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文学、艺术知识试题及答案(236)

2023-02-02 09:35:48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1.(单选题)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以区时为单位的标准时。关于时间,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

A.所有时区都以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为基础

B.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边要比东边晚一天

C.许多国家在夏季人为地把时钟拨快一小时,使用夏令时间

D.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时间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正确: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

医学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为东1~12区,向西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故所有时区都以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为基础。

B项错误: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边要比东边早一天。

C项正确:夏时制,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

中职公共艺术音乐基础知识

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

D项正确:“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一时区都按它的中央子午线来计量时间,即采用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地方平时,叫作标准时。

本题答案选B。

2.(单选题)“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此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郴州市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

nbsp;   )。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杜甫的《登高》,意思是说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体现出了新旧事物的更替。

高校招聘公共基础知识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意思是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这句诗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图景,而没有体现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出自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意思是春天万物复苏,树林里新长的叶子催换着老叶;奔腾的激流中,前面的波浪主动让位给后面的波浪。新叶代替陈叶,

成都公共基础知识分值占比

后波(新事物)前波(旧事物),体现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李白《望庐山瀑布》,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没有体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①③符合要求。本题答案选A。

3.(单选题)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

B.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一战结束

C.凡尔赛和约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D.《乱世佳人》是描写一

高职院校笔试公共基础知识

战的电影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说法正确。十月革命后,苏联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巩固新生政权,同时促使一战结束。

B项说法错误。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C项说法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

公共基础知识报线下班

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D项说法错误。《乱世佳人》是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小说《飘》改编的爱情电影。于1940年1月17日在美国上映。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斯嘉丽与白瑞德之间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本题答案选A。

4.(单选题)下列对有关气候效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阳伞效应是指由于天空中大块乌云的阻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考点总结

挡而削弱太阳短波辐射,使气温降低

B.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性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

C.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透过太阳长波辐射,大量吸收地面短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D.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指海洋因受周围陆地沙漠化的影响,失去了对气温的调节功能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

公共基础知识讲解完整版视频教学

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两者相比,前者大于后者,因此总的效应是使气温降低,这就是所谓的阳伞效应。阳伞效应由大气中的颗粒物引起,并非A项中所称的“大块乌云的阻挡”,A项错误。

B项: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也成为城市热岛效应。B项正确。

C项: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

公共基础知识买粉笔

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C项中称“太阳长波辐射”“地面短波辐射”错误。

D项:海洋沙漠化效应也称为海洋荒漠化,是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及沿海地区)生产力的衰退过程,即海洋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海洋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输入海洋的污染物的大幅度增加。D项中称海洋受周围陆地荒漠化影响的说法错误。

本题答案选B。

5.(单选题)划分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是哪类才考的

史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客观标准是:

A.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问题

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C.物质派生意识,还是意识派生物质问题

D.世界是否联系发展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以为人所认知的。世界是物质的,若我们的思维,意识可以正确的反映物质世界,则我们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这个世界是可知的。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可名状,是不可知的,是时刻变化着的。

公共基础知识学习方法高中

我们的思维无法正确反映物质世界。(即我们无法了解认识知道这个世界)

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本题答案为B。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必背下载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