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教学:从纯文本到多模态语篇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谢秋竹 李文文 李群慧 刘晓斌
信息时代的来临,尤其是新媒体、新技术的诞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悄然发生变化。这对英语阅读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受互联网的影响,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变化。生于信息时代的中小学生,从小就以基于新媒体的“读图”方式来理解信息,“看”是信息输入的方式之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语言文化的多元融合,使得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识读教学法不再适应多种语言、多元文化、多模态的社会[1]。当前,许多教材所能提供的课文材料仅仅是印刷的文字文本内容,配备相应的录音,学习方式较为单一。教师教学中仅仅依靠口头传达的单一模态活动教学方式,使得阅读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社会情境中要有以听、说、读、看(viewing)、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其中,“看”是指对图形图像、图标图表、动画视频等非语言符号信息的理解能力,这可以说是受到多模态语篇的影响,发现了这种技能在新媒体时代的日趋重要性。此外,它还进一步指出,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要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可见学生英语能力发展与多模态语篇的研读密不可分。多模态语篇辅助的阅读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一、多模态与多模态语篇教学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等)之间的互动方式,多模态是指将多种符号模态相结合的交际过程或交际产物[2],它与多媒体(可以简单概括为一种传播介质)具有本质区别。当前,我们接触到的有小说、散文、评论等纯文本的语篇类型,但更多的是以图像、图形、音视频等方式呈现语篇,如广告、地图、操作指南、歌曲、影视等。新媒体语篇,如博客、网站,更多的是以多模态的形式来呈现内容。
从阅读过程看,戴维·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指出,传统的以读写为主的阅读模式,忽视了大多数非语言模态[3]。当人们准备多模态的海报等材料时,发现平时所学的技巧表达不出期望的效果[4]。张德禄也认为,阅读语篇是为了理解语篇,除了需要理解文字所传达的意义外,也需要理解其他模态所传递的意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5]。通常来说,语篇作者使用多模态的目的在于,一种模态不足以清楚表达交际者的意义,从而利用另一种模态进行强化、补充、调节、协同,以更加充分或者尽量充分地表达意义,让听话者理解话语所阐述的内容。
根据多模态的特征,在教学中,从以往文本文字或教师口头传达的单一模态互动教学方式增加其他如视觉、听觉模态的方式,就是多模态教学[6]。因此,基于多模态的特征和功能,教师可通过它创设的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学生可从欣赏的角度体验不同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7]。
由于多模态语篇具备传统文本语篇所不可比拟的教学功能,教师应善于应用多模态语篇资源,培养学生从文本、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对语篇的多角度分析和理解,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篇的深层含义,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除了当前教材所能提供的有限的多模态语篇资源外,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利用网络资源整合、设计和开发适合课堂教学的多模态语篇资源。比如,图1所示的“一课一曲”多模态语篇资源就是基于教材单元主题,配套人教版高中英语B7 U1“Living Well”内容和课外相关主题的英文歌曲,配上与课文相关的网络图片,形成的教材配套多模态语篇教学资源。它是拓展和深化英语课文主题不可多得的资源。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接触这种多模态形式的语篇,能够对阅读文本产生多层次、多样化的深刻理解与情感体验。
二、多模态语篇资源辅助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案例
将多模态理论引入阅读教学,对重构阅读生态、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教学中很少对语篇进行深层次加工,仅仅停留在对语篇表层意思的理解上,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效率不高[8]。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分析文本语篇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多模态语篇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且多样化的资源,让他们能够自然地体验到语言的意义和美感。教师要整合多种资源,如图像、音频、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多模态语境,加深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本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12“Culture Shock”为例,探讨如何利用“一课一曲”多模态语篇资源进行教学。
多模态资源可用于读前热身、导入环节,引发学生对语篇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用不同的多模态符号资源,可兼顾不同学习者的偏好刺激,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全面享受阅读的兴趣与快乐。而且,还可将多模态资源用于读中环节,结合多元资源讲解语篇内容,或加深对语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这是因为,多模态资源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工具,阅读素养并非通过学习直接获得,而是通过一种浸入式的方法,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习得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体验到通过多样性、丰富性、趣味性的阅读带来的美感,以及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升阅读素养。在读后环节,多模态资源可起到深化语篇主题、升华情感态度等的作用,不仅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关注资源中的语言点,还可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以及推断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已对文本主题、语篇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可对语篇起到巩固、拓展与深化的作用。
Unit 12“Culture Shock”主要涉及文化冲击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并了解异国的文化差异,学习相关语言与词汇。对该单元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一课一曲”资源的Lesson 1“Visiting Britain”、Lesson 2“Mind Your Manners”和Lesson 3“Living Abroad”。在Lesson 1中,任课教师可将资源“Land of Hope and Glory”作为读前导入内容。该视频展现了有关英国伦敦的标志,如Big Ben、The London Eye等,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Lesson 2是一堂听力课,主要是从国家层面讲文化差异,任课教师可将资源“God Save the Queen”作为课堂导入环节,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入文本主题。
Lesson 3中,教师在读前和读后环节都可应用“一课一曲”多模态资源。读前环节,可采用的资源是“Englishman in New York”,并通过两个问题“Would you like to study abroad?”和“What problems would you meet when you study abroad?”引入文章主题。通过学习视频内容,可以发现它包含非常多的文化隐含意义,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并就相关问题进行热烈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能发现以下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会受音乐旋律、图片色彩等的影响,从而忽视歌词所传达的信息;一些学生无法理解歌词中的部分单词而导致出现阅读障碍;教师设问太过笼统,指向性不明显,导致学生难以回答。基于此,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进、优化,如降低词汇难度,必要时可添加中文标注;设问要有导向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听和看视频,并结合自身已有知识回答问题。在读后环节,教师可播放“Culture Everyday”多模态资源,并提出两个问题:“In what ways can we learn about cultures?”和“What attitudes should we have towards our culture and others? ”学生在听歌曲的过程中记笔记,听完歌曲后,小组同学可根据问题进行讨论。
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歌曲也是语篇形式的一种,应利用“一课一曲”资源进行读后拓展与深化,在歌词中关注有关文本主题的内容,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
多模态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形式,教师在面临教学方式改革机遇的同时,自身的多模态阅读教学素养也会面临挑战。首先,多模态资源的运用应促进、提升阅读过程,而非取代阅读过程,主要起辅助作用,所以教师不能为了使用多模态而使用多模态。其次,对多模态资源的运用,不能只注重多模态“有趣的形式”,而忽视阅读教学的核心——读的过程。由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效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设计多模态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时长,防止顾此失彼。最后,多模态资源的运用应关注信息的输出,呈现一定的语言点,以此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对话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多模态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多模态教学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学界加强研究,教师提升自身阅读素养,多方合力共同完成。通过学习多模态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等具有深刻内涵的内容,使学生学会欣赏语言和多模态语篇的意义与美感,丰富生活经历,体验不同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葛俊丽,罗晓燕. 新媒介时代外语教学新视角:多元识读教学法 [J]. 外语界,2010(5).
[2] Kress G, Leeuwen T V. Reading and Writing with Images: A Review of Four Texts.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J]. Computers & Composition, 2001 (1).
[3] Crystal D.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1990 (1).
[4] 王惠萍. 英语阅读教学中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 [J]. 外语界,2010(5).
[5]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 [J]. 中国外语,2009(1).
[6] 刘晓斌. 技术支持的外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J]. 英语学习,2018(11).
[7]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8] 黄敏丹. 基于阅读语篇多模态的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J]. 英语教师,2018 (11).
(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