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文学、艺术知识试题及答案(453)

2023-02-06 08:01:47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1.(单选题)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是:

A.从宋朝到现在

B.从元朝到现在

C.从明朝到现在

D.从清朝到现在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自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正式归入元朝版图后,直到现在,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故答案选择B。

【背景知识】

1、唐王朝与吐蕃—

四川省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汉藏关系的开始

当时西藏叫做吐蕃,内部分九大部落,彼此之间征战不断,后来松赞干布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吐蕃各部,建立起一个部落联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为后世藏民传说中的第三十二代藏王,一代英主,需要指出的是,此时吐蕃并不是一个国家,宗赞干部也只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吐蕃通过今天的青海和四川,频繁向内地进犯,一度攻占宝鸡,进逼长安。唐王朝借鉴了汉代与匈奴和亲的经验,试图与吐蕃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而松赞干布因为吐蕃内部形

烟草公共基础知识100题

势不稳,也想得到强大的唐王朝的支持,于是就有了历史上汉藏民族的第一次交往——文成公主入藏。

自此后的一百余年李,唐藩之间使节往来不绝,在《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有191此。在此期间,松赞干布派手下大臣去克什米尔学习梵文,根据藏人的口语发音创制了藏文。至此,吐蕃的历史才有了文字记载。

后来西藏发生了灭佛运动,一些贵族、头人不满于吐蕃赞普对佛教的崇信,买通了刺客刺杀,从此,西藏地区开始了长达四百年的战乱。

2

浙江公共卫生基础知识

、元朝时期西藏第一次从法理角度纳入中国的行政版图。

十三世纪蒙元兴起之时,就把目光投向了西藏。蒙古王子阔端建议经营吐蕃,后来阔端设府于凉州后,派使招吐蕃前来谈判,选定萨迦教派的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举行“凉州会谈”。伺候元朝派官入藏,这样,西藏地区结束了持续四百多年的战乱,并入中国版图。

元代灭宋后,在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西藏归入宣政院管辖。宣政院是中央政府内的特设机构,主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军政

报考公共基础知识复习

大事。

2.(单选题)“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之所以优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桂林属于岩溶地貌

B.桂林属于高山地形

C.桂林的年降雨量特别大

D.桂林的植物种类丰富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别具一格,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

甘肃事业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题

下”的美誉。本题答案选A。

3.(单选题)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从生产工具的发展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刀耕火种、耜耕(“石器耕锄”)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本题答案选A。

【背景扩充】

1.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综合写作

刀耕火种就是在初春时期,先将山间树木砍倒,然后在春雨来临前的一天晚上,放火烧光,用作肥料,第二天乘土热下种,以后不做任何田间管理就等收获了。一般是二,三年之后,土肥就已枯竭,就不能再种植了,而不得不另行开辟。

2.随着大量骨耜和石耜的使用,人们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进入了“耜耕”农业阶段。

3.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战国时期普遍使用铁农具,农业生产力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牛耕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出现和初步的推广,加上

北京市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灌溉和施肥技术的新进展,大大提高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从此,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农业的重要耕作方式。

4.(单选题)昆曲也叫“昆腔”或者“昆剧”。昆曲的鼎盛期是在:

A.宋末元初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清代末期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

赣州遴选公共基础知识

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广受欢迎。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明代末期万历年间,昆曲出现爆发式发展,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剧本,演出也非常繁荣。据记载,当时仅苏州一地,昆曲的专业演员就有好几千人。昆曲发展史上伟大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诞生于此时。他比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大15岁,两人在同一年去世。汤显祖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分享经验

的《牡丹亭》大胆地将闺门少女的爱情幻梦搬上舞台,一经演出,立即引起巨大的轰动。

昆曲的鼎盛期是在明末清初。正确答案为C。

【背景扩充】

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5.(单选题)《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作为中华文化

公共基础知识范围太广

的象征之一,鼎在古代原本是用于(  )的器具。

A.祭祀

B.观赏

C.行刑

D.烹饪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正确答案为D。

【背景知识】

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

公共基础知识教学中国特色

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公共基础知识模考大赛

公共基础知识-四川省情

公共基础知识有公文吗

公共科目经济基础知识

海口公共基础知识

计划生育协会公共基础知识

军转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时间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