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三年公务员考试七场,事业单位考试十几场,为什么一直考不上
三年,考了这么多场,我封你为神,心态大神。
主要男朋友还谈着呢,属实牛掰,我以为你会躺平。(不好意思)
还有你说:男票做了两套题看了教材就考上了?考的是哪?真实不?怎么字里行间都在那媚男呢?
再弱弱的问一句:您现在多大?还能拼的动吗?这次带脑子了吗?
去球吧,这次我要帮你长点脑子。
分条说你考不上的原因,长的你看不下去。(只有10条)
1、因为职测卡时间,职测卡时间,职测卡时间。速度不上去的话,会做的题,也拿不了分。
2、公基知识点并不是你背会就好了,你的脑子得会转圈,要会运用。
3、不要把任何一场考试想的那么简单,用心才有可能上岸。
4、说职测简单的,是因为你没有真正感受到常识偏冷刁钻、言语模棱两可、图推层层迷雾、定义扑朔迷离、类比知识盲区的痛苦。
5、考高分的人多的是,被刷是你岗位没有选择好。
6、不管是行测还是公基,任何时候都要复盘和总结,这才是突破瓶颈期的关键。
7、把考试当成儿戏,不然你也不会考了将近二十场。
8、谈恋爱会影响你拔刀(上岸)的速度,但不一定影响对方的,尤其是备考期间吵架,说真的你男朋友一直和你bb效率低,你来知乎提问,不去问你男票咋学的?是想来b乎找安慰?
9、效率是在规定时间内学会多少东西,而不是一天能学多少东西。
10、不知道制定规划,没有下定的决心,活该你屡次考不上。
这是我认为影响你最严重的几个因素,大概是你每年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吧。
我呢,是20年上岸的,全职备考了三个月,没搞对象,我绝对会忽略他,而且我也不怎么会谈恋爱,就等着我爸妈给我介绍...(目前还单着)
说实话,我对职测和公基还是很有研究的,毕竟当时为了上岸,什么规律和秘籍都给我逼出来了。
主要分三部分,根据需要看。
|公基部分
|职测部分
|心态部分
一、公基部分
1、学公基不容忽视的几点
①教材要看,而且要每天都看,想办法把厚厚的教材读薄。
②网课要听,把老师讲的重难点和框架,理解之后,变成自己的知识。
③习题要做,一阶段一做,不断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④真题适当做,别把真题当成自己的提分资料,只是查缺罢了。
⑤会总结错题,每一道题都有存在的意义,不要只顾往前走,而不知道回头看。
2、资料够用就好,不要放着成灰。
公务员也好,事业单位也罢,都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资料,是市面上的各大机构,参照往年考试大纲,精心编排的。所以,教材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重要的是吃透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
①中公、粉笔和华图的教材
我用的是中公,知识点够简练,该有的内容都有,就是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会在教材上补充很多内容。(不喜欢做笔记的,别选这个)
粉笔我没用,但是我做的功课是有三本,内容应该比中公的更详细一点,就是携带起来不太方便。(经常去图书馆的,不建议)
华图教材也是中规中矩的,重难点、考情分析和针对练习都有,小白用起来应该也还行。
②秦叶事考红宝课
快速帮助记忆公基知识点非它不可了。他擅长把法律抽象问题形象化,把原本枯燥的政治部分讲的生动形象,关键听课不累,还能记住知识点。
每节里面的重难点,都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我理解,再去刷题的时候,我的正确率也不在话下。
③中公公基6000题
前提拿来打基础练手,个人感觉还是蛮不错的,题型也都是按教材上的章节分布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很方便。
④中公真题
我没有重新买,买教材的时候,送了几套真题。在考试前刷几套真题,考前一个月吧,一定要刷几套真题感受一下真题难度和题型分布。
3、公基复习不要齐头并进,挨个章节来。
不管任何时候,饭都是一口一口吃,知识点一个一个学,不要想着一下子所有内容都学会,不现实。
①学会听课是第一步
因为是第一次备考,所以先参照往年考试大纲把教材的目录浏览一遍,清楚每章节自己要复习的重心在哪里。然后先把硬骨头啃完,再去学比较简单的内容就容易上手了。
在听课的时候,记得把教材和笔记本放在手边,秦叶老师在讲重难点的时候,记得把相关案例,以及帮助记忆的关键词画一下,便于后期复盘的时候用。
听完课之后,再结合知识点去做对应章节的练习题,巩固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②分模块学习
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范围很广,但考察的内容都不难,即“对知识点的应用”。如果对每章节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认识的话,学下来苦难不说,而且还会出现:明明课上也听会了,做题就是做不对。
公基大致分成政治板块、法律板块、时政板块、经济文史管理等小类。其中,重难点大多数都在政治、法律这两个部分。
(1)法理学
第一章是法理学,看似是入门的内容,但是学起来也比较费劲,因为很多专有名词我们只是听过和看见过,没有深入的学习。但是秦叶老师在讲的时候,基本都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去讲,所以第一小节一定要入门,不然后面每个章节没办法展开。
法律这个模块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有很多,在听课的时候,要以理解为主,课下以记知识点和做题为主。最好把老师在课上讲的帮助理解的案例记住,对做题有帮助。
(2)政治学
我个人觉得是“背就得分”的版块,但是出题人会考察很多时政方面的内容,就增加了备考的难度。所以在学马哲和毛中特这些章节的时候,建议大家画思维导图和时间线,这样记忆起知识点很容易。
该理解的理解,该背的背,这部分千万不能懒,不要你在做题的时候,也都是表面功夫。
而且马哲这方面,有很多理论知识是比较接近的,大家在学的时候,要按照“易混易错点”去学,省得后期还得重新学。
(3)经济人文管理学
这些章节考察的内容比较单一,只要在课上认真听了,课下做题用点心,基本上没多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在复习这些章节的时候,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都听会了,所以只靠着做题去掌握知识点,这是最愚蠢的办法哈。
③做题也是提高成绩的一种方法
我当时把中公公基6000题刷了一遍,粉笔APP上的题库刷了一遍,一天也就刷300+道题吧。
当然,我也不是单纯刷题,而是每天早上用20-30分钟左右去复盘公基的知识点(尤其是和错题相关的),然后利用饭后15-20分钟把重难点章节用二倍速把秦叶再看一遍(主要学老师思路和记忆)。
另外,做错的题目,我就用红色记号笔在旁边做好标记,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把错题都再做一遍。再次检查自己掌握的情况。要是都能做对的话,第二天早上把教材上相关知识点再背一遍,加深印象。
在考试前20天左右吧,我两天刷一套真题,保持做题的手感和心态,看看自己哪部分的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哪部分掌握的比较差一点,然后再进行针对性针对性练习。
二、职测部分
职测如果不限制时间,甩开膀子慢慢做,大部分人都可以考一个很高的分数,最起码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慢慢做都可以拿满分。
我觉得职测的做题时间和正确率往往成正比,一道题思考的时间越长,正确率越高。
除了常识和时间关系不大(会就为什么事业单位总是考不好会,不会花再长时间也不会),资料分析、数量关系受时间影响特别大。如果时间给够,资料、数量都可以不用速算方法,用最笨的方法,列方程、列式子精准计算。
正因为时间不够,所以资料分析要估算、要直除,数量关系有各种速算的套路和方法....
还有,学会方法也不行,必须大量刷题,磨练熟练度,提高做题速度。
这也是大家职测分数不高的原因,做题完全不看时间,在考场上发现时间不够。
每个模块应该复习的重点:
常识:考察广而不深,涉及人文/地理/历史/科技/哲学等方面,用琐碎时间积累;
言语:题量较大别通篇读,提升做题速度,作答注重前后句和关键词;
判断:只要掌握技巧与套路就很好上手,着重考察逻辑推理能力,需要点滴积累;
数量:难短期提升但不要全部放弃,周期/溶液/差倍比/同笼等简单题要抓牢;
资料:掌握公式、审题清晰、全盘拿下,基现期/增量率/对比/年均公式要记牢。
三、心态部分
不管大家是第一次考,还是第二次考,都应该保持“非上岸不可”的决心,这样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岸几率会更大一年。
那就祝我们下一次高兴,是因为上岸了。
为什么事业单位总是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