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2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代省长 赵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明确提出“一个篇章”总目标、“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和四项重点任务,向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厦门大学百年校庆致贺信,给廖俊波同志母亲回信,宣布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给予福建亲切关怀,全省人民欢欣鼓舞、感恩奋进,八闽大地沐浴春风、生机勃发。这一年,全省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广大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全省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锚定新目标,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这一年,全省上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迅速果断打赢莆田、厦
公共基础知识之时事政治
门等地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全省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广大卫生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公安干警、党员干部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充分展现出强烈的大局意识、大爱情怀和大勇气概。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工作,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初步统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810.36亿元、增长8.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743.84亿元、增长1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3.38亿元、增长9.9%,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7%,进出口增长30.9%,城镇登记失业率3.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40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9元、增长11.2%。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更高质量
科技创新动能增强。创新平台持续拓展,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溢效应不断释放,泉州、龙岩获评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加快建设,新启动建设生物制品、柔性电子2家省创新实验室。创新能级不断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485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7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成功研发全国首台冷链产品紫外光催化消杀机,全球首个新冠肺炎鼻喷疫苗正在海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跃升至全国第7
月度时事评论2023年
位。创新人才加快培育,新当选两院院士2人,新入选国家杰青优青18人,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近28万人,科技特派员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盖。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利润总额居全国第6位,营收超百亿工业企业突破50家,18家企业入选中国500强,6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福耀玻璃荣获中国质量奖,实现了福建制造业零的突破。坚持数字技术渗透赋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暨首届数博会成功举办。坚持做大“海上福建”,海洋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3.4%,新增上市企业19家。
投资消费稳步增长。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31亿元,新开工重点项目441个,兴泉铁路省界段、建宁至冠豸山铁路建成通车,罗屿40万吨铁矿石码头、闽江水口坝下航运枢纽工程建成通航,漳州核电、福州机场二期、城际铁路F1线、福厦高铁建设提速,厦门新机场全面开工,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等建成投产,万华化学、永荣石化己内酰胺等重大产业项目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央企项目合作座谈会、民营企业发展大会、资本市场福建对接大会等8场重大招商活动,集中签约项目428个、总投资超1.2万亿元。“全闽乐购”等促消费活动成效明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突破两万亿元,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增长15.6%,国内旅游收入增长5.3%,福茶、福酒等“福”字号消费品牌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福建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二)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发展更有效率
改革攻坚多点突破。深入开展4个县域、2个重点领域集成改革试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铺开,改革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80.4%,“一趟不用跑”比例达90.3%,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居全国第6位,厦门18个营商环境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医改经验进一步全国推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三明获评全国首个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林业改革整装再发,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汇贷”“碳票”工作,三明、南平、龙岩开展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3.3万名五级林长全部上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实施,省能源石化集团、水投集团、大数据公司等顺利组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改革稳步推进,新设200亿元纾困专项贷款,帮助5400多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开放合作走深走实。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增长31.8%,“丝路海运”联盟成员突破220家,海丝中央法务区落地厦门,第七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六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顺利举行。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提速,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成功举办。对外交流合作更加深入,国际友城达120对。自贸试验区新推出25项全国首创举措,获批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试点。第21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首届中国侨商投资大会成果明显,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1%,出口增长27.7%,首次突破1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闽台融合持续发展。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
时政试题
家园加快建设,率先公布第一批225项同等待遇政策,来闽实习就业创业台湾青年累计超4万人,吸引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近百支、乡建乡创人才300多名,新增12家省级对台交流基地。融通路径持续拓展,累计向金门供水超1700万吨,与金马通电项目福建侧工程开工建设。经贸往来持续提升,闽台贸易额逆势增长26.1%,首次突破千亿元,新增台资企业1495家、增长21.2%。人文交流持续深化,海峡论坛成功举办,海峡青年节等品牌效应继续放大,两岸同胞更加走近走亲。[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