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选题)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维护了个人的人格尊严,并将有力遏制各种“人肉搜索”、非法侵入他人网络账户、贩卖个人信息、网络电信诈骗等现象。由此可见( )。
A.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B.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受到国家保护
C.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D.公民权益的实现具有法律保障
【答案】CD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维护了个人的人格尊严,并将有力遏制各种“人肉搜索”、非法侵入他人
福建公共基础知识题型比重
网络账户、贩卖个人信息、网络电信诈骗等现象,这说明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公民权益的实现具有法律保障。故CD项正确。A项,题干没有体现。
B项,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国家保护,故表述错误。
因此选择CD项。
2.(单选题)李某因与男友孙某感情不和,李某晚尾随孙某,欲杀害孙某后自杀,在捅了孙某数刀后李某心生悔意,将孙某送医救治,孙某经抢救后无生命危险。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
公共基础知识必须学的是
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题干中,李某捅了孙某数刀后,心生悔意,将孙某送医,最终孙某无生命危险,犯罪分子李某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属于犯罪中止,本题答案为C。
3.(多选题)路人甲、乙因身体互碰而争执,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部分题库
因恶语相向而互殴。公安机关分别作出对甲拘留15天、对乙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甲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查发现,甲、乙对互殴均有责任,损害结果也相当。则法院可以作出的判决有( )。A.撤销公安机关对甲的处罚决定
B.变更公安机关对甲的处罚决定
C.撤销公安机关对乙的处罚决定
D.变更公安机关对乙的处罚决定
【答案】A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第五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对原告度的处罚,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除外。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对行政机关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镇吗
未予处罚的人直接给问予行政处罚”。故AB项符合要求,CD项不符合要求。因此本题答案是AB。
4.(单选题)我国法律规定,年满( )的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年满16周岁
B.年满18周岁
C.年满14周岁
D.出生之日起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三条(《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本题答案为D。
5.(单选题)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
A.1689年英
公共基础知识试卷题量
国《权利法案》B.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指1787年由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1789年3月4日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与制衡、人民主权、限权政府、联邦和州的分权等原则。本题答案为C。
【背景知识】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但并非是宪法。
《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
当兵需要考公共基础知识
本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历史学家常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是德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宪法,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公共基础知识1和2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