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公务员(北大公务员选调生)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最新考试信息:北大公务员(北大公务员选调生),包含报名时间及入口、考试时间、笔试内容等信息,更多事业单位考试内容请查看:事业单位考试内容

  今天给各位分享北大公务员(北大公务员选调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北大公务员(北大公务员选调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北大中层管理培训班(北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

2、北大公务员定向(北京大学定向招生)

3、北大公务员(北大公务员选调生)

4、北大博士毕业公务员(北大博士毕业从政)

北大中层管理培训班(北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

北大中层管理培训班(北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

“她再尤秀也得不到我的人。”北大女博士美若天仙,疑为天人,有网友却如此高调地说人家。我觉得这娃儿大概率是酸葡萄心理,大哥啊,人家还未必看得上你呢。

北大光华,曾经是神一样的存在。至于光华的博士,那更了不得,尽管出了个翟某以前还是博士后,但是不可能否定所有。这个东西不好评论,当然从骨子里还是希望她是真才女,要说北大其它学院就不说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

27岁应该是大学毕业后硕博连读5年正好毕业,没有延长毕业,很不容易的。22岁,正常情况下大学本科毕业,一天没耽误开始读博。这么学出来的企业管理博士实践经验不足,哪个企业敢让她哪怕当一个中层管理者呢,北大为什么这几年声誉每况愈下就可想而知了。

还有网友说,别被硕士博士的名头唬住了,这些名校真被自己学校承认的嫡系只是本科,本科考进北大清华的才是真牛人,研究生含金量不行。我就不明白了你酸什么?人家可是全日制的!要知道很多人连高中都没考上呢。深圳的朋友们,大家怎么看?

#北京大学# 检测部门在#三星堆# 器物坑碳14年代检测问题上,以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以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再一次夺取了碳14年代检测的重大胜利,以永不消逝的电波的默默奉献捍卫了学术的尊严,以向我开炮的英勇无畏打退了造谣永动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

很显然,正是由于北京大学检测部门的坚持真理,拒绝背锅,造谣者就始终不敢公开指认——三星堆器物坑的烧埋年代就“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 ”之间——造谣者始终只能曲曲折折、支支吾吾、鬼鬼祟祟、遮遮掩掩、含含糊糊、扭扭捏捏地说,“4号坑的测年年代是公元前1100多年”。

这不是废话么,这不是废话么,这不是废话么,测了等于没测,因为根本不能据此检测结果确认三星堆器物坑的烧埋年代。

三星堆器物坑的烧埋年代,是必须首先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之一,这是三星堆青铜文明存在的下限。然而挖掘研究工作已经过去了30多年,这个问题居然一直没有得到明确解决。

有人不停地给我发图片,让我看三星堆早就做过碳14测年,我统一回复一下——那个检测样品是取自“西城墙”的两块木炭,检测结果对于确认三星堆器物坑的烧埋年代的作用等于零,等于零,等于零。

公号“短X记”的企鹅小丑丑截取我们敬爱的老专家陈显丹老师的只言片语,造谣说三星堆一号坑的骨渣都碎得不能辨认了,都污染了,不能测了,检测效果远不如植物残片云云。

此类谣言在我们考古研究团队精心编撰的三星堆正式考古发掘报告面前注定是短命的,活不过13秒,比金鱼的记忆 7 秒还短——骨渣怎么碎得不能辨认,显然能辨认出猪、羊、山羊、牛、水牛的肢骨和头骨,还有大象的门齿和臼齿。

骨渣怎么不能测?一号坑中绝大多数泛白的骨渣,是在600°C以上的高温下焚烧产生的。当骨头在600°C以上的高温下焚烧,骨头中骨钙蛋白(磷灰石)会转化为结构碳酸根。这就是用于测年的骨碳酸盐。炭化后,结构碳酸根不易发生改变和受到污染,因此适合做测年。

一号坑将近3立方米的动物骨骼碎渣,只要1毫克样本就能准确测定八个器物坑的烧埋年代。

一号坑将近3立方米的动物骨骼碎渣,只要1毫克样本就能准确测定八个器物坑的烧埋年代。

一号坑将近3立方米的动物骨骼碎渣,只要1毫克样本就能准确测定八个器物坑的烧埋年代。

这次碳14检测,“用当时的粮食稻谷、草、竹子这样一些生命周期短的样品”,请问,这些样品取自4号坑的那个地层位置,是表层,还是中层,还是底层?这样的样品测年,有任何确定器物坑烧埋年代的代表性?

大家放心,检测报告在未来很长的岁月里都不会公开。事实上,一号坑早年做的两块木炭的测年报告,就一直没有公开,锁在北京大学检测部门的柜子里,这就是北京大学检测部门可歌可泣不屈不挠坚持真理的结果,我们敬爱的孙华教授,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掌门人,三星堆考古的负责人之一,以论文形式披露了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湖北盘龙城遗址的考古报告,也是在发掘将近40年后才得以正式出版的。如果我们想看到北京大学的检测报告,就必须加速实现中华民族全面伟大的复兴。

北京大学检测部门,真是太了不起了。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就是因为有北大检测部门酱紫的好汉坚持真理。

北大公务员定向(北京大学定向招生)

北大公务员定向(北京大学定向招生)

清华北大200名毕业生来山西当定向选调生,这就是体制的魅力

武汉华一寄宿学校,定向招录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任教。开出的条件在武汉非常丰厚,

包括年收入30万起,每年经考评优秀者,薪资可调涨。

还享受带薪寒暑假;教师子女入学享受绿色通道,并予以学费减免;提供过渡性住房等。

#读书# #城市观察员# #头条创作挑战赛#

科举一直没有离开我们

学而优则什么?是中国人都有统一的答案,那就是“仕”,当官!

科举时代是如此,现在中国人骨子里不也是这样吗?最近吸引人的是各省到清华北大进行定向招聘,大量应该进入科研、制造业的学生排队进机关的新闻,和早他们行动几年的清华北大学生当县委书记、当市长的新闻。

硕士、博士读下来干什么?相当数量的还是为了进机关,这不是典型的“学而优则仕”是什么呢?所以说,科举从未离开过我们。

一个国家的精英应该集中在哪里?比较均态的分布是合理的,如果精英都在科举上下大功夫,那么从事科研、生产、教育、医疗的人才就会供应不足。而精英扎堆机关没有太大的意义,明清时期精英都集中在科举上了,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落后西方国家,这样的老路不能再走。

改变“科举心态”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不应该再给清华北大学生以超级待遇,不应该再允许各省到清华北大搞定向招聘,所有公务员按照规定招录,一视同仁。如果哪个机关认为自己需要给博士特殊的晋升政策,必须证明自己需要这样的特殊人才。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破除“科举心态”,克服科举余毒,从杜绝清华北大学生的超级“科举”待遇开始吧!

据统计,2021年清华、北大通过选调进入体制的同学超过800人。

体制内工作稳定,收入相对较高,社会地位也高。

2022年毕业的同学,2023年要毕业的同学,是不是该提前筹划呢。

一般从10.1前后开始定向选调、然后一般选调、公考、事业单位考试,至少四个轮次。

北大公务员(北大公务员选调生)

北大公务员(北大公务员选调生)

专业没问题毕业以后考公务员当官这要你是北大清大毕业生都很吃香。

北大的学生这么多去做选调生了,说明啥?看到一个数据,今年,北大的选调生就达到了惊人的800人,如果再加上没有通过选调生途径而考入公务员队伍的,北大毕业生选择做公务员的比例可以说相当惊人。是喜还是忧?

北大2021年的毕业生有多少?大约本科生不到4000,博士生不到3000,硕士生10000左右(相当比例的为专硕)。

客观来说,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务员系统是好的。但是,建设祖国需要在各个方面发力,尤其是在基础研究,企业创新等方面。联想起以前某知名教授批评清华北大的学生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让人颇有感慨!

市场监管总局录用29名公务员,北大上榜3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是正部级单位,能在其中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这29人就做到了,绝对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2022年总局录用的29名公务员中,男性20人,女性9人,性别比例大约2:1。

考上的人都很厉害,毕业院校也是非同一般。北京本土高校毕业生较多,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党校、中国农业大学等,其中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同居首位,两个学校分别考上3人。除了北京的名校,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也比比皆是。真可谓神仙打架!

还有5位海归,分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巴斯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看来海归成功上岸比率很高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来自河南中牟县发改委、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干部,成功考取,把工作干到了北京,把家也将安在那里,实现人生升华,羡煞旁人啊!

看了这份录取名单,能体会北京部委编制内卷的程度了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啊,多学习学习吧,人生每个阶段都要奋斗才行!

这个太片面了:

1 北大出来的去当个公务员搞不好是北大最弱的,而且能考进北大只能证明学习能力一流,综合能力未必一流

2 普通学校考进公务员可能是这个学校最强的

3 所以综合实力来说,北大差的未必有人家普通高校出来的牛人强,田忌赛马了解一下

4 北大的光环在某些岗位是加分项,在某些岗位反倒是束缚了

我的天呐,北京大学的法律博士生,放着高校教授不当,放着省高院法官不当,放着红圈所的律师不当,竟然到5线小城市开来当公务员,简直颠覆我的认知!

5线城市公务员,那是二本生的饭碗,一本生都很少,今更别说什么985了。一个月7000元左右,他家还是外地的,每月租房伙食交通等费用得3000左右,他来图什么呢?

他干嘛来和二本毕业生抢饭碗呢?省法院法官年薪20万左右,红圈所律师年薪50万左右,高校教师年薪20万左右。这些岗位都比他现在岗位强太多了,他到底图什么呢?反正我是理解不了了。

高峰是谁?这可是手握14亿的北大基金经理!没想到如今居然改行做了公务员!

行业内卷已经这么激烈了吗?北大的毕业生都回来考公务员了,可见就业压力之大。

北京市发改委2022年公务员录用公示:双一流比例70%!

本次公考合计录用10人,其中7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样的国内重点双一流学校。

10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男性6人、女性4人。

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去考公务员,有许多人表示是人才浪费,但是我想反问一句,顶尖学府的毕业生为什么不能去做公务员呢?

公务员做的好,做的强,可以胸怀国家,改造社会,社会管理是门大学问,让那些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有改革思维的人去管理社会不是很好吗?

所以北大清华的学子去做公务员是好事,应该支持。

北京大学博士考城管,难怪中信集团招聘全是世界名校!北京朝阳太牛了,基层公务员岗位,几乎都来自于名校,85%都有硕士博士学历。十几年寒窗苦读,到最后就为了个编制。这社会,你说卷不卷?

北大博士毕业公务员(北大博士毕业从政)

北大博士毕业公务员(北大博士毕业从政)

【惊呆!#北京大学博士考街道办城管#,95%拟录取考生为硕博,不乏国内外顶尖名校】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公布了2022年公考拟录用人员名单,从这些拟录人员毕业院校来看,大多是名校毕业生,其中不乏海内外顶尖高校,从学历构成看95%以上都是硕士和博士,本科生反而是凤毛麟角。惊呆!北京大学博士考街道办城管,95%拟录取考生为硕博,不乏国内外顶尖名校-财经-金融界

果然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热烈祝贺:

2022年公考,北大原子核物理学女博士王梦珍,考上北京朝阳区城管执法岗位。

曼彻斯特大学海归研究生,考上崔各庄城管监察岗位。

外交学院、中国社科院两名硕士,也考上了朝外街道的城管岗位。

2022国家部委录取公务员名录公布,清一色的清华北大硕士博士,甚至是麻省理工学院。

北大博士进城管,说明了什么?

最近,北京市朝阳区公布了2022年公考拟录用人员名单,惊呆了无数网友!

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两名硕士考取了朝外街道的“城管队员”,曼彻斯特大学的一名硕士考取了崔各庄地区的“城管监察岗”,酒仙桥街道的“城市管理执法岗”更牛逼,拟录取一名北京大学的博士。

硕博纷纷进城管,当你明白其中的原由,你也许就不会感到惊讶了。上述城管职位,首先它是一个公务员编制,考公务员难,考北京的公务员,好多人想都不敢想;第二考上后可以拥有北京市户口,也就是可以真正成为北京市民,这是好多人睡梦中都会笑醒的事;第三,博士毕业,在公务员中,享受副处级待遇,别小看那些街道办的城管员,人家可是副处级人物;第四,有了公务员身份,也就有了转行的机会,谁也说不清这名北大的博士会在酒仙桥城管执法岗位呆多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和追求,博士选择城管职业,我不会感到惊讶,我感到惊讶的是后面还有许许多多硕博生还没有考上北京的城管!

一线城市始终是一线城市!

北大博士考上街道办城管引热议

近期北京市朝阳区陆续对该区2022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名单进行公示,这份公示名单引发了大众的热烈讨论!

两批公示了208人。其中学士学位74人,占比35.6%;硕士学位131人,占比63%,博士学位3人,占比1.4%。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北大的两名博士:一个是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城市管理执法岗”,一个是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管理岗”。

对照公示的岗位,其实大多是“乡镇街道基层”岗,本科学历学可以报考,但在拟录用人员名单中,博硕学历占了近64.4%,本科只占了35.6%。而他们毕业的院校不仅有好多“985”高校,还有海龟硕士。

都知道公考内卷严重,但没想到卷得这么狠!

你怎么看?

#北大核物理女博士当城管背后不简单#

博士毕业的最优职业是什么,见仁见智,并不是说博士成为公务员就是错误的选择。我也有一些博士朋友,在公务员系统平步青云,给政界带来了新气象。

不过,一个花费了自己和国家大量资源、接受了最先进学术训练的高级人才,第一份工作就脱离开自己的专业背景,去迎合一些世俗标准,特别是如果还带着学位光环去取得竞争优势,这种现象肯定是人才的浪费。

教育当然是实现更好就业的途径,但就业成了教育的唯一目的,这是教育的悲哀。更可悲的是,就业的目标都是功利主义的,编制、户口、房子。

不是说城管不需要人才,也不是说博士去当了城管就不是人才,而是资源匹配度问题。

人才只有到最能发挥教育效能的岗位,才是人尽其用,才是教育的良性运转机制。

社会的良性运转,是要靠给各类人才,提供合适的足够发展空间,有足够多的类型多样的资源。

当所有人都在争抢同一种资源,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北京市朝阳区公示的两批2022年公考拟录用人员名单,信息包括单位名称、职位名称、考生姓名、毕业院校等。基本全是各985高校的文科博士,硕士。其中酒仙桥街道城管岗录取了一名北京大学文科博士。

[V5]北大博士考城管,曼彻斯特大学的硕士成了崔各庄的“城管”是大材小用吗?[比心]

能考上公务员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有小伙伴会说一定是学习很好,但又不是特别好的人,毕竟高端的人才来干公务员太屈才了。可是最近北京某区公布了 2022 年公考拟录用人员名单,录取人员大多是知名高校毕业,95%以上都是硕士和博士,尤其是某街道“城市管理执法岗”更是拟录取一名北京大学的博士。

什么时候考公务员这么内卷了?高学历选择城管应该吗?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现在会选择体制内的工作?

从北京市朝阳区公布的 2022 年度拟录用公务员的公示中可见一斑,学士和双学士仅占 1/3,其中城管岗位更是引起了关注,北大博士,外交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均成了城管的一份子。如果从职业匹配度来说,年轻人有自己的追求,选择什么样的岗位本无可厚非,而且基层人才涌入,也能够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城管队伍形象。但如何考虑动机,尤其是当下年轻人追求稳定的就业想法,这样的录取学历结构势必要引发多一些的思考。基层的工作固然千头万绪,但冒险、挑战和钻研相对而言要少了一些,作为高学历人才,在拥有广阔自由飞翔空间的情况下,选择稳定安逸的工作,似乎缺少了些年轻人的激情。生活有无限可能,希望每个年轻人都能切实考虑自身追求,以笃定前行的勇气向未来出发。

做基层公务员

高学历浪费吗

近些年,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毕业生,做基层公务员的越来越多。之前有清华硕士博士到杭州街道办工作,而近期有一个新闻,北京大学博士,考公务员做了北京朝阳区的城管。博士做城管,博士到乡镇,博士到街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高学历的人才,选择到基层当公务员,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人才浪费。这个现象也进一步印证了,公务员考试越来越激烈,考试越来越“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学历人才到基层工作,充实到一线公务员队伍,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好事。如果我们每天接触的公务员,是高素质高学历的,那么他们提供的管理和服务,也是更为精准科学高效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考到基层的高学历的博士硕士,所学专业的就业率都不是很高,这些专业不论是本科,还是硕士博士,考公务员都是就业的重要方向。如果属于这类专业,在入学之后,甚至在高考报考,就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公考上岸指南#

北大博士报考街道办,果真宇宙的尽头是考编?

近几年,名校博士报考街道办公务员的新闻已屡见不鲜,难怪不少网友调侃说宇宙的尽头是考编。堂堂名校博士,标标准准的高学历,在一般人眼里,那就应该是进高校科研机构搞精深研究,进大型国企或外企做高管,就是考公务员至少也应该是考部委和省直单位吧。

然而这就是现实,这个现实也加深了普通无高学历无背景者的忧虑。连这么高学历的博士硕士都会报街道办,那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就更严峻了。

我们这有一个男生,北京某大学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一直报北京等大城市的公务员,连续几年都未上岸,最后回到老家,先在街道办事处帮忙。最后结果还算差强人意,考上本地一高校的教师。

当前中国就业形势严峻,内卷严重,活着都不容易。

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博士,如果从政,基本以副县级为起点,而那些一般院校毕业生还需要拼命的考公务员,即使挤进体制内,大多数人特别在基层工作的人,副科级可能是毕生的追求。

北大一名核物理博士当城管,这事儿你信吗?仔细一了解,确有其事。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城管录用名单中,出现了一名北京大学毕业的博士生,而且其中也不乏海归的硕士,可以说名校生比比皆是。

考上编制本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但此消息一出,却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网友表示无法理解。

博士当城管,可以理解;北京大学的博士去当城管,也可以理解;但是北京大学的核物理博士去当城管,就有点纳闷甚至愤愤不平。

有人发出灵魂拷问,国家花大力气培养这些高材生,居然去当城管,这不是大材小用是什么?对得起国家、家庭的辛苦培养吗?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还有人说,今年的毕业季太卷了,连名校硕博士都来跟普通本科生、专科生抢饭碗了,让普通人怎么活?

我猜想,说这话的网友多半没读过研究生,作为一个毕业快10年的研究生,我很认真地告诉你,其实大部分研究生都是普通人,都不可能走科研的道路。

要说,这些年此类新闻也是屡见不鲜,还记得不久前就有一个热搜,武汉几名博士连没有编制的社区干事岗位都抢着去,还有清北博士争当中小学教师,普通人可能会觉得他们傻,但他们真的傻吗?

就连大学副教授都愿意辞职去当中学老师,您还觉得这些高材生傻吗?

您不知道的是,这一次最终被录取的208名北京朝阳区街道办城管的岗位中,有3人拥有博士学历,131人硕士学历,49人学士或双学士学历。

估计很多人看了这个数据会很诧异,一线城市的城市管理执法岗居然能吸引这么多高材生?其实,这真是再普遍不过的现象了。

一个广州某县的公务员岗就能吸引200多名清北硕博士报考,为何高材生们都争先恐后进体制?

先生存再生活,进体制无非就是因为体制内有保障又稳定。当然,除了体制好这个原因以外,还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

其一,大环境影响,就业形势严峻。

岗位少了,求职人数却多了,就业成了当下最难解决的社会问题,降低期望成了高校毕业生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其二,专业受限,就业不理想。

这名北大博士的专业是核物理,专业来说并非不好,但就业面来说,是偏窄的,未来要么到科研机构、高校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或教学工作,还真没有太多别的选择。

其三,学历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天花板是北京朝阳。

如果您对考公考编有所了解的话,您就应该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学历的尽头是编制”。

其实,这句话有很深的调侃意味,毕竟宇宙的尽头在哪里,目前没人知道,但足以说明考编的热度。

都说考大学首要考虑的是城市,其次才是专业,其实理由都一样,无非就是为了将来能更好找工作一点。

另外,职场本身也存在诸多不公平,性别歧视在所难免,女性的就业本身就比男性更难。这样一分析,这位北大的博士愿意去做城管,也不难理解了。

一名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女博士在今年北京的公考中成功考取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的城管执法岗位,而且据网友分析,这位女博士由于学历高,一进去就是正科级别。据称,还有外交学院和中科学院的两名硕士也成功考取了城管队员,算是成功上岸。

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000万,如何获得一个好的工作应该是摆在所有毕业生面前的一个最紧迫的问题。如果寒窗苦读十几二十年,最后却连一份象样的工作都找不到,那让目前深陷中考、高考焦虑中的家长们情何以堪?从这方面来说,女博士和硕士通过公考成为一名城管执法人员也无可非议了。

只是,遥想当年,父母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们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时,可曾想过,有一天,令他们无比自豪和骄傲的孩子,会带着满腹经论,从事着一份与所学专业无任何关系的工作?而且,在未来的的几十年,工作虽然会很稳定,但是发展的天花板却肉眼可见。最关键的是,耗费无数心血苦读二十多年的专业知识就如轻易的全盘放弃了。

当然,女博士和两位硕士都是高智商人士,他们的个人追求也许我们普通人无法猜测。只是,这件事情能否唤醒众多还奋斗在鸡娃路上的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做好人生的规划,是不是比单纯的获取一个名牌大学毕业证更加有意义呢?#家庭教育#

北大博士考城管执法,外交学院硕士考街道城管,体制内真的有这么香?

近日,北京朝阳区公布了2022年公务员拟录用人选,其中名校生云集,有北大的博士,外交学院的硕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硕士,还有清华大学的学士。这录用名单,直接让不少网友惊呼,现在学历已经内卷这么严重了吗?体制内真的有这么香吗?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当前,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博士,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一流高校,部分毕业生都希望流动到体制内,有一份稳定工作。

我不想去讨论这个做法对不对,我只是有个疑问,名校的硕士、博士去基层,这算不算是一种学历知识的浪费?

我们部门老师的子女怎么这么优秀呢。

有一个的女子是牛津大学的数学博士,已毕业,现在在深圳上班,年薪上百万。

有一个的儿子本科在川大读的,然后保送研究生到复旦大学,现在已经直博了。


北大公务员(北大公务员选调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北大公务员(北大公务员选调生)北大公务员(北大公务员选调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sydw.cn/sydwksm/17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