题培训2场次,开展随机抽考1次、行政执法考试2次,办理和换发执法证件654人次。三是优化法律服务流程。全面推行公共法律服务领导接待和律师坐班机制,开辟脱贫监测户、经济困难户、农民工讨薪等“绿色通道”,创新实施公证+调解有效衔接机制和推行落实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评价清单“三清单”推动法律服务工作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精准评价“三精准”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全县法律顾问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79起、开展法律体检195次、法治宣传215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156人次。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局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短板和问题:一是对农村留守老人、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众有效覆盖不够;二是全县法律服务和基层执法队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定程度制约了法治乡村建设进程;三是全县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法治乡村建设参与度还不够。
三、下步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调研指导为契机,攻重点、疏堵点、破难点、创亮点,持续加强法治乡村建设进程,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聚焦乡村振兴,精准提升普法实效。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县,进一步压实普法责任制,持续推进“‘典’亮生活·法润石泉”主题宣传活动和“菜单式”普法,加大老少边穷、孤寡老人普法力度,精准提升新时代普法工作实效。二是聚焦平安稳定,常态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建强司法行政基础,统筹提升调解组织能力,以各级各类调解组织为载体,长效推进“三抓四联五机制”模式,排查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为乡村振兴提供和谐稳定环境。三是聚焦便民惠民,持续优化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一厅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用,规范建设镇村法律服务前沿阵地,深化“三清单”推动法律服务工作“三精准”工作模式,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更加便民惠民。
编辑:张释予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