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过公,上岸过三支一扶,最后变成了事业单位的一个小透明
简单地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验,顺便也回忆一下心路历程吧!
大学毕业第一年,在我们这里省会城市一个教培企业中摸爬滚打,还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攒了些资本,但是以后的生活自己心里没底,企业都是喜欢学历高的年轻人,说实在的,我那个学历随时都可能被淘汰。
然后就想着找一个饭碗端一端,就想着考个编制,我第一次考试是我们本地的三支一扶,本来是当成自己曲线入编的一个计划,但是结果是有点难受,满两年之后也没能成功入编。最后还是报了一个三不限的岗位,加上自己的备考时间,最后才算成功上岸事业单位。
我刚备考那会儿也是十分纠结,前后打工两年多,19年底开始备考公务员失败,我那个时候还是报了一个辅导班备考的,不多不少正好半年的学习,我本身是一个特别不自律的人,本想着300多个人在一个大教室里,全都是学生,整体氛围更好一点。只是我当我看见班里将近200多人都在上课嘟嘟囔囔,老师也在浑水摸鱼时,我就知道这次没戏了。
20年我想着备考事业单位试试水吧,没想到直接成功变身成为事业编制内的人员。虽然备考时间跨度不长,但也考了1次公考和1次事业编考试,我师父还是阅卷老师,也对我说了不少笔试的弯弯绕绕,还算是有亿点点经验吧。
一、复习前准备
1.关于报班
报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综应这一门理解起来不是很难,难就难在怎么熟练的去做题,说白了想知道怎么记忆之后熟练的写作,是需要练习的,如果不太知道怎么备考,或者不太擅长自己摸索需要人带领的,可以报个网课看看,跟着老师学。
对于具体报什么班,也没啥纠结的:秦羽综应实战课。
现在事业单位这里有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机构都是公考事考混着做,公考做的格外牛,事考做的格外拉。别的不说,这俩就不是一个考试。秦羽是针对事考本身出发,就这一点就足够大部分机构去学的了,也是综应的天花板了,想冲高分,跟着练就行!
2.资料准备
这里说到的资料都是我自己复习的时候用过的,而且直观感受也还可以。
粉笔综合应用能力教材:在我备考初期,综应能够找到的资料其实非常有限,真题自然是最主要的,市面上能买到的教材也就那么几个,个人觉得粉笔做的还不错,就买了他家的书回来看。
粉笔的书很详细,也能看懂,不过到了该自己上手做题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在书上看到的方法还是不能用于实际做题的过程中,更不要说题目要求的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了。
历年真题:感觉不用说人手一本就开始刷吧,备考说的这捷径那捷径,真的只有多刷题练习,多复盘巩固才是最有效的,其它都不能保证你稳定的发挥。建议真题多刷几遍,事业编考试有很强的当地特色,所以把真题吃透对于考试的帮助很大。
公文写作:至于其他的资料,我也就看了看有本专门讲公文写作的那本书,里面的例文倒是一应俱全,我主要就是在练习完之后自我批改的时候作为参照,毕竟没有老师可以单独一对一指导,不过要说为了专门批改公文格式去报个班的话那也太不划算了。
另外,公文格式都是死的,但凡自己眼睛亮一点、细心一点,对照例文就能看出来自己写作上面的不足,真的没必要那么多有的没的。
二、阶段复习安排
我备考大概就是以下三个环节:理论学习——应用练习——总结提高,三步一环扣一环,前一步就是为后面打基础。
第一阶段:系统学习
这一点我用了大概5天的时间,其实也没啥好的方法,最起码我这几次无论是备考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都是差不多的。就是把综应每个题型基本的作答思路掌握清楚,针对每个模块,找3道左右的例题深入思考。
我基础学完之后都是列好提纲,自己答题并进行录音。再听老师讲解、看参考解析或者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再次答题并录音。“慢工出细活”,把基本的答题思路掌握清楚。
第二阶段:方法提升
这一阶段复习的时候,我主要就是跟着秦羽的理论部分去学习的具体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在跟着老师听课的同时,跟着去做好课堂笔记和做一些基础性的试题。
这一个阶段的复习时间比较长,大概20天的时间吧,还是综应职测同步进行复习的,目的就是学习做题方法,把握重点复习。
第三阶段:巩固刷题
这个阶段我用了15天的时间,主要就是进行的专项试题的练习,去慢慢地积累做题的手感和题感。
一个“慢”字基本贯穿了我这个阶段,可能也是因为我在私企摸爬滚打时间长了,没有过分的追求速度,就是要把试题的正确率提升上来,把方法练透彻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复习。
第四阶段:冲刺刷题
最后的这个阶段就是冲刺刷题了,我主要就是通过真题套卷去做的模拟,像粉笔、中公家的真题套卷我基本都做完一遍了,一天保持2套卷子的产出,全部按照标准的考试时间答题,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去提升自己答题的速度,全面把握自己答题的节奏,这样考试的时候就不慌张了。
在看视频和刷题中,把我遇到的题目类型分类总结起来,像案例分析、公文、辨析这些题型的注意要点和解题方法。答题的各要点之间需要注意运用指定的逻辑结构,需要和题干的主体保持一致,问我什么就回答什么,问A的就不要牵扯B的。
从开始到考试我大概是准备了20天时间去模拟练习的,到考试的时候,基本可以适应了考试的答题节奏了。
运用层次法将材料内容分为基本的层次:原因、问题、危害、目的、现象、意义、对策(对策效果)。基本上就是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答题思维和逻辑了,这一部分也完成之后,考试绝对妥妥的,综合应用能力就是纸糊的老虎!
三、综应做题原则
我不知道综应哪个东西最重要,但我备考这一个月以来,抄的最多的就是综应的论点,这个过程基本就是一种煎熬。其实抄论点也就是为了清楚:怎么样写作才能让短短的半分钟内,让阅卷老师觉得你很优秀,是个人才,愿意给你高分。
我总结了综应写作的三个原则:做题角度、语言组织和写作结构。
第一:做题角度
角度这个东西我直接说可能有点悬,我就直接举例子吧:如果给定材料是关于成都文化旅游方面的材料,然后再去找答题角度。
找角度是找一个切入点,写出来具体怎么成都的文旅事情安排妥当,大的方面上来说,也可以写如何发掘成都文化旅游潜力,也可以写抓好文化旅游发展之于成都发展的意义,这就是很具体的切入点。
作为阅卷老师,一眼看到这个题目就觉得很接地气,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不是泛泛而谈一些见解,按照我备考做的那十几套真题来说,套几句十九大报告不是读懂政策,更不是拿高分的技巧。
第二:语言组织
我师父说过他当阅卷老师的时候,很多综应的回答扫一眼就知道语言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如果通篇都是“政府官员” 应该怎么样,“老百姓”怎么样,这就是业余。为什么呢,坐在考场里面,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是一名准体制内的人员。
“政府官员”不妨个换个说法:党员干部;“老百姓”改成:群众或者人民群众,这就是语言专业性。
另一个是,语言的简洁有力。这是需要去锻炼的,有长期的功底更好,如果没有,短时间如何提高?我自己是通过两点:锻炼自己、揣摩别人。
每天写一篇综应的文章,规定时间写好以后,反反复复地去看。大概前后写了半个月,基本就清楚了自己的问题。
揣摩别人,就是看半月谈之类等,当然还有人民网的一些评论,看看这些“大佬”怎么评说热点,人家“撰稿人”的题目是怎么拟的,人家“评论员”的一级一级的标题是怎么拟的,小标题是否对仗工整、押韵。这都很重要,后期也是我在机关写各种材料的要求。
第三:写作结构
综应公文的开头怎么写,我说自己在写综应的时候,都是读完材料,迅速在草稿纸上拟一个标题出来,并据此拟定三到四个小标题,确定文章的结构。
再大概构思一下每一部分的内容,就开始下笔。这样一来,先明确我要写的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每一部分都分别讲什么,最后总体支撑一个什么观点,非常清晰。
这样的开头就是属于抛砖引玉,引出文章的观点,结尾不就是总结你的论据支撑论点,达到目的。对于具体应该怎么提升,和上面说的语言部分的两点是一样的。
最后注意随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随时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自己学习积极性。事考过程虽然很难但我过得却十分的充实,大家要珍惜自己奋斗的过程。
上面内容就是我备考时的经验,大家必须要认真看完啊,里面有你们让你成功上岸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