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科技知识试题及答案(36)

2022-12-29 10:05:48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1.(单选题)下列有关我国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B.地形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

D.有塬、梁、茆、川等多种地貌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正确,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

B项错误,地势高亢,河谷深切,谷坡陡峭是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C项正确,

公共基础知识不考了么

黄土结构为“点、棱接触支架式多孔结构”,土体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黄土中细粒物质如粘土、易溶性盐类、石膏、碳酸盐等在干燥时固结成聚积体,使黄土具有较强的强度,而遇水后随着矿物溶解与分散,土体会迅速分散、崩解。黄土的抗侵蚀能力很弱。

D项正确,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上地表景观多种多样,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等。

本题答案(不正确的)为B。

2.趵突泉,古称泺水,将其改为现名的是宋代的曾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泺水,古水名,源出今山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02讲

东济南市西南,北流至泺口入古济水。泺的一个意思是湖泊,古代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之源以“趵突泉”的名称。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趵突泉南边的大街据此起名叫泺源大街。本题判断为正确。

3.铜是人体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钾、氮、钙、磷、镁、钠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

公共基础知识内容审核工作

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其中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参与氧气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负责把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并将组织细胞所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本题判断为错误。

4.(单选题)中国绘画史上,被誉为“画圣”的是(  )。

A.顾恺之

B.陆探徽

C.张择端

D.吴道子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誉为“画圣”。吴道子善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其笔下人物,

公共基础知识问答题题库

大袖飘飘,线条流转,有“吴带当风”的美誉,传世作品有《送子天王图》等。本题答案为D。

【背景知识】

顾恺之,东晋杰出画家、诗人,因他对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被称为画绝、文绝和痴绝。其画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等堪称珍品。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期画家,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其将张芝的草书运用于绘画之中,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

张择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画家,其他作品大都失传,存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

5.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公共基础知识赵陈吴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小孔成像指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不是光的折射原理。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本题判断为错误。

贵州大学所考公共基础知识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