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建国以来曾出现过不少脍炙人口、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
①《歌唱祖国》
②《我们走在大路上》
③《在希望的田野上》
④《春天的故事》
上述歌曲按诞生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①《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曲,创作于1950年,是著名的爱国歌曲。
②《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李劫夫于1962年作词谱曲的一首红色经典歌曲,鼓舞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干劲。
公务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③《在希望的田野上》由陈晓光作词,施光南作曲,创作于1986年,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深刻变化。
④《春天的故事》由蒋开儒和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董文华演唱,创作于1998年,描述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故事。
故正确排序为A。
2.(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高度即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我国海拔高度以东海海面为零点
B.中国、挪威、印度尼西亚均拥有上千个大小岛屿,可称为“千岛之国”
C.港口按照用途,可分为海港、河港、湖港及水库港四种
D.印度半岛又称“
河南省《公共基础知识》
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选项错误。目前我们计算的海拔高度都是以青岛的黄海海面作为零点算起。
B选项正确。“千岛之国”除了选项中的中国、挪威、印度尼西亚之外,还有马尔代夫、菲律宾等国。
C选项错误。港口按照用途可分为商港、渔港、工业港、军港、避风港。按港口所在的地理位置可分为海港、河港和湖港及水库港。
D选项错误。印度半岛是世界第二大半岛。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本题正确答案为B。
【背景扩充】
教师应聘公共基础知识题
海拔零点,是海拔的起点,又叫做水准零点,也是测算海拔高度的基准点,指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
3.(单选题)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D.任何事物之间
六天能学好公共基础知识吗
都存在联系【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量变)引发“一起严重事故”(质变),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本题答案选B。
4.(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应正确的有( )。
A.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王昌龄
B.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C.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元结
D.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白居易
【答案】BC
【事业单位考
山西省公共基础知识app
试网(sydw.cn)解析】A项对应错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其一》,意思是这一草一木是有自己的本心的,它们并不需要美人来折取它,而求得别人的欣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B项对应正确。“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代李白的《关山月》,意思是一轮明月从山间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与戍卒的遭遇,表达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深刻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C项对应正确。“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速记口诀公共基础知识
”出自唐代元结的《贼退示官吏》,意思是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这首诗揭露了安史之乱之后,官吏对人民横征暴敛的罪行,是一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作。D项对应错误。“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西施咏》,意思是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这首诗借西施从平民到宫廷宠妃的历史典故,揭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并表达对小人的嘲讽,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
本题答案为B、C。
5.(单选题)在建的中巴铁路北起中国新疆喀
岩土公共基础知识
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修建该铁路难度比较大,因为沿线地区:A.气候高寒,冻土广阔
B.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C.连接内陆与太平洋,工程最大
D.有印度河流经,洪涝灾害频发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中巴铁路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经过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所以沿线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B项说法正确。
A项说法错误,中巴铁路沿线地区气候高寒,存在一部分冻土区域,巴基斯坦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没有冻土。
C项说法
中考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错误,中巴铁路连接内陆与太平洋,工程最大,表述正确,但不是该铁路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D项说法错误,印度河主要流经南亚西北干旱地区,很少发生洪涝灾害。
本题答案为B。
大学生到村公共基础知识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