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题及答案(753)

2023-01-27 11:04:17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1.(单选题)某中学生在上网查询资料时,发现有人利用国际互联网泄露国家重要的经济情报。他及时将此事报告给有关部门。这名中学生履行了(  )。

A.维护祖国安全的义务

B.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C.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D.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题干中有人利用互联网泄露国家重要经济情报,这样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进而对国家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该中学生的行为是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无关。

因此本题答案是B。

2.(单选题)《

公共基础知识与行测常识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  )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小时。

A.9,48

B.9,45

C.8,44

D.8,40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本题答案为C。

3.(单选题)甲向乙索要到期借款1万元,乙没有现金,便将一张可透支10万元的信用卡交给甲,让甲自己取1万元,甲得卡后,通过ATM机取出1万元,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去商场

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文章

用该卡消费9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

A.侵占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信用卡诈骗罪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

黑龙江公共社会基础知识

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题中甲冒用乙的信用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去消费,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本题答案为D。

4.(单选题)17岁的甲因抢劫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在执行完毕后第三年又因盗窃罪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构成累犯

B.甲在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时,同时符合相应条件可以对其宣告缓刑

C.甲在被执行两年有期徒刑时,同时符合相应条件下,不可以对其宣告假释

D.对甲的抢劫罪量刑时,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错误,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

据《刑法》第六十五条的有关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甲犯罪时不满18周岁,不构成累犯。

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缓刑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C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

历年沧州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甲属于可以被假释的范围。

D项正确,甲17岁犯抢劫罪,属于刑法中规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

山西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量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本题答案(表述正确的)为B。

5.(单选题)刘小光在其网络微博中散布谣言,谎报出现险情,并从中

特库咸宁公共基础知识

大肆牟利而被捕,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前,处于“被告人”角色的刘小光应被称之为(  )。

A.被告人

B.犯罪嫌疑人

C.重大嫌疑分子

D.犯罪分子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犯罪嫌疑人,是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的法律上的称谓。被告人,是在审判阶段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的法律上的称谓。办案机关为人民法院。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区分以人民检察院正式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为分界线。但要注意的是,在刑事自诉案件中没有犯罪嫌疑人的称谓,而统一称为被告人。

重大嫌疑份子是指嫌疑很大的人。违反中

医学相关知识公共基础知识

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所有各国公民,都属于犯罪分子。

在本题中,刘小光在被提起公诉前,是犯罪嫌疑人。本题答案为B。

做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软件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