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过去我们没有遇到过。
一、 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这里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程。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 1~2 年级为“写话”,3~6 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起,构成语文教学的五个方面)
课程目标
一、 阶段目标 第四学段(7~9 年级)
(一) 识字与写字
(二) 阅读
(三) 写作
(四) 口语交际
(五) 综合性学习
1.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
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3.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
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具体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
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2.关于阅读
3.关于写作
4.关于口语交际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评价建议
(一)阅读
(二)写作
(三)口语交际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从评价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标准) 我的结论:
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是分项的学习和训练,是根据言语行为方式来划分的,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是综合的,是特别地提出来的。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殊性在综合性
三个层次的综合:
学科内的综合,听说读写的综合。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语文与生活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