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0日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省长 李炳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贵州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必将是载入贵州史册的一年。在喜迎建党百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要求我们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山东时事政治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新发展阶段的贵州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共贵州省委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了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6万亿元、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6.3%、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0%以上,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发展动能加快转换。恒力(贵阳)产业园、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电池及产业链项目、奇瑞(贵州)产业基地、中石化50万吨PGA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工业经济占比达27.3%、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数字经济加速突破。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启动建设,华为云全球总部落地贵州,贵阳贵安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数字经济占比达34%、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
——生态优势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化。森林覆盖率达62.12%。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绿色经济占比达45%。优良生态环境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如期实现同步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巩固,乡村振兴有力推
时事政治必考题
进。城镇新增就业64.75万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10.4%。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过去一年,我们坚定不移推动工作重心转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从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向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转变、从投资拉动为主向需求协同拉动转变、从政府主导为主向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共同作用转变,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意志和行动!我们凝心聚力谋篇布局。围绕“四新”主目标、“四化”主抓手逐一深入调研、作出部署,对人才大汇聚、产业大招商、开发区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教育卫生整体水平“双提升”等工作进行系统安排,初步构建起推动
时事政治试题
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我们迎难而上奋力前行。直面我省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煤电供应紧张、局部地区疫情发生、债务偿还负担重等困难挑战,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高质量发展在破解多重约束中迈出坚实步伐!(一)全力主攻“四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按照“六个大突破”要求,精准落实“六个抓手”,着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省领导领衔推动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制定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和产区保护规划。加快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推进煤电机组迭代升级,原煤产量达1.35亿吨。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万企融合”“百企引领”,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一。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振华新材料、中伟新材料等企业加快成长。推动开发区聚焦主业、规范发展,百亿级开发区达39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余户。3户企业成功上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五个大提升”要求,狠抓“3个100万”目标落地落实,县城以上城区新增人口62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左右。优化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编制实施“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遵义都市圈规划。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制定支持“强省会”35条措施,贵阳外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贵阳市域快铁环线试运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三改”,开工复工棚户区改造43万户、完成改造9万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7万户、背街小巷改造1273条。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规模510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04万吨/日。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城镇经济加快发展,城镇品质不断提升。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构建“三大体系”,着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建成高标准农田268万亩,粮食生产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产量达1094.
公共基础知识时政题及答案
86万吨、增长3.5%。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优化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强化农民主体作用。有序推进涉农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5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55%。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去年是贵州旅游业转型发展之年。我们把旅游工作重点从注重项目建设转到更加注重经营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品牌、提升效益上来。围绕“两大提升”目标,实施“四大行动”,改革旅发大会举办方式,更加注重面向市场主体、更加突出招商推介功能。全力推进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新增4A级旅游景区11家,旅游市场主体达12万家,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游客人均花费突破1000元。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金融机构融资继续较大幅度增长,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4.8%。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