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下列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事件,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重庆大轰炸 南京大屠杀 湘西会战 鄂西会战
B.七七事变 重庆大轰炸 湘西会战 百团大战
C.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百团大战 湘
周杰伦歌词含公共基础知识
西会战D.重庆大轰炸 七七事变 鄂西会战 湘西会战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
地铁站务员公共基础知识
国主义侵华的开端。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3.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
公共管理与服务基础知识
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4.重庆大轰炸:中国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
5.百团大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
公共基础知识冲刺
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在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6.鄂西会战:发生在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5月至6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六战区部队在湖北省西部、湖南省北部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7.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我方称“芷江保卫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是
大连的公共基础知识怎么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时间排序正确的是C。
A项的正确排序为: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鄂西会战 湘西会战
B项的正确排序为:七七事变--重庆大轰炸--百团大战--湘西会战
D项的正确排序为:七七事变--重庆大轰炸--鄂西会战--湘西会战
2.(单选题)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表示,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并引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
公共管理专基础知识
来表达其要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富于想象而涵义深刻的名句,下列诗句中与此名句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意指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公共基础知识冲刺技巧
体现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发展的观点。A项:“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出自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意为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永不回还,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以及运动与时空的关系。A项蕴含的哲理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同。
B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意为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未体现哲学原理。
C项:“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主送机关
出自宋代《嘉泰普灯录》,意为千江有水,自然就会映出天上的月亮,万里无云,自然就会显露出万里的天空,此两句是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D项:“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出自唐代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意指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诗中体现的哲理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与题干蕴含的哲学思想相同。
本题答案选D。
3.(单选题)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
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用的到
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A.圣经高于一切
B.上帝永恒
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D.信仰得救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圣经》高于一切”是基督新教路德宗的主张。
B项:上帝是犹太教、基督教信仰的创造宇宙的神,在基督教中,上帝永恒存在。
C项:“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是基督新教的主张。
D项:“信仰得救”是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的主张。“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科学app
拯救,谁将被毁灭”即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本题答案选D。
【背景扩充】
1.路德宗:基督新教三大流派之一,是以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团体之统称,因其教义核心为“因信称义”,故又称信义宗,它是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物,由马丁·路德于1529年创立于德国,这一新的宗派的建立,标志着基督新教的诞生。其特点有:①“因信称义”,主张人们唯有对基督的真正信仰,才能成为义人,即无罪的、得救的
公共基础知识土木工程师
、高尚的、得永生之人、凭遵守律法、道德戒律和外在善功并不能得救。人只有具备了纯正的信仰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外在的善功只是纯正信仰的必然结果。②强调圣经的最高权威,认为《圣经》是上帝的启示,因而是信仰的唯一源泉和准则,一切教义、礼仪和制度均要与之保持一致。③坚持“平信徒皆为祭司”,即每个基督徒在教会中均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都可以担任神职,故不应有任何特权。④从“因信称义”的原则出发,不重视教会的形式和体制的统一,不同的教会制度如主教制、公理制或长老公共基础知识招教笔记
制,在不同的路德宗教会团体中均存在。在北欧该宗拥有国教地位。⑤实行洗礼和圣餐两项圣礼,突出布道和唱圣歌,实行婴儿受洗,认为圣餐礼是神圣的,表明基督真实“临在”于饼和葡萄酒之中。2.犹太教: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拉》(妥拉),即圣经的前五卷书。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
公路运输公共基础知识
且受到尊敬地对待。犹太人以学习及祈祷来侍奉上帝,同时遵行摩西五经上所指引的诫命。与世界上其他宗教不一样,犹太教不欢迎外族信仰犹太教,不主动到外族人中传教,坚持皈依犹太教者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他们“传教”的对象是已经不遵守犹太教规的犹太人。这些人可能是因为居住在没有其他犹太人的地方而入乡随俗,或与外教的人结婚。传教者鼓励他们重新遵守犹太习性。3.新教:亦称基督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包括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
河南高校招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
的新宗派: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随后又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更多宗派。新教又称“更正教”、“抗罗宗”、“耶稣教”。因对罗马公教(即天主教)报抗议态度,不承认罗马主教的教皇地位,故西方一般称基督新教为“抗罗宗”或“抗议宗”。鸦片战争前后,新教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常以“基督教”一词单指新教。4.(单选题)清代,有一商人蔡某的朋友去世了。他差人把朋友的儿子叫来,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对方甚感惊讶和不解。蔡某解释说:“钱是你父亲生前寄存在我这里的
教师编公共基础知识app
。”朋友的儿子问蔡某:“我父亲留下字据了吗?他直到临终也没对我说过这事。钱,我不能要。”蔡某说:“没留字据,但字据在我心中,而不在纸上。”通过上述事例,可以推断:A.在社会生活中,有比金子更可贵的东西
B.不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钱
C.在社会生活中,只有少数人讲信用
D.钱对人们的生活并不重要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通过“没留字据,但字据在我心中,而不在纸上”可以看出:在蔡某看来,归还他人寄存的钱财,靠
李梦娇公共基础知识冲刺二
的不是一纸字据,而是自己心中的诚信,诚信比金子更重要、更可贵。本题答案选A。5.(单选题)“破釜沉舟”是项羽在______前作的战前动员,意在鼓励将士志在必胜,现在作为成语,表示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
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法律
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破釜沉舟项羽在巨鹿之战前作的战前动员。本题答案为B。【背景知识】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 (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 ,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县考公共基础知识买什么书
云南省公共基础知识梳理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