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残疾事业单位考什么]“南粤扶残·艺海友爱”造福残障人士,今年再升级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最新考试信息:[广东省残疾事业单位考什么]“南粤扶残·艺海友爱”造福残障人士,今年再升级,包含报名时间及入口、考试时间、笔试内容等信息,更多事业单位考试内容请查看:事业单位考试内容

  

“南粤扶残·艺海友爱”造福残障人士,今年再升级

580余万元善款汇集、286场文艺助残活动在各地市掀起阵阵浪潮……过去一年,广东正打造一场无障碍的文化盛宴。在一场创新探索下,1.7万余名残障朋友在2020年,开始畅享包括书法、绘画、象棋、表演、音乐等在内的文化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记者从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获悉,在2021年,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正式启动了第二届“南粤扶残·艺海友爱”志愿服务广东省残疾事业单位考什么活动。

相关负责人透露,第二届“南粤扶残·艺海友爱”志愿服务活动将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更注重向贫困地区和残疾青少年倾斜,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发力、全省上下的一起联动,进一步丰富广东省残疾人的文娱生活,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发展,营造更为良好的助残扶残社会风尚。

“障碍”之外,人生精彩纷呈广东省残疾事业单位考什么

“这是一个创新性的探索,需要一年年的摸索,不断迭代,不断引入更多的力量,这样才有可能帮助更多残障朋友享受艺术文化,开阔视野,同时也通过艺术的力量,和健全人士连接彼此,互相共情。”一位志愿者在回忆起上一年的文艺助残活动时,感触颇深。

在其中一场文艺活动中,一位残障朋友与志愿者邀请而来的象棋大师下棋正酣。

不少志愿者对那一幕印象颇深。“大家都欢欣鼓舞,互相调侃说道,只要自己能下多几步,也就成功了,车轮战结束后,更是争相找象棋大师签名合影留念。”一位志愿者说道,在那个瞬间,大家早已不在乎“残障”的标签,而是一个完整的人,有好胜心,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的梦想,而且可以实现。

文艺的世界里,没有“障碍”,大家寻找到了各自的文化自信。

这一年,主办方通过引入专业志愿服务资源,力求让残疾人接受专业培训,多角度充分展示自身才能,总计投入服务经费581万元,开展文艺助残服务286场次,全省共计1.7万余名残疾人参与其中,大大提升了文化艺术助残服务的覆盖面和专业度。

值得关注的是,1.7万余名残疾人中,年龄最大70岁、最小5岁,决赛阶段产生了六个项目21个一等奖、37个二等奖、67个三等奖,动员了5720名残疾人工作者、文化艺术界专业人士、志愿者参与服务,服务时间达到34320小时。

在“2020年南粤扶残?艺海友爱”颁奖典礼暨文艺展演上,相关领导和嘉宾更是为“2020年南粤扶残?艺海友爱”6大项目125名表现优异的残疾人选手进行颁奖、以及20个组织进行了颁奖。一位志愿者分享道,“无论获奖与否,残障朋友参赛那一刻的兴奋感,让人难忘。”

新探索,文艺助残不能单打独斗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间跨度长,覆盖地区广的大型文艺助残活动,绝非一己之力可成。

记者观察发现,过去广东各类社会组织均有尝试文艺助残,但均未形成如“南粤扶残·艺海友爱”般的影响力,覆盖面如此之广。

“南粤扶残·艺海友爱”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创了“政府部门搭台、社会组织演戏、爱心人士奉献、残疾人受益”的多方助残联动机制,是广东省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的一大创新之举,对政府部门之间如何联动助残、如何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助残开了一个好头。

有意思的是,这一场大型文艺助残活动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发力、全省上下的一起联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人特殊群体的关注与帮扶,营造了更加友好的全民助残社会氛围。志愿者亦通过残障朋友的诗歌、摄影、挥毫、对弈、色彩,见证了文艺助残活动帮助去除“障碍”的力量。

今年,不仅仅是“玩一把”

据悉,今年“南粤扶残·艺海友爱”志愿服务活动再度升级。

为了确保活动成功举办,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受邀担任2021年活动主办单位之一,主办方还邀请到媒体单位、社会爱心企业参与进来,进一步拓宽志愿助残的渠道。

此外,此次志愿服务活动范围更注重向贫困地区和残疾青少年倾斜,营造更为良好的助残扶残社会风尚。

而在广州,亦有爱心力量开始了关于艺术就业的新探索,作为“南粤扶残·艺海友爱”广州地区的探索,将尝试联动多方力量,打造百企百艺公益平台,寻找优秀残疾人创作者,引入包括音乐家、设计师等文化产业专业人士指导培训或共同创作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以平台对接企业相关需求。

“我们希望让残障朋友和社会公众看到,这些文化艺术,都是有价值的,并非过眼云烟。”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希望结合“南粤扶残·艺海友爱”,让残疾人创作者的艺术价值在文化产业市场上绽放光彩,同时也让更多参与的企业在年底的全市大型表彰活动中登场亮相,给予相当荣誉,呼吁企业走出第一步,尝试与残障创作者的合作。

“在‘南粤扶残·艺海友爱’中,我们多次提到创新和尝试,但这些都不是意味着无中生有,需要有人做孤胆英雄。”一位投身于此的公益人表示,“创新其实是把已有的资源和模式进一步梳理和优化,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重点往往在于协作和聚合,这恰恰在该活动中有充分地体现。文艺助残每年都有,却碎片化、缺乏持续性,存在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而在多方协调下,打造一个大品牌,统筹多方资源,不仅有利于搭建更好的无障碍文化环境,也有利于带动更多人通过这一渠道走近彼此,残健共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苏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

 

标签:志愿   残疾人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sydw.cn/sydwksm/5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