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公务员强迫症(公务员强迫症会怎么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公务员强迫症(公务员强迫症会怎么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公务员强势专业(公务员受欢迎专业) ♂
公务员强势专业(公务员受欢迎专业)广西事业单位招聘(广西事业单位招聘2023报名入口)
公务员强行辞职(公务员被迫辞职) ♂
公务员强行辞职(公务员被迫辞职)考上公务员的人也很想辞职!
表哥今年35岁,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一家外企上班,每月工资1万,但是在外企工作强度太大,感觉有点吃不消,经过和家人的商量,就果断辞职了,然后回到老家县城,安心备考公务员,好在幸运女神眷顾,一次性就考上了。
过年的时候和他聊天,他本以为考上公务员会有多么的好,但是和他理想中是有一些差距的,他甚至有些后悔。他入职的时候才发现他的领导居然才二十七八岁,比他年龄还小,刚开始工作还不太熟练,还要被年轻人教导,某个地方做错了还会被批评。他感觉非常的没有面子,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他说虽然公务员看似很稳定,没有失业的风险,但是一眼看到头的生活非常的枯燥。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一点激情都没有,最重要的是每个月5000块钱的工资,只能混个温饱,也发不了什么财。
他说他已经35岁了,已经没有任何潜力,晋升的时候领导也不会考虑自己,没有任何晋升的希望,每天只能浑浑噩噩的度日。他现在很后悔,虽然之前在外企工作比较辛苦,但是工资很高并且有激情,很有奔头!
我的建议是,虽然体制内的工作比较枯燥乏味,但是旱涝保收,每月工资准时到账,福利待遇样样不差,不知道多少人羡慕,虽然有一些日常中的不顺心,但是我们需要及时的调整心态,还是要珍惜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
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
《狂飙》里的公务员,明明已经有编制、有幸福家庭,为什么还要主动贪腐?
某市市长辞职,因为每月6000块钱的工资。
开个会议就能决定上亿资金的流向,自己只拿6000多块,能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嘛?
没有贪,没有腐,大大方方辞职了,真的挺了不起的。
你能考上吗?自己无能而不自知。//@提点想法:现有公务员如果说自己工资不高,但为什么还不离职?,让有能力不工资低的人来干。
少数公务员月收入已过万,网友说要降薪。公务员:我的收入并不高
公务员强迫症(公务员强迫症会怎么样) ♂
公务员强迫症(公务员强迫症会怎么样)粉丝说,我这样的乡镇公务员是不及格的,[流泪]
有粉丝给我留言,说我不是真正的乡镇公务员,或者说我这样的乡镇公务员是不及格的。因为真正的乡镇公务员是非常非常忙的,是没办法做到每天更新头条的。
有点小委屈,因为我很忙,上班时间都跟打仗一样,没有一天是空闲的。按我自己的话说,我对得起我的职业,对得起领导,对得起党委政府,对得起群众,对得起我的工资。
我所有的头条都是在中午下班时间或者晚上来写的,我只是把大家业余刷抖音的时间拿来写头条而已。我写头条也不是为了赚大钱,只是让自己的脑袋转起来,让自己的笔动起来,很多时候都当作是朋友圈在写。对我来说,专注于体制内的分享交流,本身就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因为职场类的流量一直都不算高,收益也不高,体制内又比较敏感,比较难写。
有的时候累了一整天,晚上十一点多了,不想动笔,却还强迫自己最少要写一篇微头条,感觉自己都有强迫症了。
我甚至搞得妻子有点怨言,说整天写头条,也没见我赚到什么钱,直到在妻子生日的时候,我用头条赚的钱给她买了一套SKII,她才满心欢喜地默认了我的胡闹。(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妻子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呲牙])
当然粉丝说得有道理,我的工作量还不够饱和,还没有忙到5+2和白加黑的程度,且行且珍惜吧,[流泪] 。
有支持我的吗?有和我一样的人么?你们的头条大计是不是也被妻子认为不务正业了?
上两节课,办公室里聊聊天,上上网,工资不低于公务员,高兴了就批几本作业,悠哉悠哉,这是哪里的老师,抓紧告诉我,我也去应聘![捂脸][捂脸]
[微风]今天在网上浏览信息的时候看到有个评论里提到了所谓他眼中老师的状态,真的感觉特滑稽,很可笑,但是说实话又特别羡慕,如果真的有这种学校,不管费多大劲我也想去应聘一下试试,这简直就是提前步入退休生活的节奏啊[捂脸][捂脸]
[微风]但是真实的我们可百分百没有过这种神仙状态,毫不夸张的说,从早上早自习开始到晚自习结束,这绷紧的神经几乎就从没有机会松懈哪怕一刻!有人可能会说,每天不就两个班两节课吗?如果你想的这么简单,你真的是太不了解教育这个行业的性质了!
[微风]早自习结束,要开始准备今天的课程,一般是提前一天要把第二天的课备出来,其实多数情况下,备完课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在一边不管了,我不知道其他老师是否也有这种想法,就是当老师时间长了往往都会有类似强迫症的表现,明明备课已经完成了,但是直到上课前依然反复的去看,去想流程,考虑还有哪些内容没考虑到,总而言之直到上课铃声响起以前,备课的进程就一直是进行时!
[微风]除了备课,其他的工作那就太多了,每周至少要听一到两节课,这是必须的,因为你不能总是关起门来做教研,别的老师的某些思路对自己的教学会起到相当大的借鉴价值,只有多学习,教学思路才能永葆活力!听课完以后,学科组往往要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评课并且教研!
[微风]然后就是到了需要体力脑力双付出的工作了,那就是作业,像我们学校人还少一些,平常学校一个班级怎么也要四五十人吧,两个班就是一百人左右,布置一次作业,批改起来那可真的不是想象的打个对号错号那么简单,就比如说我们英语学科,布置作文,一个学生的作文每个单词的书写到语法的使用,你需要一点一点的去看去点评和修改,这一篇作文没个三五分钟是不可能看仔细的,就按三分钟算,一百份就要三百分钟,这还是保证一动不动坐那的状态,也就是说批一次作业至少需要四五个小时,你觉得这很轻松吗?
[微风]除了作业,还要有随堂练习你要批改,不定时的听写你要批改,每周的测验你要批改等等等等,简直就是没有一刻轻松的时间!
[微风]当然,如果你想轻松也很简单,那就做一个不称职的老师,作业交上来要么不批,要么随手打上一个对号算完,这样确实轻松了,但是估计离下岗的日子也不远了!虽说不允许公开学生成绩,但是对于老师来说,每次你的班级考的啥样,那可是全校公开透明的,作为老师出不来成绩,怎么可能不尴尬呢?
[微风]所以为了不尴尬,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较劲,都在暗暗的去跟别的老师竞争,其实这就是无形的压力,不管你想不想这种压力都无时无刻的存在着,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已经注定了从此别无选择!
[微风]所以不要再道听途说,不要再觉得老师的工作清闲,老师这个职业与清闲从来都没有任何交集!
在基层做干部绝对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差活,这就像夹心饼干一样,有上面的压力,同时还有下头的情绪,要是手头上没有两把刷子,掌握不好火候,干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也是正常的。
我有一个发小,从小学习认真,然后考进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并且在大学里面还是学生会主席,大学毕业后,又通过公务员考试顺利进一局机关上班,由于能力出众,工作三年就提拔上了这个局下属的一所单位,并且提拔为副职。
他在工作上依旧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经常性地,我们还能够在报纸上或者微信上看到他获得的奖励,比如“市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先锋”等等。
再然后,他又升为了区局级正科职干部,他的整个家族也为之高兴,出生于农家子弟的他,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完完全全靠着自己的才能走到现在,付出的努力可谓巨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接下来分管的事情也就更多,当然压力也就更大。
他的工作任劳任怨,从此以后没有了休假,没有了家庭的陪伴,失去了和妻子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之后几次看到他,脸色有些憔悴,还有些油腻。
有次和他吃饭,他也抱怨了几句工作上面的事情,也从他嘴里了解到,经常性的各种考核,上级领导的评测、各别下属的刁难等等。
实际上发小的性格里带有些强迫症,凡事追求完美,所以也容易得罪人,他的性格并不适宜做官,但干事情可以,讲人际关系就有些欠妥了,方方面面无法做到平衡。
这些种种堆积起来的因素也时常影响到他的睡眠,饭桌上另一个发小是我们这边当地中医院的中医,他就看了一下发小的脸色和舌苔,告诫他平日要多注意身体,特别是要注意休息,最好不要乱想,否则影响到心脏和心血管。
发小也吐槽到了这个位置上也已经身不由己,总不至于要求辞去职务,做个平头群众吧,单位里也从没那个先例啊。
发小后来在一次下乡考察时的酒席间,喝了点白酒,再加上过往的种种劳累,正应了另一中医发小的话,身体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终于被压弯,突发了脑出血。
好在救治及时,命是保住了,但是领导岗位是干不了,现在留在单位里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右手已经不利索了,连一张A4纸都抓不住。
人要懂得舍弃,不要硬背拉扯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特别是身体健康这方面,有的人适合压重担子,有的人却不适合,其实这也带有天生的基因成份在里面。
可社会里的大多数人,根本舍不得放弃,最终只能在悲剧的路上越走越远。
感谢生活给予的一切
一位漂亮的公务员妈妈,曾经当过4年的检察官、4年的区长秘书。因为儿子的教育,毅然辞去公职,搬迁到另外的城市。这位妈妈不是为了把儿子教育的更出色,而是因为儿子是弱智,又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另外的城市有适合儿子的学校,她就果断地放弃原来的一切。
公务员归乡调动(调动回家乡) ♂
公务员归乡调动(调动回家乡)公元529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亲自来到了华林苑,为重臣杨椿送行,孝庄帝走下御座,握着杨椿的手,沉重地说道:“你是先帝旧臣,朝中元老,你志趣高远,执意还乡,朕多次挽留,也没法留下你,我真是感到心里无比凄凉悲切啊!”
杨椿闻言,神色凝重,什么话都没说,长叹一声就想跪拜,却被孝庄帝扶了起来,孝庄帝赐给杨椿许多财物,命御林军亲自将杨椿护送回故乡华阴,事实上,当时很多大臣都不明白,杨椿为何会选在如日中天的时候辞官回乡,而杨椿做出这个决定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孝庄帝即位后,倚重权臣尔朱荣,靠着他平定了各方叛乱,但这却导致尔朱荣结党营私,操纵朝政,没过多久,尔朱荣和孝庄帝的矛盾日渐激化,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杨椿自感无力回天,所以才决定告老还乡,远离是非。
杨椿的家族是关西名门,归顺北魏后,备受礼遇,家族中出了不少显赫一时的人物,杨椿兄弟八人就有三人以门第入仕,在内廷任职,杨椿的哥哥侍奉孝文帝,杨椿和弟弟侍奉文明太后,当时孝文帝和文明太后的口谕都是由内臣传达,而一些内臣为了谋取私利,就会将口谕泄露给朝中重臣,甚至还有人暗中挑拨离间。
杨椿就多次告诫弟弟,“我兄弟二人有幸成为皇上和太后的近臣,在他们之间周旋千万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泄露机密,更不要在他们面前打别人的小报告!”杨椿在内廷工作了十多年,从来不妄议是非,甚至被孝文帝和太后误解为“不作为”,杨椿只能辩解道:“不是我没听到别人的议论,而是我不想影响到皇上和太后的公正判断,所以不敢启奏!”
这之后,杨椿依旧保持沉默寡言的作风,即便偶尔听到传言说皇上和太后不和,也从不乱传舌,他的态度也得到了孝文帝的肯定,孝文帝就曾在酒宴上称赞杨椿:“当初因为太后处事严格明断,因此产生了我母子不和的流言蜚语,而最终让我们母子化解误会的正是杨椿!”
后来杨椿被调任为中都法曹,管理刑狱事务,杨椿总是谨慎处事,深受孝文帝信赖,而因为杨椿谨慎踏实的办事态度,孝文帝也总会接纳他的劝谏,后来,文明太后病逝,孝文帝悲痛欲绝,多日不理朝政,又是杨椿进谏:“孝敬父母是理所应当的,但不能因孝敬父母而损坏了您的身子,皇上想要留下贤名没有错,但天下怎么办啊!”孝文帝如梦初醒,开始照常处理政务。
除此之外,杨椿还非常有大局观,文献帝继位后,有许多柔然族人归附北魏,被安置在了宁夏,但没过多久这些人就背叛北魏离开了,就剩下一千多户人,有大臣建议将他们迁移到淮北去,杨椿反对道:“现在柔然人不会扰乱中原,陆续还有很多人归附我们,如果现在让他们迁移,人心不稳,反而导致动荡!”
但朝廷最后还是将这些人迁移到了济州,后来孝文帝的第三子在冀州谋反,这些人果然渡过黄河,投奔了叛军,沿路烧杀抢掠,给北魏政权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杨椿又在之后参与了平叛,屡立战功,朝廷就让杨椿到地方上去出任刺史,杨椿在地方任职也颇有政绩,最后被升为太保,位列三公。
孝庄帝上台后,朝廷收复了洛阳,杨椿不久后便请求辞官归乡,孝庄帝许诺给他各种优待,但也没能挽留他,杨椿曾给儿子们解释道:“我还记得你们爷爷在世的时候,家里已经很富裕了,但他的生活依旧十分俭朴,临终前还告诫我们,要躬行节俭,远离祸害,即便我们的荣华富贵超过他,也不要积蓄一斤黄金,百匹锦缎,他是怕后人不思进取,反而守不住家业,我现在急流勇退,就是为你们未雨绸缪,免去祸端!我也要告诉你们,不要去追求千古虚名,要明白‘满足’的含义。”
然而遗憾的是杨椿虽然有先见之明,远离了政治斗争,但回乡第二年,权臣尔朱荣就被孝庄帝密谋诛杀,而杨椿是孝庄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所以杨家也被尔朱家族视为仇敌,杨椿全家都被驻守在关中的尔朱家族杀害了,最后杨椿就只留下一本劝谏后人的《诫子书》,其中告诫大家为人为官都要不忘初心,守住底线,不图虚名,懂得满足,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历史杂谈##历史故事#
孙立人晚年受尽委屈,1990年冰心写信让他回大陆,他如何回复?
?
1990年,台湾,一位耄耋老人打开了一封来自大陆的信:何时能一造访,畅话平昔。
?
少顷,一滴滴眼泪从老人褶皱的眼角流下,老人名叫孙立人,而寄信过来的人,是著名作家冰心。
?
这是一段跨越海峡的友谊,也是一个令人叹息的国军将领的故事。
?
我国近代涌现了无数优秀的将领,孙立人就是其中之一,而孙立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在远东战场上扬名立威的。
?
那是1942年,野心膨胀的日本打算入侵缅甸,并破坏我国唯一的对外交通线——滇缅公路。
?
对此,国民党决定派出一支优秀的军队,也就是中国远征军,孙立人作为第三十八师师长率领自己的部队南下缅甸,开始了自己的封神之路。
?
第一战是仁安羌战役,英国军队被困于仁安羌,孙立人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士兵,歼灭了五千多名日军,救出了七千多名英国士兵。
?
这一战,孙立人打得日寇抱头鼠窜,打得英国人心服口服,被解救出来的英国士兵大喊:中国万岁。
?
孙立人的胜利远远没有结束,他随后接连攻下新平洋,于邦等多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在孟拱河谷战役里更是歼灭日军一万两千余人。
?
很快,孙立人因功升为第一军军长,日军也开始将这位在远东战场大杀四方的中国人称为“中国军神”。
?
直到1945年一月,孙立人直接把滇缅公路打通,周围的日军全部败走,多年的远征战役里,孙立人击毙日军人数高达三万多人。
?
孙立人也因此成为了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军级将领。
?
日本投降后,岗村宁次把自己的佩刀献给了孙立人,蒋介石亲自为他授勋勋章,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
?
而这位名扬世界的猛将,最在乎的不是被授予的勋章,不是被奖赏的名利,而是他和冰心夫妇的友谊。
?
这段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友谊,始于1923年。
?
彼时的孙立人还是一个学生,在前往美国的留学路上,他意外结识了冰心,吴文藻夫妇,三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孙立人开始四处征战,而冰心夫妇也定居重庆,孙立人每逢回到重庆,都必然会亲自上门拜访。
?
每次见面,孙立人总会和冰心夫妇聊至深夜,这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将军,在冰心夫妇前却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讲起远东战场上的事情,孙立人更是谈笑风生。
?
孙立人还会经常留意冰心夫妇的安全问题,此外,每次战后归来,孙立人总会给两位好友带去精致的战利品。
?
一次,孙立人更是精心给二人带去了一个内含利刃的手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两个书生,不适合拿枪,就拿着这个防身甚好。
?
令人惋惜的是,1946年,冰心夫妇前往日本,孙立人也被调离南方,三人从此再无机会见面。
?
孙立人随同国民党撤往台湾后,因为受到蒋介石怀疑,被免去了职务,并被软禁起来。
?
在此期间,孙立人因为生计问题,开始种起了玫瑰花,以卖花为生。
?
1990年,孙立人正式被释放,冰心也立即来信:
何时能一造访,畅话平昔。
?
孙立人激动地回复:人世无常,真不可把玩也。并说明了自己日渐衰落的身体状况。
?
冰心九十岁生日,孙立人写信祝贺,谁知一个月后,孙立人便因病去世,令人唏嘘。
?
在即将去世的时候,孙立人依旧说着:我没有对不起我的祖国。
?
这位战场上的军神,心中最为珍惜的,是他和冰心夫妇的友谊,心中最为重要的,是祖国的统一。
?
他是思念友人的孤独老人,更是渴望祖国统一的归乡游子!
#谁最有可能在明末力挽狂澜# 明末崇祯年间,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入侵,大明王朝内忧外患,情况危急,最后明朝在“闯王”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的攻势下被推翻。如果说有能力挽狂澜的人,孙传庭可以算一个。说是孙传庭,一是因为在明末的那些名将中孙传庭算坚持得比较久的,另一个是因为孙传庭确实很有军事才能,但由于明末国家积弊已久,钱粮兵马不易筹集,才导致其不得已带领残兵作战,最后战死。
孙传庭在二十七岁就中了进士,做过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等职务,但因不满魏忠贤专权而弃官归乡,赋闲近十年之久。崇祯九年(1636年)调任陕西巡抚,与洪承畴一起镇压农民起义,擒获“闯王”高迎祥,消灭十五股义军,稳定了陕西的局面。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清兵入塞,赴京勤王,在卢象升战死后代其总督各镇援兵,翌年升任保定总督,经历被崇祯猜忌而下狱风波后,崇祯十五年获释任陕西三边总督,出潼关进剿李自成,在郏县之战中败退陕西。崇祯十六年(1643年)加督师、兵部尚书衔,再次出关进剿李自成,在汝州之战中再次溃败,不久后阵亡于潼关,享年五十一岁。
孙传庭死后仅五个月,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因此《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之说。如果孙传庭当时有足够的支持的话,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当然,这只是假设,历史已不可改变。
公元1167年设交河县,1983年撤县为镇并入泊头市,交河县历816年。
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在石家圈(今河北泊头市四营乡西交河村)立镇。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废镇立县,名交河,隶属河间路献州。《河间府志》:“金大定七年(1167),以石家圈置交河,属献州(今献县),以滹沱、高河二水交流故名”。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交河并入乐寿,未几复故。属中书省河间路献州。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徙县治于移至以东10公里,今交河镇,仍称交河县,属河间府献州。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再次合并州县,交河县省入献县。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复置,属京师河间府,清代属直隶河间府。
清袭明制,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交河县隶直隶省渤海道。民国17年(公元1928年),交河县隶属河北省。
1937年日寇入侵,改属我翼中第八分区,在此期间交河版图几经变化,曾属交河县、献交县、青沧交三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1958年阜城、南皮、东光、交河和泊头市合并为交河县,政府移至泊镇, 改属天津专区。1961年大县划小县至复迁交河,属沧县专区。1983年5月,交河县撤销,其政区并入泊头市。? ??
洪武十五年(1382),知县周以仁主持修建交河县城,为土城,周围6里。正德十一年(1516),知县李天叙增修,城高二丈五尺,池阔三丈,深一丈二尺。嘉靖二十年(1541),知县崔云鹤增修四门,城之建设开始完备。
明朝时,交河出于一个清官,名叫及宦,为天启年间的户部侍郎,史载,及宦为人正直,敢于直言,是当时有名的清官。
正德八年(1513年),及宦考中举人。1514年,考中进士,被推荐到兵科任给事中。嘉靖初年,及宦奉皇帝之命,前去考核稽查边镇文武官吏。及宦到任后,先是上疏弹劾朔州总兵张,奏折中举了证据,说明食盐亏损以及张侵吞财产数目巨大,所以私下让人销毁了账目。大同镇守太监马锡、监仓刘景、前总兵朱振等人侵占军费,数目不可计量。都御史杨志学,曲意迎合别人而枉法,使得边备松弛,财产受损。及宦请求将这些人法办。皇帝准奏,于是就将张、杨志学等人卸掉职务,逮捕问罪,登记朱振等人贪污受贿的财产并予以没收。同时,及宦还上奏皇帝,革除贪污腐败的官员两万余人。有人走门路通关节,找人说情,及宦一律拒绝。
及宦因此得罪了有些人,被调到了工科,任右给事中。后被外放浙江宁国府任知府。宁国府那地方风俗奇异刁蛮,都认为是难治之地。及宦到任后,诚实安抚,守约定,重信义,各种诉讼官司很快公正厘清。
宁国府以何隆为代表有财势,不守法度的人反对朝廷平均徭役诏令,纠集两万多人,表示抗议。及宦出面调解,讲清利害,并急速给都御史、御史写信,据实相告,直到官方发布文告,明白告诉百姓,停止宣传等五县代养马事宜,聚集的百姓才散去。宁国府的人特别感谢及宦的恩德,为他建立了祠庙而加以奉祀,每到节日,很多人都到祠堂祭祀。
及宦在怀庆任知府时,其父病故,及宦回家守制。期满后到凤阳府任知府。及宦在怀庆和凤阳,如同在宁国一样,勤于职守,颇得百姓好评。
嘉靖十一年,1532年,及宦升任浙江按察司副使。有海盗劫掠沿海各县百姓的财产,非常猖獗,及宦下令给指挥使杨淮,让其带领各郡县的主管逮捕盗贼的官吏,专门缉拿海盗,很快就逮捕八千多人。有权势的人出来说和,为海盗讲情,及宦给以驳回,秉公执法。
及宦因有成绩,调任山西按察使,左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四年己巳,1545年,及宦进入光禄卿,不久,就以副都御史的身份担任提督操江。当时,长江流域常常有强盗抢劫财物,伤害行人,及宦召集有关管理机构筹划安排,严加治理。他就招募了一批擅长弓箭的射手,对地方供差遣的武官和英勇善战的士兵进行训练,他经常到实地督查,队伍训练精良,及宦又亲自带领着去围剿那些盗贼。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及宦晋升为户部右侍郎,不久再晋升为左侍郎。皇帝也很器重他,准备再委以重任。及宦却上疏说自己有病,请求辞职归乡。第一次皇帝未准,等到第二次上疏,皇帝才准其致仕回乡。及宦回家后,只待了四天,就逝世了。
《交河县志》中介绍及宦说:性仁于乡,遇贫贱甚厚。其卒也,远近悼之。很朴实地赞扬了及宦的品性。及宦辞世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查阅资料时,无意间看到,大太监李莲英是交河人,这以前还真不知道。李今交河郭庄村人。咸丰七年(1857年),李13岁时,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关于李莲英身世,民间传说具体而生动,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后来他来到北京,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慈禧宠爱。
黄维兴冲冲的来找方志敏,邀他一起去参加黄埔军校的复试。方志敏微笑着说:“我就不去了,祝你顺利。”当年的黄埔军校集结了国共两党的青年才俊,别人梦寐以求的复试机会他怎么说放弃就放弃了呢?
黄维比方志敏小4岁,他们在校园里相识。方志敏谈吐不凡,书读得也多,黄维很喜欢他。在黄维心中,方志敏如大哥哥一样温和懂照顾人。
毕业后,当了国文教员的黄维收到了一封信。广州的同学告诉他黄埔军校正在招生,让他过去参加考试。黄维兴奋的带着信找到了方志敏。
方志敏也觉得这是个好事,但当时上海考点还未确定下来。两个人在南昌焦急的等了多日,终于等到上海设了考点的消息。
于是,黄维跟着方志敏从南昌到了上海,一起通过了初试。收到复试通知的黄维去找方志敏,约他坐火车一起去广州复试。
然而,方志敏平静地说:“老弟,我怕是不能跟你一道了,我要回江西。”
说好了一起进黄埔一起为中国革命出力,方志敏初试成绩优异却突然不去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突然就留下了自己。黄维多次挽留,方志敏却执意要走。
独自坐上前去广州火车的黄维,怅然若失。此时的他还不知道,眼前的方志敏大哥早已加入了共产党。此时放弃黄埔也是服从组织调动,归乡组织农民运动。
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远。方志敏在1935年被反动派逮捕杀害。
黄埔军校创建之初,旨在为革命培养人才。方志敏放弃了个人进修的机会,却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10军。在艰苦的斗争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成为后人心中的英雄。
这是性格决定的信仰,也是信仰决定的选择。
#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100位英雄#
《袁黄未说的秘密》 之 袁了凡平生
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据日本学者酒井忠夫考证,袁家祖居嘉兴陶庄(明代并入嘉善县),元末时家境富足。明初,因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发生"靖难之役",袁家因与反对燕王的人有交往而受到牵连被抄家。袁了凡的先祖幸免于被捕,开始四处奔走逃亡,后定居于吴江。
袁了凡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在嘉善县魏塘镇(故居陶庄镇), 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四年中(1586)进士,十六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 万历二十年(1592),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后罢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追叙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袁了凡在许多等方面做出了贡献,闪著耀眼的光辉。
袁了凡在佛学、农业、民生、水利、医学、音乐、几何、数术、教育、军事、历法和太乙六壬奇门"三式"绝学等,"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
袁了凡是"文理全才"的人物。他是明朝著名的农学家、水利学家及历法学家。譬如,他所著《历法新书》涉及46种历法,有岁差总数积算、五纬总数积算、推天正冬至五星自行限度、求第一东西差、求太阳食甚定分、求日月出入带食所见分秒、求朔望交会约率、四平方求弦术、太白黄道南北纬度、黄道南北各像内外星经纬度等,共150多种求算方法,学问深邃。
袁了凡善于总结。譬如,他结合自己的经验探讨研究举业之道,组织编纂了《群书备考》等参考书。明朝末年,是嘉善历史上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如在万历年间,嘉善有状元国相钱士升、名臣魏大中等进士29人,占明清两朝进士总数的六分之一,超过了任何年号。嘉善是全国26个巍科大县之一,这也与袁了凡等人在教育上的贡献分不开。
据不完全统计,袁了凡共计有著述22部,198卷,主要有《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评注八代文宗》、《宝坻政书》、《两行斋集》、《劝农书》、《史汉定本》、《群书备考》、《历法新书》等。袁了凡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一部大藏经《嘉兴藏》的最早倡刻者。
因其奉行的《功过格》,袁了凡也是毁誉参半:黄宗羲则说奉行《功过格》者"与鬼神交手为市",张尔岐也说袁黄"与天地鬼神为市",这是切中要害的批评。后明末大儒刘宗周撰《人谱》以明儒家之道德实践,对流行于其时的袁黄《功过格》进行反拨。
【郑州富士康员工异常返乡河南媒体应该集体反思】10月30日,郑州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5人,确诊5人,没有公布具体来源。河南省卫健委的数据显示,10月1日以来,郑州市新增“确诊+无症状”合计最高的也就40例,分别在10月9日和10月11日,以及10月30日。
而且从河南省卫健委公布的情况看,每天都有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和确诊者出院。
目前郑州现有确诊也就102人,累计治愈682人,也正如官方通报所言,情况并不严重,却为何能够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要知道广州30日新增确诊232,新增无症状295,现有确诊552,数字要比郑州大得多。
为何广州的疫情基本无感,并没有引发舆论,而郑州的,尤其是港区富士康的疫情却举国关注,甚至上演了“徒步大逃亡”,以至于让大卡车司机都不忍心看下去了,冒着危险拉着孩子们归乡?
直接原因是富士康的孩子们在害怕某种不存在的东西,这个东西叫以讹传讹,因为数据已经说明了情况并不糟糕。
试想,如果真如孩子们想的那样,到了非逃不可的地步,那他们一定是逃不了的,因为会静默管理。
要知道河南是疫情发生以来,最早采取“封村断路”措施的省份,而且在进一步“动态清零”不动摇的背景下,造成扩散这个责任是谁也担不起的。
港区始终没有静默管理,说明情况并不糟糕,更没有孩子们想的那么糟糕。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认为很糟糕,给人的感觉也是情况很糟糕?
传播学上有个名词叫“沉默的螺旋”,这个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在大众传播领域这个理论也适用。
此次郑州疫情,尤其是富士康疫情,网上各种说法满天飞,河南和郑州的官媒始终冷眼旁观,没有深入的报道。
我们始终没有看到当地任何一家媒体走进港区,走进富士康内部去采访一线工人,去拍摄厂区的画面。
孩子们在里面究竟生活得怎么样?是不是像自媒体拍摄的那样和说的那样?
要知道单凭一个画面,是无法准确判断事物的事实状况和全貌的。
加之自媒体“流量为王”语不惊人死不休,夸张、牵强附会、渲染煽情等等,很容易让个别片面的情况被放大,以至于盖过整体,误导大众。
另外,个人的眼界有限,对现象的理解和认识难免会有偏差,甚至是误解,这都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但是当这种误解在网络上传播的时候,就已经需要能够接触更多信息,调动更多资源的官媒介入了。
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或者说介入没有效果。
富士康员工异常返乡,这给媒体从业者上了一课,不要“文章写尽天下事,不肯俯首看苍生”,尤其要注重网络上的种种现象和言论。
舆论是社会的皮肤,这层皮肤不仅仅由官媒构成,还有大量的个人媒体账号,两者应该要紧密互动,才能使这层皮肤不生病,真正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我更愿意把当今的舆论比作一个菌群。大量自媒体连同官方媒体共同构成了这个舆论菌群。
富士康员工异常返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在这一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舆论这一社会皮肤出问题了,出现了“菌群失衡”。
人的肠道出现菌群失衡会肚子疼和窜稀拉肚子,社会皮肤菌群失调同样会带来疼痛,这个疼痛的承受者也是参与者,就像雪崩,每一片雪花都是参与者,也是受害者。
郑州富士康高峰时期有30万工人,占河南省出口到60%,郑州市的80%。
员工异常返乡,生产能不受影响?郑州的经济能不受影响吗?
而郑州的公共支出来源于公共税收,富士康受影响,郑州的公共财政收入能不受影响吗?
最受影响到恐怕还是这些徒步返乡的富士康的孩子们,一番担惊受怕风餐露宿,回到家乡还要出钱隔离。
隔离之后,他们还能回到富士康继续打工吗?即便是能回到富士康,但是来回折腾的时间成本和花费却是再也回不来了。
不过,对他们来说也有好事,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徒步返乡之后,他们会更加热爱这个社会,也会更加成熟稳重,好心人的免费补给点、犯险相助的卡友、家乡欢迎回家专车等等这些已经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种子。
世事无常,当下次苦难来临,这些种子就会迅速发芽结果,回馈社会,成为社会的稳定锚!
武功军威——甘肃巡抚杨博经略河西走廊
杨博(1509年6月11日-1574年9月23日),字惟约,号虞坡。山西蒲州(今运城永济)人。明朝名臣。
杨博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早年随翟銮巡视九边时便受赏识,其后在兵部受到张瓒、毛伯温两位兵部尚书的器重。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时,兴屯田、修水渠、筑屯堡,使百姓安居乐业,境内肃然。后任兵部左侍郎,经略蓟州、保定军务,两次击退蒙古首领把都儿和打来孙的进攻,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受命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造偏箱、修守备,屡受嘉奖。其后调任蓟辽总督,回朝任兵部尚书、少保。深受明世宗倚重,视为左右手。又改任吏部尚书。明穆宗时接连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少师兼太子太师。万历元年(1573年)因病重致仕归乡。万历二年(1574年),杨博去世,年六十六。获赠太傅,谥号“襄毅”。
杨博,出入朝廷四十多年,始终以兵事著称。著有《虞坡集》及各类奏议共八十四卷。《皇明经世文编》收录有其文及奏疏。
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学士翟銮奉命巡视九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等)的守备部署时,以杨博随行。杨博对途中所经过的山川地势,民情风俗,驻军人数和战斗力强弱,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抵达甘肃时,臣属的少数民族部众几百人阻塞道路请求封赏。翟銮顾虑前来求赏的人会更多,自己无法遍赏。杨博便请求翟銮召集卫士备齐仪仗后,将少数民族民众召集到辕门外,训斥他们没有全体远迎天子宰相,准备将他们绑送有关官员。众人环列跪拜请罪,翟銮便对先来的人稍示赏赐,其余的人都因畏惧而不敢再来。
嘉靖十九年(1540年)正月,翟銮返回京师后,举荐杨博,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吉囊、俺答在年关时骚扰边关,兵部尚书张瓒一概倚仗杨博经办。有时世宗半夜传下手谕,杨博依事条分缕析,都合乎嘉靖心意。
肃清州境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朝廷破格升任杨博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杨博到任后,杨博大兴屯田,请求朝廷招募民众垦田,永不征收用租。又利用农闲季节,修筑肃州、榆树泉、甘州和平川境外的大芦泉等地的墩台,开凿龙首等地的水渠。当初,罕东属人为了避免土鲁番人的扰乱,迁徙至肃州境内,经常与当地居民发生械斗。杨博为其修筑金白城等七座屯堡,并召集罕东属人的首长率领部属迁至堡内居住,于是肃州境内秩序井然。不久,杨博因指挥部下守边有功,升右副都御史。后因母丧归乡。
疏劾仇鸾
咸宁侯仇鸾镇守甘肃时多有劣迹,被陕西三关总督曾铣弹劾,杨博也揭露其三十多件贪赃枉法之事。仇鸾升任平虏大将军后,多次在世宗面前诋毁杨博,世宗都未听从。
嘉靖三十一年(1551年),仇鸾被陆炳揭其私及不轨之事,遭革职忧惧而死,死后被嘉靖以“叛逆”的罪名开棺戮尸。同年,杨博服丧结束。
嘉靖三十二年(1552年),杨博在家中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不久又转为兵部左侍郎,还兼任佥都御史,经略蓟州和保定的军务。
屡立功勋
当初,俺答迫近京师,从潮河川入关,谏者纷纷请求做好防备。因水流湍急,不能修筑城墙。杨博依照水势修建石墩,安排戍卒守卫,自己返京督守京城九门。当时因为敌寇警报,便分派兵士守卫城垛。杨博告诫:“敌寇来了,必须镇静,怎么能事先自扰!”罢免了县令。不久调任蓟、辽、保定总督负责军务。杨博认为蓟州近临京都,护卫京都地区和皇陵。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蒙古首领把都儿和打来孙率领十多万骑兵劫掠蓟镇并猛攻边墙。杨博身不解甲,在古北口关上枕戈面宿,并督促总兵官周益昌等全力抗敌。世宗得知后,赏赐给杨博徘豸衣,并用重金镐劳官兵。蒙古人在古北口攻打四昼夜不能破关,便改攻他处。杨博又招募敢死之士,利用夜暗,举火惊扰敌营,蒙古人被迫退走,杨博因功升右都御史,儿子受封锦衣千户。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打来孙又率部劫掠益昌,被杨博击退,杨博因功升兵部尚书。
杨博一面派兵严守银钗、马驿各山岭,一面加强居庸关南山的守备。为了堵绝蒙古人进入山西的通路,又修缮阳神等地的边墙和壕堑。在大同牛心山等地,筑成城堡九座、墩台九十二座,连接大同左卫的高山站,直抵大同镇城。同时疏浚了两条各长十八里的大壕、六十四条小壕。耗费五十天时间完工,受到朝廷嘉奖赏赐。
嘉靖年间,杨博为右金都御史巡抚甘肃。杨博抚甘4年,曾上疏大兴屯利,募民垦田,修渠筑坝,新田永不征租;修筑肃州榆树泉及甘州平川境外大芦泉诸处墩台;加高增厚,维修北长城;凿龙首渠,筑金塔、白城,安置迁居肃州之罕东诸部族700余帐。政绩显著。
四月 初十日肃州地震,震时有声如雷,震后大树皆枯。
公务员强迫症(公务员强迫症会怎么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公务员强迫症(公务员强迫症会怎么样)、公务员强迫症(公务员强迫症会怎么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