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下半年事业单位的考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事业单位联考,考察《公共基础知识》;另一种是事业单位统考,考察《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测验》。而《综合应用能力》一般是分级分类考试,主要分为A、B、C、D、E五个大类,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综合应用能力(C类)》考察的重点题型及其相应的作答方法。对于C类考察的题型主要有科技文献阅读题、论证评价题、科技实务题、材料作文题四种题型。一般1套试卷3道大题。科技文献阅读题、材料作文题为必考题型,论证评价题、科技实务题交替出现。
一、科技文献阅读题:
1.考察频率:必考
2.主题:一般为自然科学领域(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的相关话题,比如等离子云、沙尘暴、地球雪球事件、月球演化、暗物质等、隐形海洋、粉碳灰、母乳喂养等。
3.考察方式: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辨析题、概括摘要、概括观点……
4.作答技巧:运用材料阅读方法,找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段
如:
2019 年 10 月 27 日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 类)》
1.填空题:请为本文的(二)、(三)两部分各拟写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 20 字。
(二) 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来源及其形成机制
地球大气中的某些成分会因太阳光的照射而被电离,在向阳侧形成密度较高的电离层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受到地球自转和电离层对流的影响后,部分被“甩”成一个“舌状”的窄带,即舌状电离区。研究表明,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可能源自舌状电离区。
目前,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形成机制被归纳为以下三种:
1.地球磁力线分为向阳侧磁力线和背阳侧磁力线两部分,而南北半球的这两部分磁力线之间都存在一个漏斗型的区域,被称为极隙区,该区域内磁场几乎为零。来自太阳风的等离子体能通过极隙区直接侵入地球极区大气层中,即:极隙区的对流模式受行星际磁场调制,导致不同密度的等离子体先后进入极隙区而形成等离子体云块。
2.由新开放磁通管中增强的等离子体复合,引起爆发式对流通道中的等离子体耗散而形成等离子体云块。
3.两条反向磁力线无限接近时分别断开并“重新联接”的物理过程称为磁重联,该过程中伴随着物质间能量的转化和运输。日侧磁重联便是太阳风能量、动量和质量向地球磁层输运的主要途径之一。脉冲式日侧磁重联的发生,使得开闭磁力线边界向赤道方向的高密度光致电离区域侵蚀,随后携带高密度等离子体沿极区电离层对流线向极盖区运动而形成等离子体云块。
近年来,欧美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上述三种机制相互关联,彼此依存。然而,由于极区自然环境恶劣和观测的局限性,无法获得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形成演化的完整、清晰的动态物理图像。究竟哪种机制占主导作用仍不清楚,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二、论证评价题
1.问数:找出问题+说明理由
2.错误的类型: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准确、推理不严密
3.错误类型不是那么重要,核心是需要把错误讲清楚,说明理由
4.核心方法
问题主要是集中在论据、论点、论证方式等等三个方面
(1)概念混淆,偷换概念
论证过程中没有保持概念的确定性,用另一个概念代替原来的概念出现的逻辑错误。
错误类型:
结论脱离概念。解决办法——论证过程当中要紧密结合概念,不要脱离原话题自由发挥。
反驳中偷换概念。解决问题——反驳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原概念
(2)主观臆断,可能推必然
结论出问题,“一定、必须、肯定、必然”等绝对化表述。
(3)结论与原文观点不符
(4)以偏概全,论据不全面
论证过程中由于论据不足而不能确定论题(结论)的真实性
(5)无因果关系,强加因果
(6)结论不唯一,真假不定
例如:
三、论证评价题:阅读材料三,指出其中存在的 4 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说明理由。请在答题卡上按序号分条作答,每一条先将论证错误写在“A”处(不超过 75 字),再将相应理由写在“B”处(不超过 50 字)。(40 分)
【材料第二段】随着冻土层融化,它所覆盖着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矿物燃料,正在以异常的方式被快速释放到大气层中。可见,地下的矿产资源正在影响着大气层的正常运行。
【参考答案】
1.A:论据不相干。第二段中,材料讲述永久冻土层融化释放矿产资源和矿物燃料,从而得出地下矿产资源影响大气层正常运行的结论。
B:材料讲述了永久冻土层融化会快速释放矿产资源和矿物燃料,并未涉及对大气层运行的影响,无法得出结论。
三、科技实务题
1.考察频率:并不是必考
2.考察类型: 分析变化、趋势;概括特点及变化
3.作答方法:学会看表格,表格由表题、表头、表身和表注构成,重点要学会分析表格数据的变化及趋势。
例如:
2018 年 10 月 27 日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 C》
科技实务题:请根据给定材料二,按照每道题的要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50 分)
1.根据表 1 和表 2,概括 2011—2014 年中国城镇人口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
要求:概括分析恰当,条理清晰,不超过 100 字。
答案: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城镇人口人数逐年上升,占比也逐渐上升。原因有:城镇发展相比较乡村发展快,人口往城镇转移。
四、材料作文题
1.频率:必考
2.作答方法:审题确定文章主题词——》设置思考角度——》梳理材料+结合实际——》整理得出文章立意——》结合具体的写作方法将文章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