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近年来,M市不少人参加极限运动,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高空挑战。有的是挑战者从摩天大楼外墙攀爬至楼顶,有的则是在高楼楼顶作出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动作。而且极限运动与网络直播结合,一一些挑战 者在进行极限运动过程中进行网络直播。从媒体曝出的一些事件及现场视频来看,这些高空挑战极限运动过程让人捏把冷汗。M市市民就当前的网络直播极限运动展开了广泛讨论。
市民A认为:容易形成不良的社会示范效应。高空挑战者拍摄完视频后,通常在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平台传播,容易给观众形成不良的示范效应。尤其是目前的网络传播还难以做到有效区分受众,排除未成年人观看视频并且自目跟风、效仿,从而危及未成年人健康。
市民B提到:这个问题涉及行业监管。现在自媒体、网络直播平台比较发达,对于一些不宜公开或者不宜倡导的内容要做进一步细分并强化负面清单制度。有些内容不适合放在网络直播平台上,这样会变相鼓励一些负面行为, 因此,自媒体、网络直播平台也要强化自律。
市民C先生建议:对于一些不适宜传播的内容,网络直播平台要加强监督管理和研判,不仅是涉黄涉赌这种明显违法违规的内容,也包括某些极限运动视频打法律擦边球的内容,要遏制其对于公共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负面效应和负面趋势。
震惊、惋惜吴永宁的意外死亡在网上引发讨论,其行为是否属于极限运动?事故责任谁来担?极限运动的“界限"在哪里?记者在某社交平台看到,“咏宁一极限”自2017年7月28日至11月8日共发布140条视频,内容全部都是吴水宁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下,于高楼楼顶边缘、桥梁顶端等高处进行极端危险的动作,包括倒立、单手悬挂、身体悬空引体向上等。借助手机直播平台的视频推广:,吸引“粉丝” 超过百万人。“国内 无任何保护,极限挑战第一人”的称号成为吴永宁的最大标签。吴永宁的死亡在社会上引发广泛热议:
市民E:网络直播平的门槛过低,谁都可以随意直播。禁止传播和炒作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视频,并对违反规定的网络用户采取删除视频、断开链接、限制上传、封锁账号等处罚措施,从而促使包括高空挑战者在内的网络用户审视自身的行为,重视人身安全,并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如果视频内容涉及一些带 有危险性的项目,则网络直播平台可在平台界面及视频播放界面作出一 定的安全提示,警示网友和观众。市民F: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极限运动视赖,一方面需要强化直播平台的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有必要对直播平台的受众及视频传播者进行引导,促使直播受众及视频传播者正确并理性看待高空挑战视频。
M市某大学社会学教授:对于网友或者直播受众而言需要理性看待。有选择性地合理传播高空挑战视频。需要认识到高空挑战运动的危险性和对身体素质的高要求,提高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要擅自模仿。克服猎奇和炒作等心理,对高空挑战视频是否能够被传播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一些未经严格训练,缺乏安全保障措施,可能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高空挑战视频,不仅不应当予以传播,还可提出限制传播的建议和意见。
市某教育专家表示:我国现行法律尚没有明令禁止传播高空挑战视频的相关规定。但高空挑战行为的盛行、相关视颊的广泛传播以及眼下已经出现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事件应当引起重视,需及时出台规定规范高空挑战运动的拍摄和传播行为,防止因为拍摄和传播等行为增加高空挑战者的危险性,避免悲剧发生。
材料三:
网络直播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成为“当红小生”,成为人们展示自己的平台。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在利用这个平台,用不法手段为自己牟利。
近日,M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处召开网络直播平台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决定从4月起至10月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网络直播平台专项整治工作。
有关人士介绍,这项工作将切实加强对网络直播平台的安全管理,依法打击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市各类网络直播平台已达100余家,用户规模超过2000万,一些大型网络直播平台注册用户过亿、月活跃用户超千万,高峰时段部分“房间"用户数可达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