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要是应景,也会回答:“呔!无名鼠辈,吃我一枪!”
然后两人就出来装模作样地比划比划。
深受演义之害的还有战国时代的日本人,万历三大征之抗倭援朝时,据说也有一位痴迷于“三国演义”的日本铁粉,走向阵前大喊了一声:“谁敢和我来一场一骑打?”
“一骑打”就是日语里的单挑的意思,这位等待明将上前单挑的倭人武士,等来的却是明军发射出来的漫天飞舞的散弹,他的身体一会就被打成了蜂窝。
在古代大部分的战场上,武将单挑从来都不是一种正常选项,大约只可用于调剂心情,要是拿它当决定战争胜负的法宝,这些武将的翻台率未免太高,好不容易混到这个不需要冲锋陷阵的位置上,谁也不会傻到命都不要。因此所谓的单挑,只能是少年郎之间的儿戏。
在早期春秋之前,诸侯国数千的时代里,诸侯国之间的纷争也相当于所谓的“村战”,这时候两方如果没有太多仇恨,放弃群殴路线,从各自阵营中选拔出两个人来单挑对垒,以二人之间的胜负作为纠纷的评判结果,是一种性价比不错的明智选择。
但自从兵家起势,有了“兵者,诡道也”的唯结果论,公义的过程便沦为一种简单的装饰物,可以有,有了很好,但没有这种装饰物的“无义战”才算是回归正常逻辑。
后世的楚汉之争中,项羽念及天下苍生叫板刘邦、隋朝史万岁与突厥人的单挑,都是对这种原始战争的致敬。可惜刘邦才不搭理你这一套,可惜最后赶走突厥人的还是无定河边的累累尸骨。
中世纪的禁弩令看起来像是保护骑士,其实更像一种同宗之间的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政策,跟异教徒之间,政策仍然是要被放宽,该怎样无情还是怎样无情。
除了在两军交战前双方事先达成默契,两边的将领也都自恃自身勇力,这种个别性的单挑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鼓舞士气的作用,但不管是胜是败,不会改变战争的结果。
演义中的武将为什么喜欢单挑?
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为什么电视里老是喜欢播出抗战神侠剧?还不是为了收视率高!老百姓就爱看爱听这个!
单挑精神直到现在也仍有市场,伊战之前,在美军大军压境时,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对媒体放声,表示美伊双方应该各派出一小队代表,由安南做裁判,武器由对方选,老萨与小布单挑,他自己与老心脏病号切尼单挑......以此来挽救美伊双方的人命。公共基础知识学不塌等
他的对手假装没有听到这个建议,这令后来死于绞刑的他心心念念间颇为遗憾。
公共基础知识学不塌等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