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历任主任2009)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历任主任2009)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政策研究室) ♂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政策研究室)#网上新闻发布厅#【省委党史研究室高质量完成国家社科课题】这十年来,省委党史研究室先后开展《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关系治理现代化研究》《党的民族政策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等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同时,结合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完成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下达的“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系列课题研究工作。(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杨林兴)
2005年9月,中央电视台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等部门,组成的大型抗战文献纪录片《呼唤和平》摄制组,专程来到革命老区苏北泗洪地区,他们是要来拍摄一处珍贵的历史遗迹——朱家岗抗日烈士陵园。
1942年12月10日,千余名日寇进犯朱家岗(今江苏泗洪县境内),我新四军四师九旅第二十六团在团长罗应怀的指挥下,与之进行了殊死较量。
一番激战后,歼灭日军平林师团近300人,我军亦有73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英雄赴国难,捐躯而身死,为纪念抗日英烈,淮北军民在1943年建起了“朱家岗烈士陵园”。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座陵园里,竟还埋葬着日寇的战亡者。
原来,当时的战斗非常激烈,日军在遭遇重创后,仓皇逃跑,战场上遗留下来13具日军尸体没有被带走。
对这些侵略者的尸体如何进行处理?丢弃喂狗?任由风吹雨打?还是妥善安葬?最后,宽容大度的中国军民还是将他们收殓埋葬在陵园一角,墓前立碑:
“日本阵亡将兵之墓”。
当时日本反战同盟淮北支部,用日文在碑的背面刻下如下文字:
日军千余名和新四军作战之后,1942年12月10日冬,小队长以下13名令人惋惜地离开这个世界,永远告别了父母妻子,而长眠于此地。新四军把死者尸体给予埋葬,这表明侵华战争的残酷性,以及日本军部和大资本家以谋利为目的的一个罪证。
敌我双方埋在同一处墓地,这是极为罕见的。尽管这十余名日寇手持武器,在我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但是,当时收敛他们的我抗日军民心里清楚,这些日本兵,也是军国主义毒害下的受害者,是以日本天皇为首的战犯驱使、欺骗的牺牲品,既然他们已经为自己的侵略行为付出了代价,我们就不能让他们曝尸荒野。
2006年10月4日,日本人田中隆,专程来到该墓园,他首先敬献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花圈,并代表其父辈,向抗日英烈三鞠躬,以示谢罪,随后又来到“日本阵亡将兵墓”前,凝视良久。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穿越时空看长征”
11月24日,北京阅读季·大学生读书节组织举办了“穿越时空看长征”主题讲座。本次活动,北京阅读季·大学生读书节邀请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新生主讲,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组织部分师生参与活动。
王新生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历史,参加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修订,是《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第三章执笔人,参与过党和国家重大纪念活动文件和党的领导人讲话起草。
本次讲座基于王新生研究员所著的《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展开,王新生研究员用简单通俗的话语讲述了八十多年前,742个日日夜夜,四支红色铁流,纵横十四省,冲破国民党军上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战略转移任务的故事。
王新生研究员在讲座中提到,自己撰写《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时,不但记载了长征中发生的历史事件,还添加了自己的点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深读者对于长征的认识,帮助读者感受伟大的精神力量,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也希望广大同学们学会这种方式,帮助读者更好领悟自己希望传达出的情感,让自己的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听过王新生研究员讲述自己的研究经历,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屈南副馆长感触颇深。讲座中王新生研究员说到自己曾在2005年左右,面对国内外学者对于长征距离的争论,翻阅了可以检索到的全部书籍和数据资料,用坏了3个计算器,经过两年不分昼夜的工作,终于以数字和资料科学地证明了红军长征的距离,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新华社通稿的形式发表,由此国际社会对于“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的争论到此结束。“可以说,王新生研究员用长征精神撰写了有关长征精神的论文和书籍。”屈南副馆长在讲座结束后表示。
最后,王新生研究员鼓励广大青年,激发学习红军长征历史的兴趣,走进尘封的峥嵘岁月,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这一英勇悲壮的伟大历史壮举,感受“伟大长征精神”,并从中汲取智慧。另外,王新生研究员还期望同学们在学习红军长征历史时,可以像他一样了解有案可查的历史资料,不去浏览没有出处的作者自我阐述,读有出处的正史,深入地感受红军长征的力量。
王新生研究员强调,在座的广大青年学子,要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做好准备在将来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接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的接力棒,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党和国家服务,将自己的“长征路”与党和国家的“新长征”融合到一起,牢记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新长征”,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广大青年学子们就要学会在新的长征路上发扬好长征精神,主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坚定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这正是今天鼓励青年学子学习认识长征,研究长征历史的重要意义。
#党史上的今天#
?
1946年8月8日,毛泽东起草的关于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歼敌给粟裕的电报。
?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认为:建国后的17年,教育和科研战线,主导方面是红线,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鼓励,还要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强调从1977年起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关于学风问题,要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争论。
?
1991年8月8日 杨尚昆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批准出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中央党史研究室根据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年而撰写。全书简明而又完整地叙述了党的历史道路和基本经验,力求答复人们关心的与党史有关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邓小平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
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1万多名运动员参加。
#我国哪些科研机构属于正部级事业单位#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社科院,有的不是纯科研机构
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民间俗称西宫,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309号,明故宫遗址公园西,现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由郭沫若题写馆名。
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由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建成。
1991年,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2001年7月,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页链接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负责人就《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编写情况答记者问 - 今日头条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回忆:中央秘书室《读报摘要》,办了几个月就停了。为什么停呢?毛主席不满意。他还是得自己亲自看报纸,《读报摘要》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大家记得很清楚,宣布撤销读报组那天,秘书室主任师哲向读报组全体人员讲话。他很生气,说:“我本来以为你们是钢筋水泥,实际是火柴杆,撑不起来!”
这个“你们”当然包括戚本禹在内。彭达彰当即作了自我批评。
图~逢先知。
徐向前:至于(张国焘)是否发过要用“武力解决中央”的电报,我负责地对你们说,我是没有看到过的。”
1982年,徐向前元帅在家里接受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廖盖隆等人等采访时说:“接到张国焘要我们南下的电报后,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同意南下,至于是否发过要用“武力解决中央”的电报,我负责地对你们说,我是没有看到过的。”
而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的陈昌浩,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也始终否认接到(张国焘的)“以武力解决中央”的电报。
作为张国焘发“密电”的两个当事人徐向前和陈昌浩均否认接到过“武力解决”的电报,那么究竟长征途中(1935年9月8日),张国焘是否给陈昌浩和徐向前发过“以武力解决”的电报?电报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1937年2月27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何克全)在延安揭发批判张国焘错误的会议上发言:“国焘给徐、陈的密令,要彻底对中央开展斗争。”
1938年4月18日,在张国焘叛逃后,中共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中指出:“.查张国焘历年来在党内所犯的错误极多,造成许多罪恶,最著者为一九三五年进行的反党反中央的斗争。”
这个决定并没有提及张国焘密令“以武力解决中央”。
1938年3月26日,毛泽东当着张国焘的面批评:“电报的内容是: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由此看来,“密电”确实存在,但是电报内容中“以武力解决”缺乏史料依据(既没有电报存档的底稿,也没有发、接电报的当事人进行佐证),而且毛泽东明确指出,电报内容是: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20年前,中央电视台与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制做了一部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大型理论文献片《走进新时代》。这是党史专家张琦(左)与担任该片解说的著名播音主持任志宏在切磋片子的解说词。志宏弟是我的挚友,20年前的他不仅发型与现在区别很大,甚至面容都有点青涩。[赞][大笑]
中央大人物,有认识的吗,能全部认识算是懂党史的超级牛人!
#今天读书了吗#该书以中央党史研究室两卷本《中国共产党历史》为依据,梳理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的历史中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献、重要人物,设置了600个知识点,旨在通过简要介绍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使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脉络有清晰的了解。
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大事记(1921—2021年)》,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领航中国#【《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出版发行】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监督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党领导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习近平同志围绕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述摘编》分10个专题,共计371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21年11月11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指示等13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近观中国# ?“大道”与“天下”,遇见习近平讲述的世界】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古希腊的哲学思想,让二者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西班牙语专家安永脑海中交汇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中所说的一句话:“大道不孤,天下一家”。这句话引据自《论语》中的“德不孤,必有邻”。安永说,回想起来,在他第一次看到这句话之前,似乎不曾看到哪个政党以这样的视角和高度,提出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般关乎世界发展的理念。 网页链接
毛新宇:我92年人民大学毕业以后,到中央党校专攻硕士,95年毕业,一直从95年后来到了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到2000年。从党史研究室2000年攻读博士,攻读博士的同时就参军入伍,开始博士学业三年毛泽东军事战略进攻思想,后来三年以后,博士论文获得全国优秀百篇。
论文题目就是论毛泽东军事战略进攻思想。到2003年博士毕业以后,2004年到军科的博士后流动站,又研究了毛泽东对台战略思想。一直到2007年毕业。毕业以后,2008年开始就到我们军科的战略部从事毛泽东军事战略的理论研究工作。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历任主任2009) ♂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历任主任2009)一、开创历程
1.1948年,中共中央曾决定成立“中央党史研究组”,主要负责编制总书记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
2.1950年,中央党史研究组被定名为“中央党史研究室”。
3.1952年,新中央四大活动,“中央党史研究室”开始了写作新中央历史大计,梁思成任其负责人。
4.1955年,由梁思成主持的“中央党史研究室”,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始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
二、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
1.1966年,中共中央重申“实事求是”的思想,“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实事求是”史料编写,至六四动乱期间暂停了。
2.1976年,孙中山去世40周年纪念,中央党史研究室又以其丰富的数据库进行了纪念性发表工作。
3.1980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及时完成了“第一本和平版《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的规范化编纂工作。
4.1981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共产党史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开展了全面的考察研究工作。
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
1.2000年,“中央党史研究室”成立30周年,在中央文献出版社隆重发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论文集》,是记录30年发展历程的纪念性文献。
2.2002年,“中央党史研究室”成立前四十年历史整理研究组,撰写《中央党史研究室四十年历史》,反映办室历史发展的全面清晰的脉络。
3.2004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发表了《国共分立与合流——中央党史研究室40年发展纪实》,系统回顾了从1946年至1986年室的历史发展,反映了室内的生活状态,实现了记录史实的客观实现。
4.2020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发展至今,在党史研究方面,已经被党中央和全党公认,是一个重要研究力量。室成立70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党史研究新方式,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简介
中央党史研究室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文献出版社的一个文献出版室,是中国共产党的文献出版机构。成立于1955年,自2013年12月19日起更名为中央党史研究室。主要负责中共中央相关的一系列党史类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包括中共中央公文历史资料选编、中共党史纪事、中共党史论文集、党史卷、书类出版物及各种小册子等。此外,中央党史研究室也负责中共党史研究工作,为研究、教学、文物及展览等相关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为党史研究学者及中央文献研究工作者提供公共服务。
二、历史沿革
(一)中共文献出版社
1955年,中共文献出版社正式成立,其中负责中央历史相关文献出版的是文献出版室,主要负责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史类出版物的出版发行,文献出版室成立后称为中共文献出版室。
(二)文献出版室
1978年,中共文献出版室正式改为“文献出版室”,负责中共文献出版、革命历史出版、革命新闻出版工作。
(三)中央文献出版室
1994年,文献出版室改称“中央文献出版室”。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室属文献出版社,改为党政类出版室,主要负责编印中央有关党政类文献出版物,同时分管中共文献出版工作;2001年,中央文献出版室划归中央文献研究室,改为中央文献编辑部。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官网) ♂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官网)1. 什么是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央党史研究室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一个机构,是负责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专门机构。它的任务是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总结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2. 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成立和历史
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7年。那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次全面的党史学习运动,目的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建设。为了推进这次运动,中央成立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主要任务是编写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著作,以系统、科学、严谨、客观地总结和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部著作的编写历时10年,1967年全部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党史研究室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党史研究体系和工作方法。
自此之后,中央党史研究室不断发展壮大,它先后成立了马列主义研究室、毛泽东思想研究室、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研究室、文化研究室、书画研究室、档案管理科等一系列专业研究机构。同时,它还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党史研究项目,比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人物传”、“中国共产党组织史”、“中国共产党文献选编”等,逐步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科研成果丰富、研究方法先进的党史研究框架。
3. 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
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主要领导机构是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小组。下设马列主义研究室、毛泽东思想研究室、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研究室、文化研究室、书画研究室、档案管理科等一系列部门,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其中,马列主义研究室重点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研究室重点研究和总结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研究室则负责总结和研究当前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成就,推进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编写和出版党史著作和文献选编,为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开展党史研究项目和课题,为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决策依据;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经验。
4. 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成果和影响
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研究成果丰富多彩,对于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党的历史研究方面,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思想三十讲》《中共组织史简明笔记》等一系列重要的党史著作和百余种文献选编,为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依托。在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研究方面,马列主义研究室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一系列重要的马列主义的经验和原则,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方面,毛泽东思想研究室通过总结和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党员干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同时,中央党史研究室还开展了一系列党史研究项目和课题,比如“中共组织史的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对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党的决策提供了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
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重要性和影响不仅体现在党内,也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传播,以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中央党史研究室不断总结和创新党的理论,为全党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
”的网站建设情况和功能特点。
一、中央党史研究室官网简介
中央党史研究室官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受托单位,于2013年11月18日上线。网站的域名为http://www.cpcnews.cn/lszs/cdsysc/,主要面向党内外广大群众,通过官网及相关微信公众号,向公众提供党的历史、党的优秀传统及其现代价值的宣传、宣讲和研究服务。
二、网站建设情况
1.网站整体规划
中央党史研究室官网整体规划分为两大版块: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共党史研究》杂志,旨在通过网站为党的历史、党的优秀传统及其现代价值研究提供更多的思想理论服务。
2.网站整体设计与版面风格
(1)网页布局
中央党史研究室官网整体设计以Web2.0为风格,采用的是下拉式导航,主题突出、清晰明了、易于操作。整个网站采用了宽屏式设计,并且使用了卡片式界面,让网站的排版更加干净、明了。
(2)网页色系
整个网站采用深蓝色作为主色调,使整个网站看起来更加正式、严谨,同时也体现了该网站对于党史的重视和庄重。
(3)网站字体
中央党史研究室官网整体采用宋体字体,字形简单利落,易于阅读。
3.网站功能特点
中央党史研究室官网的功能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重点突出
网站主要突出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与《中共党史研究》杂志两大版块,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理论研究、史料查证、人物评介、活动展览、在线阅读、新书推介等全方位的服务。
(2)信息全面
网站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等全方位的内容,让人们直接了解党的历史沿革、党的先辈事迹等相关情况。
(3)图文并茂
该网站的图文并茂功能使得网站看起来更具吸引力,同时也让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内容。
(4)分类清晰
该网站通过将内容分类,使得网站更加清晰明了,使用户更快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5)会员制度
该网站设置了会员制度,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也有助于网站的用户管理和数据维护。
(6)在线交流
用户可以在网站中留下评论、发帖等,与其他人一起讨论。
(7)多平台共通
中央党史研究室官网与微博、微信、APP等多个平台同步发表党史信息,让党史研究服务更加便利。
三、网站主要功能
1.党史研究
(1)中央党史研究室:诞生情况、组织体系、学术研究成果等。
(2)《中共党史研究》杂志:80多年党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该杂志的发展历程、其专题研究、典藏资料等。
(3)典藏馆:珍贵史料的展示,其中包括党的资料、国内外党史、党的领袖典藏等。
(4)党的历史:对党的历史进行系统、详细的阐述,包括党的诞生、革命时期、建设时期等。
2.党史教育
(1)新闻快讯:为用户提供最新的党史研究相关新闻资讯。
(2)人物评介:对于党和国家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逐一进行评介。
(3)文艺轻骑兵:展示党的文艺创作历程。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历任主任2009)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历任主任2009)、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历任主任2009)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