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综A的自白:我们不一样
长久以来,作为一个新兴科目,我的存在总是伴随着不理解甚至误解,很多考生压根不认识我,不知道我是谁;另一些考生总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了解我,带着仅有的一知半解就上了考场,最终刹羽而归却将失利归咎于我的存在。对此,我很委屈,也很为这些同学惋惜,所以,我想,此刻我必须站出来了,我要为自己发声!
首先,我有必要简单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综合应用能力A,因为名字有点长,所以大家都喜欢叫我综A,你也可以亲切地叫我小A。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这个字母A又代表什么呢?大家稍安勿躁,这个要从我如何诞生说起。曾经,事业单位考试各地采用了很多种方法,但是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要么单考公共基础知识,要么考公共基础知识加申论,又或是和公务员考试一样,考行政能力测验加申论。其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大部分考过事业单位的考生共同的记忆。这样的考试沿用了很多年,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地测查方式,而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无可挑剔。相反,这些考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测查出考生的能力,但是却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人岗不匹配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千辛万苦选拔出的人并不是与这个岗位最匹配的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究其原因,还是选拔考试本身的问题,事业单位的岗位往往专业性比较强,所有的岗位都去考公基或申论,真的能够测查出来这个岗位想要的能力吗?换个角度来说,公基和申论与事业单位的工作有多少直接的相关性呢?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直到2009年,上海作为中国改革的先锋地,率先创新使用综合应用能力测试,形成了今天综合应用能力的雏形,这个形式的考试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岗匹配的问题,主要测查报考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浙江、湖北等省份纷纷在招考过程中作出调整,将考试科目改为行测加综合。然而此时,依然存在一个问题,各地命题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各种考试形式并存,命题能力也参差不齐,很多地方甚至单位自主命题还导致了试题泄露等不公平现象。在2015年,国家为规范事业单位招考,开始试行全国统招、统考形式,即相应的省份在同一时间段采用统一试卷招考的模式,经过两年试点,取得相应成效。因此,国家在2017年开始基本实现全国统招统考模式,提高了考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而考试的内容为两个科目,一个是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一个就是综合应用能力。为了能够做到人岗的最佳匹配,综合应用能力又分为了五类,根据不同的岗位,测查的综合能力又有不同。A类为综合管理岗,主要处理行政性、事务性工作;B类为社会科学专技类,C类为自然科学专技类,这两类为技术岗位;D类是中小学教师岗,E类为医疗卫生岗,涉及到专业岗位知识的考察。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搞清楚我是谁了,对,我就是事业单位全国联考中专门针对A类综合管理岗位设置的科目之一:综合应用能力A。
作为一个新兴科目,我必须要澄清一个事实:我与申论是不一样的!虽然很多人都说,我是申论很像,都是主观题,也都是阅读材料后答题,表面看起来试卷结构和考察模式都是一样的,但是事实上,我和申a类的综合应用能力考什么论只是形似而神并不相似。
首先,从材料上说,最直接的区别就是材料篇幅,申论材料文字更长,通常在7000字以上,而我们综A,材料相对短一些,平均在六千自左右;再看素材内容,申论更为宏观,往往话题涉及国计民生,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国意识国民素质”等,材料内容也常包涵政治理论等晦涩内容,但是答题时答案较为集中,往往一道题可以针对一则材料去找答案;而综A的材料题材更加“接地气”,以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见的具体性事务为主,a类的综合应用能力考什么比如:和平小学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国培计划”培训过程中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等,相对来说,读起来更加流畅清晰,材料经常由背景交代、访谈性、案例性材料为主,但是信息相对杂乱,某一题的答案并不局限于一则材料当中,需要通篇归纳总结。
从题目角度而言,与材料不同直接相关的就是考察能力、题型呈现及角色定位也是完全不同的。申论主要考察阅读理解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五大基本能力,而综A除了这五大能力,更需要的是管理者角色所具备的实务操作能力,比如作为学校管理者,你的日常管理工作如何开展,遇到突发事件你如何处理等。基于考察能力的差异,题型呈现自然也就不同,申论往往让考生就一件事情发表观点看法,进行综合分析,给出对策,而综A除此以外,还包含了机关工作实务操作类试题,比如会务安排、机关接待、突发事件处理等。同时,与申论相比,综A的考察更强调管理者角色定位,测查考生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谁,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拥有的可支配资源是什么,其定位为更基层的事业单位基层管理人员,角色更明确。而申论考题一般没有明确身份定位,只需站在政府管理层面考虑问题即可。
从答题角度而言,两种考试的写作体裁和答题时间也不尽相同。申论写作更多偏向议论文的写作,字数要求在1000字左右,而综A主要是应用文写作,字数要求相对较少,平均在400字左右。而考试时间的不同也需要考生尤其注意,申论考试时间大多为2.5至3个小时,个别省份为2小时,多为考试当天下午,与行测分开测试;而综A考试只有2个小时,而且与事业单位另一科目职测在同一个上午进行连续不间断考试,即8:30-10:00考职测,10:00-12:00考综合,需要更多的体力和耐力。
说到这里,大家来评评理,还能说我和申论是一样的吗?这么多区别也就意味着各位同学一定不能将答申论题的思路来答我们综A题,小A提醒各位考生,如果你照搬申论思路,一定会在综A的考试中栽跟头的。而且,综A考试从某个角度说就是为了反模板而存在的,所谓“模板大师”、“万能公式”全都不靠谱,也根本用不上,如果硬套这些“模板”和“公式”,只能让你的答题脱离实际,不可能得到理想分数。所以,不要总想着抄近路,还是踏踏实实地去复习才是王道。当然,复习也需要方法,首先,你需要的是角色代入,机关思维。了解机关工作的基本流程,熟悉各种角色的职能权力,培养辩证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问题思维。其次,你必须要做到的是,强化训练,夯实基础。通过大量习题,反复训练,提升信息搜索能力、问题界定能力、文书写作能力、培养机关工作的基本能力。最后,你当然还少不了要去积累,积水成海,积土成山。这包括素材的积累和词句积累两部分:素材积累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积累时间素材,并且关注专家学者的分析角度和深度;词句积累可通过阅读主流媒体文章,积累作答过程中的规范用语,正确遣词造句,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三点缺一不可,各位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习,时间充足且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极强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慢慢摸索研究,而复习时间少,摸不清这门考试门道的小伙伴就务必要找到助力:一个好的老师或是一个好的课程。但是只要你能够做到这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小A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你定会取得高分,力压众人。
最后,小A在此祝愿所有怀揣“事业人”梦想的同学们都能“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