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易错语言(公务员考试易错选择题)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最新考试信息:公务员考试易错语言(公务员考试易错选择题),包含报名时间及入口、考试时间、笔试内容等信息,更多公务员考试请查看:公务员考试

  今天给各位分享公务员考试易错语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公务员考试易错选择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公务员考试易错语言

2、公务员考试易错选择题

3、公务员考试易错问题

4、公务员考试易错题100题

公务员考试易错语言

百度文库就有0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0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0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0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0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公务员考试易错选择题

注意:蒙题只是最后的手段,遇到能做会做的题目一定不要放过,不要把蒙题技巧奉为圭臬,否则会得不偿失。数量关系1、选项三奇数一偶数,选偶数,相反选奇数2、选项是区间,尽量选中间的两个区间3、极值问题,最小往往选第二小;问最大,往往选第二大。也可以优先代入进行验证.4、如果题目选项中的某两项满足题目中的某个等量关系,那么这两个相关联的选项,极有可能一个是干扰项,一个是正确答案。5、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的选项,先代入验证,此多为正确选项6、充分运用选项,倍数等关系,能秒杀就秒杀。不能每道题都计算,要学会适当放弃。7、敢于设“1”或设具体数值,代入公式求解。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8、年龄问题能代入先代入,或者利用年龄差不变,实在不能解再列方程。9、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10、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11、有几何图形的话,可以用直尺量出几何图形的长、宽、高等辅助计算 (不能带尺子的话就算了) 。12、ABCD均匀分布,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没做的题都选未选过的选项13、遇到问法出现最大、最多的题目一般选择选项大小排序第二大数字的选项资料分析1、资料分析部分可以用直尺找出条形图中的最大、最小值、排在第几位的值,以及量出高度按比例算出数值等,量角器量出所求的部分对应的角度,进而折算出比重等 (不能带尺子就算了)资料分析时间不够可以从简单的的图表入手;题目时间不够,可以从简单入手,不做最后判断题目;最后判断题目时间不够,可以从简单入手,看简单的选项的对错。3、先看问题,阅读时勾画关键词4选项全由文字组成的,答案往往是C。5、题干有“约”字的选项一定不是整数6、主要由数字构成的选项,B选项当选概率最大7、中心词阅读,数据略过就好8、A的增长率为a,B的增长率为b,则a、b的混合增长率介于AB之间,不用计算9、资料分析的最后一道综合分析小题,优先蒙C/D;确实没时间,优先看D。10、注意看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比如水产品养殖业和水产品不是一回事常识判断如果选项中有两个选项互相矛盾的话,答案一般就在这两个选项中的一个;如果选项中有与题干描述相矛盾的,可以排除。2、有关历史事件的排序题可以采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判断(从头或从尾判断),即从这一串事件的头或尾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无需对各事件的具体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3、题意要求的答案优先选体现民族自豪感的选项5、不选绝对化的选项。在常识判断%的选项中,有一些选项的说法太绝对,例如出现“必须“禁止”“所有”“只有”等词语,一般情况下该说法错误。而相反如果出现“可以”“一般“可能”“正常情况下”等词语,一般情况下可以初步判断为正确选项6要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虽然有风险但正确率也是最高的。根据题千中的信息词进行联想,一般与信息词有关联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8、多联系生活实际,符合生活中常理的选项一般为正确的言语理解(一) 逻辑填空找,1、从空白处的后面和下个空白处的前面去找,只有一个空白处的,从该空白处后面到结尾去2、排除具有极端语气的词语,语气一般是中庸,但在感情色彩为消极的情况下,则语气要重3、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4、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5、遇到词语辨析,要抓住它们的侧重点,去区分它们的差别选项中近义词辩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7、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8、相信第一感觉,相信固定搭配(二) 片段阅读1、先读问题,再读题干2、答案一般在首句或尾句。3、细节判断题先读选项,再对照原文,时态、数量、话题、概念、逻辑等方面的错误.4、判断选项时,看主语是否符合题干的论述主体(也就是找主题词)5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极端选项一般不选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67、明显不符合常识、伦理、逻辑、法律的都是错的8、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9、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10、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11、提问方式是“错误的”,要通读材料再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不正确的”12、语句排序先进行首尾句猜测,注意运用关联词判断。(也可以找出连贯的两句,然后排除他项,很多题目不知道首尾句也可以用此得出正确答案。)不能完全信任选项分布,选完读一遍才行或者看前三个顺序对不对13、如果一道排序题有2个以上的句子含有时间词只的时候,我们可以优先考虑用时间去解题判断推理有关折纸盒的问题,可以借橡皮来解答。在橡皮的六个面上依次标上题干图形的小图形,再进行判断。2、定义判断,问符合的,建议在题目旁边打“√”;问不符合的,打“x”帮助解题3、类比推理,不能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答案时,选形式最接近的.4、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到的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5、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6、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7、结论型推理题只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8、排除弱化项只、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的往往就是正确答案9、图形推理图形本身变化不大的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10、图形推理题只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加等11、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12、立体图形推理一个面寻找特殊面,两个面看特殊面是否相对、相邻,三个面看时针顺序求同消去。13、除了一笔画,还有两笔画,

公务员考试易错问题

您好,很乐意为您解答,下面是博汇教育专家针对历年公务员易错题做的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例1】(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相关研究表明——, :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都会导致农业减产。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观B.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C.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D.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正确解析】D。观察文段,填入划横线的句子后为冒号,因此冒号后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后文用较多篇幅阐述了气候变暖给我国农业带来的积极影响,用较少篇幅说明了其消极影响,因此D项符合文意,当选。A项的“农业”扩大了论述范围,应改为“中国农业”,而且“想象的那么悲观”也为无中生有的内容,文段中没有体现出悲观,排除。B项的主语错误,不是“气象灾害”而是“气候变化”。C项为后文中的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指点迷津】上述题目属于概括题的变相考法,在概括题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无中生有,所述内容在文段中未提及;(2)文段虽有提及,但并非文段所述重点;(3)仅是文段的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4)不应引申而引申,脱离中心主旨;(5)以偷换概念等方式曲解文段本意。【例2】(2024年青海)飞鸟、游鱼、爬行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跟我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会睡眠。睡眠是我们生命中起着支配作用的一部分,而且显然是命运攸关的。虽然睡眠令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为之着迷已有好几个世纪,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是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起步的。从那时以来,睡眠科学揭示了诸多有关睡眠结构与模式的奥秘。但即便如此,它的起源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充满着尚未解开的谜团。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讨论的是A.人为什么要睡觉B.多长时间才算睡够C.睡眠受什么掌控D.卧具对睡眠的影响【正确解析】选D。文段由首句引出主题“睡眠”,并围绕此展开论述。尾句指出“它的起源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充满着尚未解开的谜团”,因此接下来作者很可能讨论睡眠在起源和功能上的谜团。观察选项,从选项的表述方式上也可以看出,A、B、C三项都是问句,都是起源或功能方面的谜团。D项是陈述句,而且D项的主体是“卧具”,而非睡眠,与文段主题不符,并且在文段中丝毫没有涉及,因此下文最不可能的讨论的是D项。【指点迷津】很多考生在作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已形成固定思维,即文段中已经提及或讲述的是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讨论的内容。也许是因为考场气氛紧张,时间紧迫,考生在确定正确答案后,只是粗略地将选项一扫而过,并没有真正去思考有的选项其实更不合理,或者更适合作为答案。过于对解题思路或方法的信任,而放弃思考其他选项的可能性,是考生选错答案的原因所在。【例3】(2016年国考)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 地讲,就是“买的不如卖的精”。但有了互联网,消费者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于是变得越来越精明,越来越具有 。如果你的产品或服务做得好,好得超出他们的预期,即使一分钱广告不投,消费者也愿意在网上分享, 为你树口碑。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简单 知情权 主动 B.通俗 话语权 免费C.确切 主动权 自愿 D.坦白 选择权 义务【正确解析】选B。第一空,文段首先用专业性的语言“商家”、“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讲述,转而变成一句市井相传的常见道理“买的不如卖的精”,因此使用“简单”或者“通俗”均可。而前句相较后句并没有不确切不坦白,排除C、D两项。第二空,消费者一直都具有“知情权”,只是没有渠道得知而已;随着掌握信息增多该丰富的应是“话语权”。验证第三空,“免费”对应“即使一分钱广告不投”,符合语境。因此B项当选【指点迷津】命题人通过设置与正确答案近义的词语迷惑考生,并在文段中透露一些信息,不断诱导考生选择A项。例如上述文段中不断出现的“信息”一词,很容易将考生的思路引向“知情权”,还有尾句“如果你的产品或服务做得好……消费者也愿意在网上分享”,空中填入“主动”一词,不仅通顺,而且也能从中体会到消费者主动宣传的含义。因此,考生不能仅仅根据找到的与选项词语相对应的信息,就草率地作出选择,还要考虑词语的含义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不能以偏概全,掉入陷阱。【例4】研究机构针对医患关系的一项调查显示,患者对医生、护士、医院的总体满意度分别达到了、和,从调查数据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就诊便利程度等项目的满意度都在70%以上。而患者最不满意的项目中,排在前三项的分别是药品价格、检查费用和就医总费用。因此有人认为,就医高消费是导致患者对医院以致整个医疗体系不满意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患者对医护人员个人的纠纷甚至暴力事件只是个别现象,就医高消费并不是医患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削弱上述观点A.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仅60分,甚至低于患者的评价B.医护人员是医院和医疗体系的代表C.就医成本过高是导致就医高消费的根本原因D.医方和患方是两个群体,而非个人【正确解析】选D。A、B项:“医护人员的评价”、“代表”与“就医高消费”等制度无关,不能削弱论证。C项:指出就医成本过高,加强了题干结论。D项:选项指出医方和患方是两个群体,即患方所不满意的并非医护人员,而是医疗体制,医疗体制同属医方这一群体。医方的某些制度规定(就医高消费)是导致医患冲突的根本原因,可以削弱题干论证。D项当选。【指点迷津】对于此题大多考生都是因为没有找到文章内在逻辑:本题的论点是就医高消费并不是医患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而论据是就医高消费是普遍现象,而医患暴力冲突是个别现象。要想进行削弱,就应指出就医高消费和医患暴力指代群体不一样,就医高消费指代的是群体,而医患暴力冲突指代的是个人,采取拆桥的方法,切断二者的联系。【例5】许多人文社科类著作因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对人的命运有深刻的认识,对人的内心经验有__________的体谅,并精骛八极、__________,因此都应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感同身受 鞭辟入里B.设身处地 深入浅出C.情真意切 入木三分D.细致入微 入情入理【正确解答】笔者在此从头为大家捋一下这道题吧。第一空考查并列对应,“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对人的命运有深刻的认识,对人的内心经验有________的体谅”,“真切”用以修饰“关心”,不能再用来修饰“体谅”,因此首先排除C项。“细致入微”是指看问题非常全面,连细小的事情都考虑到了,常搭配体贴、关心,或者用来形容描写、表演,与“体谅”搭配不当,排除D项。因此只能选择A项了。再用第二空进行验证,“精骛八极”是指诗人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正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鞭辟入里”意为分析透彻,切中要害,与表示“诗人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之意的“精骛八极”构成并列,共同形容人文社科类著作的优秀之处。深入浅出:指讲话、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或内容、道理很深刻,但表达得浅显通俗。入木三分: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入情入理:形容合乎常情和道理。正确答案应该为A项。【指点迷津】其实语义重复并不难分辨,大家之所以还会犯这类错误,主要是因为平时不太注重语言表达的严谨规范性,从而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表达习惯,并把这些表达习惯带到做题中。其实,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比如“多次”与“反复”,“大约”与“左右”……当这些词用来修饰同一个词时就产生了语义重复。不少考查病句的考题中,常会把语义重复作为一大考点。而在逻辑填空中也会以此来设置干扰项。

公务员考试易错题100题

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两弹”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热核弹。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级TNT当量。还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其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


公务员考试易错语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易错选择题公务员考试易错语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sydw.cn/gwy/24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