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法律常识之公务员法

2022-11-24 08:11:11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一、公务员的范围

(一)公务员的条件

(1)依法履行公职公共基础知

;(2)纳入国家行政编制;(3)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注意:国企、事业单位、人民团公共基础知

体中的工作人员以及机关中的工勤人员不是公务员。

(二)公务员的组成

在我国公共基础知

,公务员有七大类,包括党、人大、政协、政府、民主党派的机关中的工作人员以及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公共基础知

二、公务员的录用

1、选任制。政府组成人员、法官、检察官由本级人大或者人公共基础知

大常委会任免。

2、委任制。对助理审判员、助理检察员实行委任制,由所在机关任免。

公共基础知

3、录用制。副主任科员及以下的非领导职务(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录用公共基础知

,试用期为1年。但是有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不得录用:(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受过开除公共基础知

处分的。

4、聘任制。专业技术职位、辅助职位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聘任公共基础知

制,试用期为6个月。聘任合同期限为1~5年,须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涉密职位不能实行聘任制。

公共基础知

三、公务员的职务交流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公共基础知

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公共基础知

1、调任。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公共基础知

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2、转任。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公共基础知

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务内进行

3、挂职锻炼。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公共基础知

,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公务员在挂职锻公共基础知

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四、公务员的考核

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公共基础知

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对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公共基础知

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公共基础知

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定期考核被评为不称职公共基础知

的予以降职。

五、公务员的奖励

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公共基础知

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公共基础知

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对受奖励公共基础知

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予以表彰,并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给予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奖励,按照规公共基础知

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或者审批。

六、公务员的行政处分

(一)处分的设定

公共基础知

由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的决定设定。

(二)处分的内容

警告(6公共基础知

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24个月)、撤职(同时降级,24个月)、开除。公共基础知

(三)处分的效果

1.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

2.记过公共基础知

、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3.撤职的,同时降级。

4.行公共基础知

政机关经法院、监察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依法认定有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公共基础知

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5.受处分的公务员在处分作出之前已经退休公共基础知

的,不再给予处分;但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相应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6公共基础知

.受处分的公务员在处分作出之前已经被判刑、罢免、免职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仍然要给予处分。

公共基础知

7.被列入处分调查的公务员在调查期间,是否继续履行职责视情况而定;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任免机关公共基础知

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并不得交流、出境、辞职或退休。

注意:处分解除后,晋升工资、级公共基础知

别和职务不受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七、公务员的兼公共基础知

职禁止

公务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不得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如果公共基础知

确因工作需要须在机关外兼职的,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公务员辞职或退公共基础知

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3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2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公共基础知

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八、公务员的回避

公共基础知

(一)任职回避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公共基础知

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有直接上下级领公共基础知

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公共基础知

(二)地域回避

地域回避是指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公公共基础知

务员不得在原籍和成长地任职。

(三)公务回避

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公共基础知

的过程中,遇有法定情形,避免影响正当履行公务而进行的回避。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公共基础知

回避:

1.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2.涉及与公务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公共基础知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的亲属的利害关系的;

3.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公共基础知

情形。

公务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本人应当申请回避;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其他人公共基础知

员可以向机关提供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况。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作出是否回避公共基础知

的决定,也可以不经申请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九、公务员的辞职与辞退

(一)辞公共基础知

1.自愿辞职

公务员需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对普通公务员的辞职申请,公共基础知

任免机关将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审批;对领导的辞职申请,任免机关将在收到申请之日起90日内审批。公共基础知

2.引咎辞职

领导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公共基础知

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职。不辞职的,任免机关应当责令辞职。

3.不得辞公共基础知

职的情形:

(1)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

(2)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公共基础知

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

(3)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公共基础知

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4)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公共基础知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二)辞退

公共基础知

1.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1)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公共基础知

(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3)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公共基础知

、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名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4)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公共基础知

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5)旷工公共基础知

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公共基础知

2.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务员,不得辞退:

(1)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公共基础知

力的;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性公务员在孕期、公共基础知

产假、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