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题及答案(408)

2022-12-28 09:59:10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1.(单选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形不得假释的是(  )。

A.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

B.乙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

C.丙因犯贪污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D.丁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医疗公共基础知识都考什么

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A项中,甲七年有期徒刑,不符合不得假释的条件。

B项,乙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时间超过十年,符合不得假释情形的全部条件。

C项中,丙犯贪污罪,不符合不得假释的情形。

D项中,丁犯受贿罪,不符合不得假释的情形。

本题答案为B。

2.(单选题)王某因结婚打算购买一套婚房,于2018年6月在房产中介看中何某欲出售的房屋,经房屋中介介绍,王某与何某签订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房屋按市场价交

注电公共基础知识

易。总价为70万元,签约后,王某前期支付房款20万元,何某出售的房屋曾发生过租客跳楼自杀身亡事件,何某签合同时未告知王某。何某的行为违反了合同法的(  )原则。

A.平等自愿

B.诚实信用

C.公共利益

D.法律约束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某出售的房屋曾发生过租客跳楼自杀身亡事件,何某签合同时未告知王某,属于隐瞒真相,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本题答案为B。

【背景知识】

民法的六大基本原则

范县公共基础知识题型

,分别为: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以下是《民法典》依据。

第四条 【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

公共基础知识安全常识

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单选题)陈某与开发商王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王某建议将部分房款算作装修费用以便使陈某少交契税,当时陈某没有表示反对,后陈某以装修费太高为由,请求法院变更装修费用。那么,应如何认定该装修费用条款效力?( 

公共基础知识高中必背

A.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有效

B.显失公平,可变更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无效

D.双方恶意串通,无效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本题中,陈某与开发商王某签订的合同通过把部分房款算作装修费,来掩盖真实房款,以达到少缴纳契税的非法目的,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是虚假意思表示,该行为无效。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里

本题答案为C。

4.(单选题)张某与自称是某旅行社工作人员的丁某协商旅游事宜,并向其支付了旅游费用,随后收到加盖该旅行社公章的电子合同。后因疫情未能出行,张某与旅行社交涉退款事宜,旅行社以丁某并非其员工,也未授权丁某进行代理为由,拒绝退款。关于张某的旅游费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因丁某非旅行社员工,旅行社不用返还

B.丁某的行为属于表见代理,旅行社应当返还

C.旅行社和丁某对返还该旅游费用承担连带责任

D.丁某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新疆

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张某只能要求丁某返还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题干中,丁某虽然不是旅行社员工,但仍与张某签订加盖该旅行社公章的电子合同,作为相对人的张某有理由相信丁某有代理权,所以,丁某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其代理行为仍然有效,旅行社应当返还张某的旅游费用

毕节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本题答案为B。

5.(单选题)在我国,下列哪种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  )。

A.犯过失杀人罪的犯罪分子

B.犯强奸罪的犯罪分子

C.犯放火罪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根据《刑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公共行政管理基础知识要点

”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本题答案为D。

公共基础知识第10讲民法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