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补录怎么申请 ♂
查看多个省份三支一扶招考公告就知道,三支一扶是有补录现象的,一般是当拟招募人员因个人问题影响录用被取消资格,或者招录生按要求上岗后又因考录等原因离职,出现岗位空缺,这时招考单位可能会发布补录公告,进行分类递补,对再递补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三支一扶录用流程(摘取自2019山西省“三支一扶”选拔工作公告)
1.岗前体检
体检参照人社部、卫生计生委、国家公务员局《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组织实施。
2.招募上岗
体检完成后,拟招募人员名单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上公示。同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满后,没有问题或反映的问题不影响招募的,确定为正式招募人员;对反映有影响招募的问题并查实的,不予招募;对反映的问题一时难以查实的,可暂缓招募,待查清后再决定是否招募;对因怀孕不能全部完成体检项目的,按国家相关政策执行,且最多延迟一年上岗服务。
考生应做到诚信报考,对完成招募体检环节后,因个人原因提出放弃服务的,取消其参加“三支一扶”计划资格,并记入诚信档案。
以上就是三支一扶补录怎么申请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三支一扶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
三支一扶表现不好会被辞退吗 ♂
要看员工跟三支一扶签的合同到期没有,如果没有到期,是不会辞退员工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自主择业。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可以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在全省公务员招考中,安排不少于当年“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满人数10%比例的职位,面向当年服务行将期满考核合格和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定向考录。
2、“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的事业单位中自然减员空岗,可用于聘用当年服务行将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省、市、县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一定比例,聘用当年服务行将期满考核合格和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等服务项目高校毕业生。当年服务行将期满考核合格和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报考省、设区市事业单位的,笔试总分加3分;报考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的,笔试总分加5分。
3、对于服务期满两年考核合格、符合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并愿意继续在我省农村基层工作的,在我省乡(镇)事业单位编制内新增工作人员时,可免于参加统一招考,由接收单位报县(市、区)人事部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核准相关手续。各地在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乡镇林业和农技推广机构等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要设置“专门职位”面向当年服务行将期满考核合格和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等服务项目高校毕业生招考,或采取“考核聘用”等方式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等服务项目高校毕业生。
4、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符合报考条件,在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省内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在同等条件下招生单位优先录取。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的,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至服务期满。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可免试入读我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
5、服务期间,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提供档案保管等人事代理服务,并建立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专门人才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帮助其落实就业单位。
6、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被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或进入国有企业就业的,其服务期间计算工龄,支教服务期间计算教龄。其中:被录用为公务员的,试用期工资可高于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公务员的试用期工资,按相同学历新录用公务员转正定级工资标准低1个级别工资档次的数额确定;被事业单位录(聘),已明确岗位的,岗位工资按所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比照本单位相同学历新录(聘)用人员定级工资标准确定;未明确岗位的,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工资待遇。
三支一扶裸考有必要考吗 ♂
其实裸考三支一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过这个也看个人的基础和运气,理论上说裸考是考不上的,但是不排除有成功上岸的个例。大家尽量不要裸考,选择了就好好对待,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三支一扶考试是竞争性的考试,并且可以根据统计显示每年三支一扶的报考人数都在增加,而且并不是过了某个分数线就可以考上,而是需要在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中按照成绩由高到低进行筛选。
三支一扶笔试、面试成绩和总成绩均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
根据岗位合格分数线,按照岗位招考人数1∶2的比例确定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进入资格复审人数未达到1:2的,按实际进入人数进行资格复审。
“三支一扶”大学生上岗前,要集中进行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党和国家关于基层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本地区基层工作的现状,拟服务单位和岗位的基本情况等,同时也应对服务地的生活、民情、风俗等予以介绍,帮助更快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