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主体有自然人和单位两种,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违法行为主体应当给予治安行政处罚。
对违反治安公共基础知
管理的自然人进行处罚,自然人应当具备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两方面的条件。责任年龄是承担行政违法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公共基础知
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给予治安行政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从轻或者减公共基础知
轻处罚。责任能力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达到责任年龄的人一般应当具有责任能力,但是对于精神病人公共基础知
、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醉酒的人应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决定不予处罚、减轻或者从轻处罚。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公共基础知
,应当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同一行为规定给予单位处罚的,依公共基础知
照其规定处罚。
一、妨害社会秩序具有社会危害性
这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本法将其规定公共基础知
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所在。
而从本条的规定来看,社会危害性的内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公共基础知
面:
一是侵犯社会公共利益,即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
二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即公民享有法公共基础知
律规定的人身安全、自由、人格、名誉等不受侵犯的权利;
三是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共基础知
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四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即法律所保护的国家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正常管理秩序。
公共基础知
二、妨害社会秩序具有违法性
1、这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律特征,是评价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律标准。
公共基础知
2、这里所讲的“具有违法性”,是指行为人不遵守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要求,实施了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禁止的行为。公共基础知
或者拒不实施治安管理法律规范命令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法律义务。
三、妨害社会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
公共基础知
1、这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区别于犯罪的特征。
2、刑法规定的犯罪包括十大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基础知
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公共基础知
利益罪,贪污贿赂罪,读职罪和军人违反职责罪。其中,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公共基础知
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四大类罪中很多犯罪涉及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应当作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公共基础知
处罚。
更多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