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的人事考试题型
大数的人事考试题型
事业单位考试不同地市,分值分布略有不同,内容分值分布可以参考以下数据:
公共基础知识25题左右,每题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20题左右,每题分;逻辑判断题10题左右,每题分;
类比推理5题左右,每题分;
定义判断5题左右,每题分;
数字推理5题左右,每题分;
资料分析10题左右,每题分;
另外事件排序和图形推理可能会考察5题左右,每题分。
一般都是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的总和做为最后录取的成绩,一般综合成绩的算法为为:笔试成绩×40%_面试成绩×60%。比例内末位考生综合成绩如出现并列,按以下顺序确定进入体检考生:笔试成绩高者,烈士子女或配偶,学历(学位)较高者,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或基层工作经历较长者。
事业单位考试分两个阶段,一阶段是笔试,二阶段是面试。笔试一般会考《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前者和公考的《行测》基本一样,一般只是题量与题型难度有差别;后者包括面比较广泛,会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时事、哲学理论等等内容;另外还会有一定的专业课目考试。专业考试是视各岗位的需要而定,没有统一。面试有结构化面试,有些也会采用无领导小组,教师常采用说课形式。
经各招聘单位提报,本次招聘所有岗位笔试内容均为公共基础知识(岗位性质:A),包括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理论、时政方针、科技知识、省情省况等基础性知识和综合写作。笔试采用百分制计算应聘人员的成绩。为保证新进人员基本素质,笔试设定最低合格分数线,由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管机关根据笔试情况确定。
1、综合类:行测的考查方式有三种形式;申论、写作及其他主观题。
2、教育类
(1)笔试内容为"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
(2)笔试内容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
(3)笔试内容为"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专业学科。
3、医疗卫生类。
市教育局、农业局、水利局、文化局、粮食局、环保局、卫生局、安监局、劳动局、妇联等部门招聘笔试科目设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
采用封闭笔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面试和笔试的比例,笔试占60%,面试占40%(有省市的事业单位笔试面试的比例为50%对50%)。笔试内容:政治、时事、法律、职业道道德等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很多单位只设客观题。
事业单位考试题型和分值具体会根据不同岗位和考试机构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素质面试:通常包括岗位相关问题的提问、英语口语或笔试等。分值视考试机构和具体岗位而定,一般在30分-100分之间。2.笔试(申论):主要考查应试者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化素质、知识储备等方面,通常包括论述题、应用文写作题、综合分析题等。分值视考试机构和具体岗位而定,一般在50分-150分之间。3.笔试(行测):主要考查应试者的数学、逻辑、言语、资料分析等基本能力,通常包括数学运算题、逻辑判断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资料分析题等。分值视考试机构和具体岗位而定,一般在50分-150分之间。4.技能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应试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通常包括计算机操作、实验操作、技能操作等。分值视考试机构和具体岗位而定,一般在50分-100分之间。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考试题型和分值范围,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应以招聘单位的招聘公告为准。
大数的人事考试题
事业单位考试一般考行测(多数包含公共基础)、申论,或行测、公共基础,个别考公文写作,部分加专业测试 。事业单位考试的笔试组织实施机构多数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事业单位,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 。
扩展资料:
事业单位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考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考试一般考行测(多数包含公共基础)、申论,或行测、公共基础,个别考公文写作,部分加专业测试 。
事业单位考试的笔试组织实施机构多数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事业单位,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 。
事业单位考试时的注意事项:
1、定好闹钟,早餐不要吃太多,避免出现闹肚子的情况。可准备点巧克力或者红牛,补充体力也可以提神。
2、仔细检查证件、文具是否准备齐全,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
3、开始考试前,可以检查下试卷是否有缺页漏印等现象。
4、可适当看一些简单的题,如类比推理等,但切忌不要动笔。
综合知识与专业素质:事业单位专业类岗位试卷150分结构两种,一种是综合知识(公基+行测)75分,专业知识75分;另一种是综合知识60分,专业知识90分。
事业单位考试考试题型有《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方面的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材料分析(也有些没有材料分析题)、材料写作。
《综合应用能力》考察内容范围广阔,包括法律、政治、其他非法。法律包含法理、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劳动法、诉讼法、公文、行政管理;政治包含马哲、马政经、毛概、中特、时政;其他非法包含经济、科技、历史人文、道德、事业单位、国情、省情。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行测题型主要为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语句衔接、语句排序、病句辨析、成语使用)、图形推理(以平面图形为主)、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侧重可能性推理)、数字推理、数学运算(计算问题、利润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几何问题)等。
扩展资料:
遇到事业单位考试时的注意事项:
1、定好闹钟,早餐应少吃点,可准备点巧克力或者红牛,补充体力也可以提神。
2、仔细检查证件、文具是否准备齐全,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
3、开始考试前,可以检查下试卷是否有缺页漏印等现象
4、可适当看一些简单的题,如类比推理等,但切忌不要动笔。
大数的人事考试题目
安徽省考题目类型和数量如下:
安徽省考行测总共5大模块110题。常识判断20题,总计16分;言语理解与表达25题,总计分;数量关系15题,总计分;判断推理35题,总计分;资料分析15题,总计分。
常识判断:涉及学科有政治、法律、人文与历史、科技与生活、地理等。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包括逻辑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注重考查考生对运算方法和策略的运用,包括以整除、比例性质为主的基础知识应用,侧重分析的排列组合、策略制定等问题,以及常见的行程、工程、利润等经典问题。
判断推理:主要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
资料分析:其材料类型包括文字型、表格型、图形型和综合型。
安徽公务员省考报名时间为2023年1月30日9:00至2月5日23:00。报考人员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进行报名,然后进行缴费,缴费成功为报名成功。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流程:
(一)报考职位查询。各招录机关的具体职位、资格条件等信息详见《安徽省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表》,报考者可通过相关网站查询招考职位信息。
招考职位的专业、学历、学位等有关资格条件问题,由各市、省直管县和省直各招录机关负责解释(咨询电话见职位表)。有关报考政策、报名网络技术和考务安排等事宜,请参阅《安徽省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以下简称《报考指南》)。
(二)提交报考申请。报考人员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进行报名,经短信验证后,认真阅读《考试期间疫情防控须知》,并签署《安徽省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者诚信承诺书》,填写《安徽省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资格审查表》。
每位报考者限报一个职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同一有效居民身份证。
(三)查询资格初审结果。资格审查工作由各市、省直管县公务员主管部门和省直各招录机关负责。资格审查贯穿录用全过程,在招考各环节发现报考者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均可以取消其报考资格或者录用资格。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要及时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易宝)缴纳笔试费用。未按时缴费的,视为放弃报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和城市低保人员,可以享受减免笔试费用的政策。
只收题目不要分O(∩_∩)O哈哈~有空学习学习……
第一步:整体观察,若有线性趋势则走思路A,若没有线性趋势或线性趋势不明显则走思路B。 注:线性趋势是指数列总体上往一个方向发展,即数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且直观上数值的大小变化跟项数本身有直接关联(别觉得太玄乎,其实大家做过一些题后都能有这个直觉) 第二步思路A:分析趋势 1, 增幅(包括减幅)一般做加减。 基本方法是做差,但如果做差超过三级仍找不到规律,立即转换思路,因为公考没有考过三级以上的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1:-8,15,39,65,94,128,170,() A.180 C. 225 D 256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数值逐渐增大,且增幅一般,考虑做差,得出差23,24,26,29,34,42,再度形成一个增幅很小的线性数列,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8=13,因而二级差数列的下一项是42+13=55,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是170+55=225,选C。 总结:做差不会超过三级;一些典型的数列要熟记在心 2, 增幅较大做乘除 例2:,,,2,16,() A.32 B. 64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从增到16,增幅较大考虑做乘除,后项除以前项得出1,2,4,8,典型的等比数列,二级数列下一项是8*2=16,因此原数列下一项是16*16=256 总结:做商也不会超过三级 3, 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 例3:2,5,28,257,() A.2006 B。1342 C。3503 D。3126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最大数规律较明显是该题的突破口,注意到257附近有幂次数256,同理28附近有27、25,5附近有4、8,2附近有1、4。而数列的每一项必与其项数有关,所以与原数列相关的幂次数列应是1,4,27,256(原数列各项加1所得)即1^1,2^2,3^3,4^4,下一项应该是5^5,即3125,所以选D 总结:对幂次数要熟悉 第二步思路B:寻找视觉冲击点 注:视觉冲击点是指数列中存在着的相对特殊、与众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是解题思路的导引 视觉冲击点1:长数列,项数在6项以上。基本解题思路是分组或隔项。 例4:1,2,7,13,49,24,343,() A.35 B。69 C。114 D。238 解:观察前6项相对较小,第七项突然变大,不成线性规律,考虑思路B。长数列考虑分组或隔项,尝试隔项得两个数列1,7,49,343;2,13,24,()。明显各成规律,第一个支数列是等比数列,第二个支数列是公差为11的等差数列,很快得出答案A。 总结:将等差和等比数列隔项杂糅是常见的考法。 视觉冲击点2:摇摆数列,数值忽大忽小,呈摇摆状。基本解题思路是隔项。 20 5 例5:64,24,44,34,39,() 10 A.20 B。32 C D。19 解:观察数值忽小忽大,马上隔项观察,做差如上,发现差成为一个等比数列,下一项差应为5/2=,易得出答案为 总结:隔项取数不一定各成规律,也有可能如此题一样综合形成规律。 视觉冲击点3:双括号。一定是隔项成规律! 例6:1,3,3,5,7,9,13,15,(),() A.19,21 B。19,23 C。21,23 D。27,30 解:看见双括号直接隔项找规律,有1,3,7,13,();3,5,9,15,(),很明显都是公差为2的二级等差数列,易得答案21,23,选C 例7:0,9,5,29,8,67,17,(),() A.125,3 B。129,24 C。84,24 D。172,83 解:注意到是摇摆数列且有双括号,义无反顾地隔项找规律!有0,5,8,17,();9,29,67,()。支数列二数值较大,规律较易显现,注意到增幅较大,考虑乘除或幂次数列,脑中闪过8,27,64,发现支数列二是2^3+1,3^3+2,4^3+3的变式,下一项应是5^3+4=129。直接选B。回头再看会发现支数列一可以还原成1-1,4+1,9-1,16+1,25-1. 总结:双括号隔项找规律一般只确定支数列其一即可,为节省时间,另一支数列可以忽略不计 视觉冲击点4:分式。 型别(1):整数和分数混搭,提示做乘除。 例8:1200,200,40,(),10/3 A.10 B。20 C。30 D。5 解:整数和分数混搭,马上联想做商,很易得出答案为10 型别(2):全分数。解题思路为:能约分的先约分;能划一的先划一;突破口在于不宜变化的分数,称作基准数;分子或分母跟项数必有关系。 例9:3/15,1/3,3/7,1/2,() A.5/8 B。4/9 C。15/27 D。-3 解:能约分的先约分3/15=1/5;分母的公倍数比较大,不适合划一;突破口为3/7,因为分母较大,不宜再做乘积,因此以其作为基准数,其他分数围绕它变化;再找项数的关系3/7的分子正好是它的项数,1/5的分子也正好它的项数,于是很快发现分数列可以转化为1/5,2/6,3/7,4/8,下一项是5/9,即15/27 例10:-4/9,10/9,4/3,7/9,1/9 A.7/3 B 10/9 C -5/18 D -2 解:没有可约分的;但是分母可以划一,取出分子数列有-4,10,12,7,1,后项减前项得 14,2,-5,-6,(),() 与分子数列比较可知下一项应是7/(-2)=,所以分子数列下一项是1+()= 。因此()/9= -5/18 视觉冲击点5:正负交叠。基本思路是做商。 例11:8/9, -2/3, 1/2, -3/8,() A 9/32 B 5/72 C 8/32 D 9/23 解:正负交叠,立马做商,发现是一个等比数列,易得出A 视觉冲击点6:根式。 型别(1)数列中出现根数和整数混搭,基本思路是将整数化为根数,将根号外数字移进根号内 例12:0 3 1 6 √2 12 ( ) ( ) 2 48 A. √3 24 B.√3 36 C.2 24 D.2 36 解:双括号先隔项有0,1,√2,(),2;3,6,12,(),48.支数列一即是根数和整数混搭型别,以√2为基准数,其他数围绕它变形,将整数划一为根数有√0 √1 √2 ()√4,易知应填入√3;支数列二是明显的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因此答案为A 型别(2)根数的加减式,基本思路是运用平方差公式:a^2-b^2=(a+b)(a-b) 例13:√2-1,1/(√3+1),1/3,() A(√5-1)/4 B 2 C 1/(√5-1) D √3 解:形式划一:√2-1=(√2-1)(√2+1)/(√2+1)=(2-1)/ (√2+1)=1/(√2+1),这是根式加减式的基本变形形式,要考就这么考。同时,1/3=1/(1+2)=1/(1+√4),因此,易知下一项是1/(√5+1)=( √5-1)/[( √5)^2-1]= (√5-1)/4. 视觉冲击点7:首一项或首两项较小且接近,第二项或第三项突然数值变大。基本思路是分组递推,用首一项或首两项进行五则运算(包括乘方)得到下一个数。 例14:2,3,13,175,() 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 解:观察,2,3很接近,13突然变大,考虑用2,3计算得出13有2*5+3=3,也有3^2+2*2=13等等,为使3,13,175也成规律,显然为13^2+3*2=175,所以下一项是175^2+13*2=30651 总结:有时递推运算规则很难找,但不要动摇,一般这类题目的规律就是如此。 视觉冲击点8:纯小数数列,即数列各项都是小数。基本思路是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考虑,或者各成单独的数列或者共同成规律。 例15:,,,,,() A. B。 C。 D 解:将整数部分抽取出来有1,1,2,3,5,(),是一个明显的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8,排除C、D;将小数部分抽取出来有1,2,3,5,8,()又是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13,所以选A。 总结:该题属于整数、小数部分各成独立规律 例16:,,,,( ) A B C D 解:仍然是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拆分开来考虑,但在观察数列整体特征的时候,发现数字非常像一个典型的和递推数列,于是考虑将整数和小树部分综合起来考虑,发现有新数列0,1,1,2,3,5,8,13,(),(),显然下两个数是8+13=21,13+21=34,选A 总结:该题属于整数和小数部分共同成规律 视觉冲击点9:很像连续自然数列而又不连贯的数列,考虑质数或合数列。 例17:1,5,11,19,28,(),50 A.29 B。38 C。47 D。49 解:观察数值逐渐增大呈线性,且增幅一般,考虑作差得4,6,8,9,……,很像连续自然数列而又缺少5、7,联想和数列,接下来应该是10、12,代入求证28+10=38,38+12=50,正好契合,说明思路正确,答案为38. 视觉冲击点10:大自然数,数列中出现3位以上的自然数。因为数列题运算强度不大,不太可能用大自然数做运算,因而这类题目一般都是考察微观数字结构。 例18:763951,59367,7695,967,() A.5936 B。69 C。769 D。76 解:发现出现大自然数,进行运算不太现实,微观地考察数字结构,发现后项分别比前项都少一位数,且少的是1,3,5,下一个预设的数应该是7;另外预设一位数后,数字顺序也进行颠倒,所以967去除7以后再颠倒应该是69,选B。 例19:1807,2716,3625,() A.5149 B。4534 C。4231 D。5847 解:四位大自然数,直接微观地看各数字关系,发现每个四位数的首两位和为9,后两位和为7,观察选项,很快得出选B。 第三步:另辟蹊径。 一般来说完成了上两步,大多数型别的题目都能找到思路了,可是也不排除有些规律不容易直接找出来,此时若把原数列稍微变化一下形式,可能更易看出规律。 变形一:约去公因数。数列各项数值较大,且有公约数,可先约去公约数,转化成一个新数列,找到规律后再还原回去。 例20:0,6,24,60,120,() A.186 B。210 C。220 D。226 解:该数列因各项数值较大,因而拿不准增幅是大是小,但发现有公约数6,约去后得0,1,4,10,20,易发现增幅一般,考虑做加减,很容易发现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下一项应是20+10+5=35,还原乘以6得210。 变形二:因式分解法。数列各项并没有共同的约数,但相邻项有共同的约数,此时将原数列各数因式分解,可帮助找到规律。 例21:2,12,36,80,() A.100 B。125 C 150 D。175 解:因式分解各项有1*2,2*2*3,2*2*3*3,2*2*2*2*5,稍加变化把形式统一一下易得1*1*2,2*2*3,3*3*4,4*4*5,下一项应该是5*5*6=150,选C。 变形三:通分法。适用于分数列各项的分母有不大的最小公倍数。 例22:1/6,2/3,3/2,8/3,() 解:发现分母通分简单,马上通分去掉分母得到一个单独的分子数列1,4,9,16,()。增幅一般,先做差的3,5,7,下一项应该是16+9=25。还原成分母为6的分数即为B。 第四步:蒙猜法,不是办法的办法。 有些题目就是百思不得其解,有的时候就剩那么一两分钟,那么是不是放弃呢?当然不能!一分万金啊,有的放矢地蒙猜往往可以救急,正确率也不低。下面介绍几种我自己琢磨的蒙猜法。 第一蒙:选项里有整数也有小数,小数多半是答案。 见例5:64,24,44,34,39,() A.20 B。32 C D。19 直接猜C! 例23:2,2,6,12,27,() A.42 B 50 C D 猜:发现选项有整数有小数,直接在C、D里选择,出现“.5”的小数说明运算中可能有乘除关系,观察数列中后项除以前项不超过3倍,猜C 正解:做差得0,4,6,15。(0+4)* (2+6)* (4+6)* (6+15)*,所以原数列下一项是27+ 第二蒙:数列中出现负数,选项中又出现负数,负数多半是答案。 例24:-4/9,10/9,4/3,7/9,1/9,( ) A.7/3 C -5/18 猜:数列中出现负数,选项中也出现负数,在C/D两个里面猜,而观察原数列,分母应该与9有关,猜C。 第三蒙:猜最接近值。有时候貌似找到点规律,算出来的答案却不在选项中,但又跟某一选项很接近,别再浪费时间另找规律了,直接猜那个最接近的项,八九不离十! 例25:1,2,6,16,44,() A.66 B。84 C。88 D。120 猜:增幅一般,下意识地做了差有1,4,10,28。再做差3,6,18,下一项或许是(6+18)*2=42,或许是6*18=108,不论是哪个,原数列的下一项都大于100,直接猜D。 例26:0.,0,1,5,23,() A.119 B。79 C 63 D 47 猜:首两项一样,明显是一个递推数列,而从1,5递推到25必然要用乘法,而5*23=115,猜最接近的选项119 第四蒙:利用选项之间的关系蒙。 例27:0,9,5,29,8,67,17,(),() A.125,3 B129,24 C 84,24 D172 83 猜:首先注意到B,C选项中有共同的数值24,立马会心一笑,知道这是阴险的出题人故意设定的障碍,而又恰恰是给我们的线索,第二个括号一定是24!而根据之前总结的规律,双括号一定是隔项成规律,我们发现偶数项9,29,67,()后项都是前项的两倍左右,所以猜129,选B 例28:0,3,1,6,√2,12,(),(),2,48 A.√3,24 B。√3,36 C 2,24 D√2,36 猜:同上题理,第一个括号肯定是√3!而双括号隔项成规律,3,6,12,易知第二个括号是24,很快选出A
楼主!你好!我空间!: 我空间有,可以去下载 祝你好运了
一般数字推理看一遍书上的题就好了,考试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做数字推理,好多题就算给你一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做出来,数量关系可以挑着简单的做做,120分钟要做150道题,而且数字推理和数量关系每道题至少要花2分钟以上,所以楼主尽量多看看其他的题型吧,不要过分纠缠于数字推理和数量关系
多做题
活着的叶片们失落在 是最近的星星 欢乐的模糊性和疼痛的精确性—— 我将怎么爬上这滑溜溜的树干? 至少跨越了千百万级楼梯, 层中落中哈哈
4个选项 非常离谱的那个直接排除 比较相近的两个可定有一个是对的 拿去填进括号里有规律的即为正解 这是其中一种秒杀法之一拉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其二,按照试题设定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资讯,资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络的题。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 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但是,在不同的题中难题和易题的判断标准显然不一样。相对比较容易看出什么是难题和易题的在数学运算、资料分析、演绎推理等题型上。但在常识判断中,根据研究,常识判断中的难题是题干比较短小、关键词汇不多的题。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为词语越少,词语之间能够形成逻辑链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即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你要是忘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题乾和选项中推知答案的,这是常识判断的难做之处。相反,那些题干比较长的常识判断,反而容易从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之间找到蛛丝马迹,根据有限资讯提示,从而把答案做对。我们来看例子。 例: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05中央A) 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如果以很难、难、易、很易为四级的话,估计这道题的难度为“很难”。因为看了之后,发觉这道题的答案和题之间找不出可以互相支援的地方。一般人简直无从下手。这时候,放弃做题是必要的,但放弃答案是不行的。这时候,你就选择A,对这种牛吃南瓜开不起头的答案选A的正确率非常高。我们来看考过的题中的难题与答案分布。 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络法 联络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络,通过这些联络可以找出答案。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 例:甲乙丙三人沿着400米环形跑道进行800米跑比赛,当甲跑1圈时,乙比甲多跑了1/7圈。丙比甲少跑1/7圈。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 A、85米 米 米 米(05中央A) 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看:800,1,1/7,1/7。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85,90,100,105。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3个:1,7,8。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5的有关。可以说A、D都不是答案。在90和100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1001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100×(7+1):800。所以选C。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 考行测,有一句经典的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有过场。”从这题里你感觉到了吗?如果没有,再看一题。 例: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了80米后姐姐去追他。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走150米。小狗追上弟弟后又转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才停下来。问小狗总共跑了多少米? 米 米 米 米(03中央A) 这道题有点难,你可能做不起。按一般的参考书的讲法,你可以倒回去验证。这样你会选出正确的答案。但我想用不着。首先看数字,40,60,150,肯定首要要能整除150,这样就只有两个答案备选,即600和1200。但是,最终答案应该是速度的三者速度的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关系最密切,答案要是三者的最小公倍数。只有米才行。这样答案就选A。但在这里边,抛开了一个数80,因为它是另类。 懂了吗?现在你来选这道题的答案是哪个? 例5:甲、乙、丙三人沿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又1/4分钟遇到丙,再过3又3/4分钟第二次遇到乙。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2/3,湖的周长为600米,则丙的速度为: 米/分 米/分 米/分 米/分(03浙江) 你能选出正确答案A吗?你能说明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络吗? 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 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逻辑判断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全部读完,那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所以必须要简化程式,直接将先期带到最后一句话的前后去检验,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之所在。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这时候,考生就要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资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 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 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 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三级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 (摘自浙江省公务员论坛)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部分,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个部分,行测分布表为大家提供分值参考,方便考生对此行测考试加以把握。其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每题分,总分24分。数量关系部分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判断推理部分包括10个图形推理,每题分;10个定义判断,每题分;5个类比推理,每个分;10个逻辑推理,每题分;第三部分共计分。第四部分资料分析25分。第五部分常识判断共25题,每题分,共计分。整张试卷共140题,总分为100分。 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暂未启动,根据历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来看,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预计在2015年8月中旬报名,笔试预计安排在9月。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各项工作时间安排需以最新公告为准。 请登入:. ,华图教育为您提供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包括行测辅导,申论辅导,高分经验,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专业课辅导,名师指导,每日一练,医疗卫生等多个备考子栏目,供您备考使用。 请登入: ,华图教育为您整合了2009-2014年的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和申论真题及解析,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观看行测视讯教程请登入:. 行测答题技巧请关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论坛:. 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用书:申论+行测(教材 历年真题 预测试卷)6本套 购买网址:: 请您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 ,以便获取相关讯息的最新动态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第一项乘以2,然后加第二项的平方等于第三项。2×2+3×3=13 第二项乘以2,然后加第三项的平方等于第四项。3×2+13×13=175 第三项乘以2,然后加第四项的平方等于第五项。13×2+175×175=30651 An==(n-1)^2+2(n-2)
呵呵,去航博公考直接报个班吧,看他们‘航博公考解答’那认真劲!差不了!!
武汉人事考试的题型
武汉事业单位考试科目: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中小学教师类(D类)和医疗卫生类(E类)五个类别。每个类别的笔试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与《综合应用能力》两门,按4:6比例折算计入笔试成绩。其中,《综合应用能力(E类)》由医学基础知识和招聘岗位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两个部分组成。医学基础知识部分占比60%,招聘岗位专业知识应用能力部分分为中医临床、西医临床、药剂、护理、医学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六个类别,占比40%。
1,这个考试每年举行一次2,考试全部要填答题卡3,初级须报考基础、实务两个科目,考试时间为一天如果还有疑问,再在你空间写文章,我给你解答,你分子也不多,我免费作答相信我哦
事业单位考试分两个阶段,一阶段是笔试,二阶段是面试。笔试一般会考《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前者和公考的《行测》基本一样,一般只是题量与题型难度有差别;后者包括面比较广泛,会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时事、哲学理论等等内容;另外还会有一定的专业科目考试。专业考试是视各岗位的需要而定,没有统一。面试有结构化面试,有些也会采用无领导小组,教师常采用说课形式。
考试科目针对招聘岗位的不同也有差异,一般考行测(多数包含公共基础)、申论,或行测、公共基础,个别考公文写作,部分加专业测试 。以招聘公告上说明为准。
考试时间一般是120分钟,最长的是180分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事业单位笔试内容为《综合基础知识》,考试时间9:00-11:00,时长120分钟。
部分单位考《综合基础知识A卷》(即包含写作题),考试时间则为9:00-11:30。
笔试科目与内容:基于事业单位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有不同要求,事业单位笔试科目分为五个类别: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中小学教师类(D类)、医疗卫生类(E类)。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自然科学专技类、医疗卫生类笔试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综合应用能力》,分值各150分,总分值300分;中小学教师类(D类)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分值为300分。
事业单位考试按省属事业单位笔试来说,一般分管理岗位,专技岗和工勤岗,管理岗:行测,公基和申论专技岗位:行测,公基和专业知识工勤岗:行测公基和申论事业单位一张卷子分岗位类型,公务员两张,考生都考一样的东西
事业单位考试课程资料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 提取码:2D78
本资源内包含:事业单位一些考试资料供大家参考,其实事业单位资源是比较杂的,资源内只有一部分是事业单位的资源,其他的都是公务员资源。
综合知识与专业素质:事业单位专业类岗位试卷150分结构两种,一种是综合知识(公基+行测)75分,专业知识75分;另一种是综合知识60分,专业知识90分。
青海人事考试的题型
公务员考试只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具体的更多信息请去当地人事官网查看!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青海省公务员考试科目为:行测+公基。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青海人事考试信息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对应: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社会科学专技类。(A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B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C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
笔试内容:申论(占笔试成绩4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占笔试成绩40%)、计算机应用(占笔试成绩20%)。笔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60%,面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