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事业单位的考试是由自己单位出题?自己单位面试吗?
即使到了现在2022年,还是有部分人怀疑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平性,有部分人甚至认为,就算侥幸通过了笔试,在面试的时候,还是会被刷下,理由是自己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没有打点。
事业单位一般考什么题
很多人认为想要考上事业单位,需要关系,这种观点放到2022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事业单位考试,是很公平的考试!
就在上周,我朋友参加了一个事业单位的考试,是她爸爸让她去考的,只招收一个人。但是她爸爸去给她报名的时候,算上她(不含男生),找关系的就已经有三个人了。
前几天,她给我发消息说,考试结果出来了。
我说:“咋样”?
我朋友说:“找关系的都没有进”。
我说:“我透,面试考过了?”
我朋友说:“怕面试的时候,找关系的人更多,直接把笔试第一名录取了”。
聊天记录如下:
通过以上我朋友的经历,你说事业单位公平吗?是有一定公平性在的。这是单位自行组织的考试,但要是统考,谁都找不了关系。真的,笔试也没有办法找关系,都是拼的自己实力。
还有,你得先搞清楚,你参加的考试是统考还是当地单位自行组织的考试啊。
要是统考的话,试卷都是统一的;单位自行只的话,试卷就是自己出的。但请你记住这句话:水深淹不了脖子长的!
关于面试,我想啰嗦几句:
面试环节,被很多人认为是急需要考关系,但是实际上,面试更加严格。
面试考官是从考官库里抽选的,考官在进入考点前,都不知道自己去哪里监考,到了考点,再抽签决定自己去哪个考场。
在面试中,考官和考生都不能提及非内视内容。面试分数,一般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平均得到最终分数。
就算在现实生活中,会有一点点水分,但不一定完全内定。要是那个人上来的回答啥也不是,那面试官也不能把她录用了,谁想冒着乌纱帽被摘的风险,去做一件没有谱儿的事情?
所以,事业单位考试,真的是非常公平的一个考试了,希望各位小伙伴好好备考。
既然都说到这了,那就简单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验,希望能帮助你,早日上岸。
1、事业单位考什么?
一般来说说考“公基和行测”的居多,但有的个别地区(自行组织的考试),也会考“公斤和综合应用写作”。具体考什么,以当地发布的公告为准。
我报考的是江西省的事业单位,考公基+行测,距离今年5月21日的考试,还有一个月,希望大家把握好这段时间。
·公基考什么?
大多数都是理论性的内容,只要跟着老师把知识点梳理一遍之后,自己花时间去复盘和记忆,就米有什么大问题。
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公文、管理、地理和常识等内容。涉及面虽广,但是考察的内容并不难。
·行测考什么?
常识模块和公基考察的内容差不了多少,言语理解考察对成语的积累,资料分析、数量关系和判断推理考察逻辑思维能力。只要掌握做题技巧,一分钟一道题也是很快的。
2、知识点不要抱着教材干啃。
①公基:跟着秦叶事考红宝课去记忆知识点准没错,老师在讲重难点的时候,前期会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去帮助分析;等理解知识点之后,中期会结合例题帮助我进一步理解知识点;后期的自检环节,当堂发现自己的短板,然后及时解决。
也就是说,一节课对同一个知识点,通过不同方式能讲上个两三遍,根本不用死记硬背,公基锁死秦叶就ok了。
②常识:李梦娇在讲常识这一块,确实有两把刷子。只不过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动手手里的资源和app,想攻克常识这个模块的,直接去B站上搜就好啦。我是在学公基和行测其他模块比较乏味的时候,去听一会李梦娇老师的课,缓解一下大脑。
听完之后,不能说每一个知识点都精通,最起码在蒙题的时候,也是有依据的.比”挑兵挑将”的蒙题大法要好用的多,因为常识部分,我能保证做对3道题以上。
③言语郭熙:行测这几个模块,言语算是最枯燥的一个模块。大家做题的感觉就是“题目都能读明白,成语也认识,但每个选项都挺合适”。郭熙在讲言语题的时候,总是能从关键点入手,也就是从行文脉络上分析,然后再去找关键选项,听完课,我再去做题,就会顺手很多。
④资料高照: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把每一个公式的由来给我介绍一遍,这样我去背记会轻松许多。课上的例题高照也会教很多速算口诀,背熟练之后,秒选答案也不是不可能。
3、公基这样学才高效!
①用30天时间,把中公的公共基础知识和秦叶事考红宝课结合着快速过一遍公基的知识点。说实话,中公的知识点罗列和排版挺好的,但是需要在听课的时候,补充很多知识点。因为教材上关于知识点的讲解都是书面化的表达,不便于理解。抱着教材干啃的话,一个字:烦。两个字:枯燥。三个字:吃不透。
·我拿到教材的第一步,先把目录结合考试大纲看了一遍,根据自己现有的备考时间,预算多少天看完,每天需要学多少内容。
·看教材的同时,秦叶一定搭配着看。我每看完一节视频,就拿出中公公基6000题去做对应练习,一节课下来,本节的重难点也都能记住了。紧接着,我再根据自己做题的情况,把课上跟着秦叶老师画的重难点和整理的笔记读上两遍,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在听课的时候,千万不完大眼瞪小眼,该做的笔记一定要做,不然真的相当于白听。不要觉得划重点和记笔记是浪费时间,其实是二次记忆该知识点。
我大致花了30天的时间,把公基知识点顺了一遍。在听完课做课后对应练习的时候,我把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就已经做好了标记。在后面分模块练习的时候,不断复盘视频和知识点。
②再用30天时间把每个章节的题,分模块逐一巩固。我在刷6000的时候,会提前把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过一遍,带着理解和印象去做做题,效率会更高一点。主要就是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发现自己的盲区在哪,然后解决基础阶段的短板。
在做题的时候,遇见的错题,我有做好标记的,也有整理到笔记本上,因为在考试前冲刺阶段,错题比刷题更有价值。
关于错题,我是怎么整理的呢?
·第一次做错的题目,我没有整理到笔记本上,现在题号旁边用不同颜色的笔画一个五角星(包括粗心做错、蒙对和记忆混乱做错)
·在复盘的时候,第二次又做错,我就再画一个五角星,然后把这道题整理到笔记本上,错一次可以理解,但是连着错两次,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③做真题,再次对知识点查缺补漏。因为专项练习和套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不一样的,可能我在法理学的时候,就只需考虑本章节的知识点,但在做套题的时候,应该把法律部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考虑到。
这个时候,我做错的题目,直接就跟着秦叶老师用二倍速把相关知识点再过一遍,加深对知识点的逻辑记忆,形成自己的框架。
另外,这个时候,我也开始注意时事政治方面相关内容的积累了,有些东西是需要考前临时磨刀,但有些内容就需要从一而终。根据自己的能力,再做决定哈。
4、行测怎么学才高效?
短时间内拿高分是关键,题目做完只是锦上添花。
①做题顺序
常识→言语→资料→判断→数量
②每个模块,时间安排
常识:保50%,耗时8分钟。
言语:保75%,争80%以上,耗35分钟。
资料:保95%,争100%,耗时30分钟。
判断:保75%,争80%以上,耗30分钟。
数量:保40%,争60%,11分钟。
(此块据前四块做题情况把时间往前适量匀)
!!涂卡总时间及机动安排共6分钟。
按照以上的保底正确率,大概是70分,按照争取正确率大概是79分。行测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多做题,熟练技巧,做好错题的总结。
③各模块怎么学
·常识:没什么好说的,靠自己平时的积累,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但是也别太拉胯。
·言语理解:我是先看问法、判断题目种类,然后带着问题再去读题干,中心理解题就找主旨,细节判断题先看选项,语句题就要注意横线前后的句子。逻辑填空中不会的和易混淆的成语,我都是记到笔记本上采取对比记忆的方法,整理一遍的过程真的会加深记忆,每次记录的时候都会再把前面的笔记再看看。
·判断推理:图推的规律不勉强,不会就过,其实做题顺序真的也很重要,千万不能死磕!定义确定好主体课题的内容,逻辑推理记好推理方向。
·资料分析: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时间是一篇十分钟,正确率在90%,做完就去总结自己的错误,以及觉得哪一部分技巧用的还不熟练,就再去听一遍课,找出自己的弱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我觉得资料技巧性真的很高,好拿分的题。
·数量:我是把自己比较擅长的工程、行程、浓度重点学习,考试肯定做不完,练好自己的强项可比纯蒙要强多了。
写在最后,相信自己,不要总被外界的声音影响到自己的想法。永远记住:没有谁会为了谁,断送自己的前途。
觉得我说的有用,看完记得点赞哟,啵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