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学历对公务员晋级(公务员晋升学历是硬性条件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学历对公务员晋级(公务员晋升学历是硬性条件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学历对公务员晋升(公务员晋升有学历要求吗) ♂
学历对公务员晋升(公务员晋升有学历要求吗)现在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对学历和证书孰轻孰重的问题,作为一个体制内工作12年,体制外工作4年的大叔,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30岁以前,学历的提升是绝对大于考取证书的。年轻人不要急于考证,考研的难度远远大于考证,趁着年轻提升学历,考证60岁以前都没问题。
2.如果你现在有个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并且今后不计划跳槽,考研或考证可以根据你们公司的价值导向来定。
3.证书的含金量会根据政策的方向有很大波动,而学历不会。
4.考证的难度在于知识的广度,考研的难度在于知识的深度,证书只要坚持都能考过,以后再难的证书都会在从业人员中大量普及。
5.各行业证书的稀缺期已经过去,年轻人很难靠证书完成职位的晋升,应该先提升学历,工作之余适当考取相关证书。
学历对公务员晋级(公务员晋升学历是硬性条件么) ♂
学历对公务员晋级(公务员晋升学历是硬性条件么)#当今社会,学历的高低到底重要吗# 如果在体制工作,学历高晋级快,收入高,同学可以互相帮助,体制外,自己创业另当别论了。
你怎么不说有学历的晋升机会多?如果有学历的当了企业高管,收入高,缴费高,退休金还一个样吗?
为什么建议大学毕业后争取进入体制内工作?对于应届大学生,大学毕业一定要想办法进入到体制内工作。怎么进入体制内呢?有这么几种,国考,省考,事业编,人才引进,选调生,三支一扶,特岗教师以及西部计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体制内工作的人,特别是公务员系统,是属于整个人才结构里边比较优秀的团队,你到公务员系统至少可以获得两个核心能力,一个就是人脉资源,另一个就是职场情商。现在这个时代和以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以前是市场大,空白多,企业比较好做,创业也机会大把的,现在呢,资源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固化,含金量高的技术岗位其实大部分都在核心的国企央企,财富的资源分配是体制内的外衣,大众创业归根结底还是适合少部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25岁之前,你尽可能的去提升学历,读名校,考研, 30岁之前进入到体制内, 35岁之后要么选择在体制内晋升,要么选择创业经商。如果你多注意一下,你就会发现公务员下海经商的成功案例非常多,因为所谓的创业,其实更多的是自己的人脉,经验,资源,能力的积累,变现的过程,而积累这些东西,最好的平时就是体制内。
应该让优秀的士兵有晋升军官的机会,别老是军校生。是学历高,不代表全是能力强的!
学历对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以前上学的时候没发现学历有多重要,只想着能尽快逃离学校,进入职场后才终于明白学历真的是太重要了!!!毕业后努力工作,付出的不比任何人少,但有时候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到那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学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像公司晋级、考公务员、考研、出国留学…机会,总是跟学历挂钩,那现在对于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现在还有办法提升学历吗?
一、升学历的方式
①统招: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当中含金量最高的,面向人群是在读高中生
②自考:自考的难度比较大,仅次于统考,因此自考的含金量是同样也是仅次于统考。
③成考:是国家承认的学历,需要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然后各省、自治区统一组织录取。成考的科目比自考的科目要少,因此在含金量方面也是低于自考的。
④远程教育和国家开放大学里:已陆陆续续取消中,且含金量最低
二、学历政策改革
2022年开始,教育部发布一系列的关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方案和措施条例,从办学体系、监管措施以及对在籍学员的考纪考核等几方面,严格规范了学员从报名学习到毕业答辩等一系列的监管制度。这预示着以后的学历提升不再是学员“花钱通关”。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逐步走向管理严、质量高的发展方向。
1.教育部指导意见稿
2022年1月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荐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形成办学结构合理、质量标准完善、监管措施有效、保障机制健全的新发展格局
2.远程教育取消招生
2022年3月14日,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发函暂停2022年全国22年秋季远程网络教育招生宣传工作工作,这也将意味着曾经令人羡慕的“985、211”名校将不会再面向社会进行学历提升的招生工作。线上学习、线上考试、线上申领名校毕业证的提升方式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3.国家开放大学改革(含金量最低)
2022年4月11日,国家开放大学发函关于采集考试人脸识别身份核验照片的通知。此通知意味着以后“无需考试、交钱拿证”的学历提升方式也将一去不复返。以后所有学生都需要按照正规严格的学习考试流程去完成学业办理毕业,参加线下或者线上组织的每学期考试任务要求,全方位实行人脸识别考试。这也使得读国开不再是“最容易拿证”的学历提升方式。
4.成考改革政策实施
成人高考、国家开放大学、自考三种形式;成人教育以后将根据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特点,合理确定线上线下学时比例,线下面授教学和指导原则上不少于专业总学时的20%
种种现象让我们明白:学历不是万能的,没有学历却少了很多可能。学历的高低是当今社会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依据,历来被国家所重视。对已经没有机会再重回学校全身心投入的去读书的同学来说,成考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了解的本科晋升副高最快的例子
截图里文字说得很明白,一人1992本科毕业参加工作,2002年晋升副高。
一人1984年本科毕业参加工作,1995年晋升副高。
那么这两个条友,谁晋升副高更快?
答案是,晋升副高年限一样。
因为说10年就副高了的与正常晋升速度不符,除非破格 。
学历从本科开始就有见习期了。本科工作见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后就是初级职称了,但是必须任职4年才能晋升中级。要想再晋升副高,又必须中级岗位任职5年。所以,本科毕业最快也得10年以上,也就是在第11年才能晋升副高。
之所以会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大学生工作一年的时间是从七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六月底,一年教龄,去年半年,今年半年。而每年的下半年,其实已经又是第二年了。那一年一度的评职称,又大都在当年的十一月份。所以在职称评聘的时间上,有人表达就模糊了。
二是有的单位,就有职称实名额,只要在本单位通过了,就准了。特别是在还没有评聘分开的职称政策之前,评上了就是聘上了,所以有的年前就能知道了。这都给人一种早了一年的感觉。不像现在,从去年10份开始评,到年后开学好长时间了,有些单位笔试、答辩、评议的聘任程序还没有结束。这样,又会给人一种晚了一年的时间上的模糊性。
唉,截图里的这两个条友,真是既有才华,又赶上了好时候啊。
至于专科、中专晋升副高,原则上是不能的。如果能,前提得是在晋升副高之前必须先获得本科学历。这样说来,专科起点的,能评上副高的,最快的是第13年。中专能晋升副高的,最快的是第14年。
后参加工作的,可以放宽晋级条件。那他们早期参加工作的,为什么他们晋级就严格要求学历论文?难道早参加工作的,就倒霉了么?知道他们那时工作,是多么艰苦么? 他们的退休金,大多都比后来参加工作的,同样工龄,每月少七八百甚至一千多!这是什么道理?
#上热门话题9000亿流量第一名
公职人员,衣着讲究,何错之有? 新闻发言,杜绝失误,何错之有? 不懈努力,提升学历,何错之有? 勤奋工作,晋职晋级,何错之有? 群众评选,获得荣誉,何错之有?//@大地精英:你给定的规矩吗??//@原驰征帆:内蒙为少数民族地区,高级职称任职条件相对低一些//@多彩帆船M:高级职称需要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外加第一作者论文,江苏是这样
多了解些情况,少些无脑地置疑! 网上旷日持久,没完没了,没头没脑地乱质疑乱喷的网络喷子实在是太多太可笑了!不了解,不知道过去时代的实际情况,难道还不知道在评论之前先行查询求证一下吗?难道还不知道无根无据地胡乱猜测,会露了自己见识短浅甚至无知的老底吗?质疑穿戴也就罢了,还要毫无依据地说什么年龄造假,完美转身,论文有假,职称晋升,临近退休反而官运亨通等等。那些都是技术活,有规则,有时代特征的好不好!咱呢,也不惜枉费功夫,帮大伙捋一捋,期望能解释清楚其中的一些疑虑。 一是年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个人身份,生日等并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上学,高考,招工,参军等等表格的个人出生年月日的填写较为随意,往往出自家长之口而不是以户口本为准。这样很容易导致二者出生年月日误差(常常阳历与阴历之别),甚至连名字也不一致(同音不同字)。再加上那个时候招工名额有限,适龄待业青年众多(非农户口),为顺利招工而更改年龄(多改大一两岁)既常见也无需户籍证明(往往是街道,公社甚至是大队出具书面证明即可)。后来在居民身份证全面推行后,很多人的年龄,名字与学籍档案招工招生表格等都不一致,也是实情。 当然,有因招工(有的为当兵)而年龄改大的,也有为求学而年龄改小的。在我国刚恢复高校招生的一段时间,由于以前基础教育薄弱,很多考生屡试不中,因而反复复读连年高考,只为一朝跳出农门鸡犬升天。年龄因此明显较大者十分常见,谓三朝元老,五朝元者也。所以一旦被学校录取,便有意将实际年龄改小几岁以求平衡。这种情况不仅常见,而且还可能是当时就读的中学在建立考生档案时的常规操作。诸如此类普遍存在的历史问题,与现在的年龄造假根本不是一回事!这又有啥好置疑的呢? 二是工人身份问题:李少莉当年的纺织女工身份为工人无疑。但经5年中医学徒出师即为合法医生(身份还是工人),后有三年中医函授学习获大专学历,此时依据当时的干部政策可以由工人转为国家干部身份的(工转干,现在的公务员,事业编集合体就是当年的国家干部),随后调卫生局工作亦是干部正常调动。 到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干部身份拆分为公务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李少莉此时在卫局工作,副科长(亦或正科),身份当然是确定为公务员了。由此可见,从工人到公务员,只不过是正常身份转变而已呀。 三是职称晋升问题: 1.李少莉中医学徒5年出师即为医生(中医士)。 2.三年中医函授取得大专学历晋升中医师顺理成章。 3.中医师任职满5年,经职考晋升主治医师亦是自然。 4.主治医师任职满5年,大专学历,加国家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两篇,或大专学历,主治医师任职满7年即可晋升副主任医师(高级职称,也是她加入民盟的资格)。 看看,李少莉职称晋升很正常吧? 四是论文问题,其实这根本是质疑者自己见识浅薄的问题!科研论文怎样署名,署谁的名,如何排序都是作者或者研究课题参与者个人的权利,与他人无关!论文的署名者便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当然也是研究成果的享有者!杂志既然选择了公开发表,即认可了其研究成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除非谁有可靠证据证明论文作者涉嫌抄袭或数据作假,否则便是无事生非,胡搅蛮缠! 五是退休与提拔的问题。呵呵,这是组问题呀,上级组织自然有相应规定严格的审查程序。一般来说,干部选拔任用,以身份证年龄为准,而人员退休则以原始档案年龄为准!李少莉有高级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按政策,应该是60岁退休无疑。而53岁提拔副处职务,按身份证(很可能是1968年生,实际51岁)年龄远未达到临退休年限,因而提拔重用十分正常!更何况人家还拥有多个特殊身份呢:一是女干部,各级领导班子都有相关规定。二是民盟盟员,民主人士,高级知识分子,各级政府依据国家政策在干部任用时更有明确规定!再就是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有相应的奖励,李少莉这时想不升职都难!居然有人如此质疑,真是岂有此理。 还是希望大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人,也不要怀疑一切!眼见的都不一定为真实,更何况眼睛也常常欺骗人呢?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自然是经得起考验和检验的,您说是吗?!
一个靠市场吃饭的当红明星于和伟晋升了高级职称,看了这个新闻总觉得很搞笑。他被不被认可,不是靠高评委,不是靠搞研究写论文,也不是靠学历,而是靠观众认可,那些高评委,说的一道一道的,让他们演戏,群众认可吗?这是很搞笑的事。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给快递员和农民晋升职称的事,还拿来宣传,我都不知道说啥好。
学历对公务员晋级(公务员晋升学历是硬性条件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学历对公务员晋级(公务员晋升学历是硬性条件么)、学历对公务员晋级(公务员晋升学历是硬性条件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