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3”。请结合实际,撰写一份倡议书。
如题,事业单位考试综应考题中,有结合实际的时候,是不是除了可以写资料里给的东西,还能写资料以外的?公务员申论是必须从资料里找答案,基本不用谢资料没说到的内容,事业单位也是么?
大佬给一下确切回答可以么?有知道的回答一下,谢谢哟。
嗯?你在口出什么狂言?
那这样说,阅卷老师能随便打分吗?
综应是需要根据给定材料联系实际,但那也不是意味着瞎写啊,我们是在参加一场考试哎,一场有无数竞争对手的考试,认真对待还不一定能打过对手,更何况是随便写写呢?
先把这个危险想法给我关了!!!
接下来我好好跟你唠一唠怎么复习综应:
一、工具加持
综应备考我个人建议是要报个班的,毕竟现在事考的几乎人人都报了,你不报
就“慢人一步”,报班跟着专业的老师学会更高效一些。
具体报什么班,这也没啥纠结的:追求高分就报花果事考;想要省事就报中公事考的。
说实在的,花果事考的专业性真的是秒杀所有机构,我报过的几个公考大牌子班,专业度真的不太够,导致讲的内容和考的内容总是有衔接不上的地方,可能事考这部分就是公考机构的小零食吧,花果的地区适配性还蛮强的,这个是其他机构达不到的效果。另外,一定要安利下我们凌青老师,四式剖题法yyds,我综应能考高分全靠凌青续命。
中公线下班的师资一直都是最顶的,讲的好的名师比较多,而且整体服务也比较完善。就这么说吧,只要能在线下能找到一个靠谱的中公培训班,备考基本就是有人扶着前进了。

这里说到的资料都是我自己复习的时候用过的,而且直观感受也还可以。
粉笔综合应用能力教材
在我备考初期,综应能够找到的资料其实非常有限,真题自然是最主要的,市面上能买到的教材也就那么几个,个人觉得粉笔做的还不错,就买了他家的书回来看。
粉笔的书很详细,也能看懂,不过到了该自己上手做题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在书上看到的方法还是不能用于实际做题的过程中,更不要说题目要求的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了。

历年真题
不用说人手一本就开始刷吧,备考说的这捷径那捷径,真的只有多刷题练習,多复盘巩固才是最有效的,其它都不能保证你稳定的发挥。建议真题多刷几遍,事业编考试有很强的当地特色,把真题吃透对于考试的帮助很大。

公文写作
至于其他的资料,我也就看了看本专门讲公文写作的那本书,里面的例文倒是一应俱全,我主要就是在练习完之后自我批改的时候作为参照,毕竟没有老师可以单独一对一指导,不过要说为了专门批改公文格式去报个班的话那也太不划算了。
另外,公文格式都是死的,但凡自己眼睛亮一点、细心一点,对照例文就能看出来自己写作上面的不足,真的没必要那么多有的没的。
2、 综应题型剖析
综应考试是材料为王,需要用最简单的言语去把事情说清楚,同时,认真审题,看清楚题干给的定位和要求,摆正自身的定位,写出来的答案才能够更好的契合给定材料。
综应A类主要考5大题型,和职测零零碎碎的几十道题不同,分别是观点归纳题、、会务安排(联络通知)、应急处理题、对策建议题、综合分析题。
观点归纳题主要是和概括题很像,概括原因、现状、影响、问题等等,主要考察对于材料审题的把握,对于这类题,我是主抓题干,把关键词给圈出来,然后用老师讲的四式剖题法把材料中的关键词精炼一下。
会务安排这些题型对于格式要求比较高,属于公文题,一共14种,我主要是把老师整理的那些格式全都过一遍,然后彻底吸收~审清楚题目上面的身份、主题、对象啥的,然后再去作答。
对策建议题主要任务就是提对策、提做法。需要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或者材料涉及的特定内容提出具体措施或者建议,我做这类题的时候一般是按照分类(主要是分为问题一段+对策一段)的逻辑作答。
综合分析题这类题型对阅读理解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不能原原本本照抄材料信息,我一般都是在阅读给定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进行推理和加工,得到全面的信息。

应急处理题日常工作中如果出现突发问题会怎么解决~,这个还是要多看老师是如何解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思维模式,加上多练习,基本上就没啥了。
3、 阶段复习安排
我备考大概就是以下三个环节:理论学习——应用练习——总结提高,三步一环扣一环,前一步就是为后面打基础。
第一阶段:系统学习
这一点我用了大概5天的时间,其实也没啥好的方法,最起码我这几次无论是备考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都是差不多的。就是把综应每个题型基本的作答思路掌握清楚,针对每个模块,找3道左右的例题深入思考。
我基础学完之后都是列好提纲,自己答题并进行录音。再听老师讲解、看参考解析或者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再次答题并录音。“慢工出细活”,把基本的答题思路掌握清楚。
第二阶段:方法提升
这一阶段复习的时候,我主要就是跟着凌青老师去学习的具体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在跟着老师听课的同时,跟着去做好课堂笔记和做一些基础性的试题。
这一个阶段的复习时间比较长,大概20天的时间吧,还是综应职测同步进行复习的,目的就是学习做题方法,把握重点复习。

第三阶段:巩固刷题
这个阶段我用了15天的时间,主要就是进行的专项试题的练习,去慢慢的积累做题的手感和题感。
一个“慢”字基本贯穿了我这个阶段,可能也是因为我在私企摸爬滚打时间长了,没有过分的追求速度,就是要把试题的正确率提升上来,把方法练透彻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复习。
第四阶段:冲刺刷题
最后的这个阶段就是冲刺刷题了,我主要就是通过真题套卷去做的模拟,像粉笔、中公家的真题套卷我基本都做完一遍了,一天保持2套卷子的产出,全部按照标准的考试时间答题,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去提升自己答题的速度,全面把握自己答题的节奏,这样考试的时候就不慌张了。
在看视频和刷题中,把我遇到的题目类型分类总结起来,像案例分析、公文、辨析这些题型的注意要点和解题方法。答题的各要点之间需要注意运用指定的逻辑结构,需要和题干的主体保持一致,问我什么就回答什么,问A的就不要牵扯B的。
从开始到考试我大概是准备了20天时间去模拟练习的,到考试的时候,基本可以适应了考试的答题节奏了。
运用层次法将材料内容分为基本的层次:原因、问题、危害、目的、现象、意义、对策(对策效果)。基本上就是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答题思维和逻辑了,这一部分也完成之后,考试绝对妥妥的,综合应用能力就是纸糊的老虎!
四、综应做题原则
我不知道综应哪个东西最重要,但我备考这一个月以来,抄的最多的就是综应的论点,这个过程基本就是一种煎熬。其实抄论点也就是为了清楚:怎么样写作才能让短短的半分钟内,让阅卷老师觉得你很优秀,是个人才,愿意给你高分。
我总结了综应写作的三个原则:做题角度、语言组织和写作结构。
第一:做题角度
角度这个东西我直接说可能有点悬,我就直接举例子吧:如果给定材料是关于成都文化旅游方面的材料,然后再去找答题角度。
找角度是找一个切入点,写出来具体怎么成都的文旅事情安排妥当,大的方面上来说,也可以写如何发掘成都文化旅游潜力,也可以写抓好文化旅游发展之于成都发展的意义,这就是很具体的切入点。
作为阅卷老师,一眼看到这个题目就觉得很接地气,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不是泛泛而谈一些见解,按照我备考做的那十几套真题来说,套几句十九大报告不是读懂政策,更不是拿高分的技巧。

第二:语言组织
当过阅卷老师的很多综应的回答扫一眼就知道语言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如果通篇都是“政府官员” 应该怎么样,“老百姓”怎么样,这就是业余。为什么呢,坐在考场里面,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是一名准体制内的人员。
“政府官员”不妨个换个说法:党员干部;“老百姓”改成:群众或者人民群众,这就是语言专业性。
另一个是,语言的简洁有力。这是需要去锻炼的,有长期的功底更好,如果没有,短时间如何提高?我自己是通过两点:锻炼自己、揣摩别人。
每天写一篇综应的文章,规定时间写好以后,反反复复地去看,大概前后写了半个月,基本就清楚了自己的问题。
揣摩别人,就是看半月谈之类等,当然还有人民网的一些评论,看看这些“大佬”怎么评说热点,人家“撰稿人”的题目是怎么拟的,人家“评论员”的一级一级的标题是怎么拟的,小标题是否对仗工整、押韵。这都很重要,后期也是我在机关写各种材料的要求。

第三:写作结构
综应公文的开头怎么写,我说自己在写综应的时候,都是读完材料,迅速在草稿纸上拟一个标题出来,并据此拟定三到四个小标题,确定文章的结构。
再大概构思一下每一部分的内容,就开始下笔。这样一来,先明确我要写的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每一部分都分别讲什么,最后总体支撑一个什么观点,非常清晰。
这样的开头就是属于抛砖引玉,引出文章的观点,结尾不就是总结你的论据支撑论点,达到目的。对于具体应该怎么提升,和上面说的语言部分的两点是一样的。
记住,千万不要随便写啊!想拿高分想要成功上岸救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