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能力对策分析]重装ECMO转运+高难度手术,他们让病重患者转危为安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最新考试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对策分析]重装ECMO转运+高难度手术,他们让病重患者转危为安,包含报名时间及入口、考试时间、笔试内容等信息,更多综合应用能力请查看:综合应用能力

  

新华社客户端广州1月11日电(记者徐弘毅)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一例高难度的全胸腔镜微创二尖瓣修复手术,挽救了一名64岁危重患者的生命。该患者由外院转入,在多种ICU设备支持下完成救护车长距离转运,复杂程度创下广东省人民医院转运高危患者的新纪录。

2022年12月9日下午6时许,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到一个外院的紧急会诊函。诊断显示,一名冠心病患者全身多器官出现衰竭,在多种机器的支持下暂时维持心跳,生命危在旦夕。

病情急、责任重,接函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瓣膜及冠心病外科主任、医务处副处长黄焕雷立即赶往患者所在医院。经过现场了解,患者杨先生(化名)确诊冠心病已有十余年,5天前深夜胸口突发剧痛,服药未见缓解之下,连夜由家人陪伴就近送医。然而,患者在当地医院抢救成功后病情又急转直下,心脏等器官机能迅速恶化,直至求助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来维持生命。

相关检查提示,患者二尖瓣区域出现大量返流,可疑乳头肌断裂。虽然用了目前最全面的抢救装置,患者仍无法稳定,出现了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转往近一百公里外的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成为患者家属最后的希望。

然而,这样一个满身管道连接呼吸机、球囊反搏机、体外膜肺机、血透机等设备的患者,即使是在监护室内移动也是寸步难行,如何通过救护车转送到近百公里之外,成为一大难题。当天深夜,广东省人民医院相关团队制定了周密的长途转运方案,次日启动ECMO转运团队,携带相关生命支持设备和转运设备,赴当地医院将患者转至救护车上。

“广东省人民医院体外循环ECMO团队多次转运高危病人,但这样复杂和这样长距离的转运还是第一次,非常考验团队的水平和能力。”负责ECMO的心外科体外循环室主任周成斌说。

狭小的救护车内,承载着目前最复杂的生命支持系统。转运过程必须谨慎小心,妥善安置每一个装置设备,稍有出错,患者就会出现生命危险。医护人员在途中齐心协力,时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在救护车内调整血管活性药物。近两个小时车程,患者抵达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ICU安稳着床。

转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后,经过罗丹东主任和李杰护士长带领的ICU医护团队积极救治和密切监护,5天后患者终于表现为意识有清醒状态,能进行有指令性的微弱简单动作,手术治疗随之被提上议事日程。

考虑患者实际情况,黄焕雷及心脏外科团队经过缜密的讨论,决定采取全胸腔镜微创技术、心脏不停跳技术、二尖瓣修复技术的综合应用策略,这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12月16日,手术开始。黄焕雷看到,由于急性的心肌缺血,固定牵拉患者心脏二尖瓣的后组乳头肌全部断裂,就像降落伞一半的牵拉绳索根部全部断裂,并且原本韧性大的心脏肌肉变得像豆腐一样脆。

黄焕雷一步步精准操作:植入人工腱索、缝合脱垂的瓣叶、放置人工瓣膜成形环……患者的二尖瓣重新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形态,最关键的是保住了瓣膜,二尖瓣成功修复,术中心脏彩超显示,二尖瓣功能好,只有微量反流。术后,患者病情终于慢慢出现好转,顺利撤除ECMO和球囊反搏机,初步脱离了生命危险。

回顾患者转运过程,周成斌表示,广东省人民医院ECMO转运团队经验已日趋成熟,提高了疑难病症的救治能力。在手术救治方面,黄焕雷表示,二尖瓣修复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的风险。“把二尖瓣修复做得更好、更微创,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他说,全胸腔镜下二尖瓣乳头肌断裂修复手术的成功实施,定位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微创心脏外科技术水平和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的新高度,该院微创心脏外科团队将继续钻研,为更多的心脏病患者带去福祉与希望。

来源: 新华社

 

标签:患者   医院   转运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sydw.cn/zhyynl/8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