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个人仰望天空,不读书的人看到的只是星星、月亮,而读过一些书的人却能透过天空看到宇宙的浩瀚,思考宇宙背后的真相,学的越多,越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奇妙,大到银河系,小到我们身体里面的细胞。
那怎样从外界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呢?
渠道太多了,你可以怎样提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通过看书、刷微博、微信,也可以看新闻、看各类公众号,或者通过
各种知识付费的APP,听微课、看直播、学演讲,下载各类学习APP软件,象喜马拉雅、荔枝、慕课等知识类内容软件。
想要跟上时代真不是难事,从获取的知识量来说也不错,从学习知识的深度来看内容也丰富,但就是觉得学了后,老是记不住、讲不出、更用不出来,学了和没学自我感觉区别不大,很是困惑,纠结,学了这么久没有成就感。
好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小编绝得这不单纯是记忆力差的原因,更主要是学习总是停留在低效的状态。
那到底怎样才能高效的学习并掌握知识呢?
通过做笔记,常复习吗?
现在人工智能都这么热了,连计算机都说自主学习,深度学习了,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单纯的记笔记阶段,那高效学习从何谈起,没有工具怎么高效?
任何学习过程进行拆解后,一般也就这三个过程:
1、开放大脑
2、放入知识
3、提取知识
把这三个过程进行梳理,做好每个过程的知识管理细节,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
一、开放大脑
有位互联网精英说过这样一个意思,人的学习分为四个层面: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知道自己知道
4、不知道自己知道
仔细品味这4句话,感觉学习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过程就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是说拿到书就看,盲目的看,盲目的学,而是要知道学习的方向,有针对性的学习。不能只看自己感兴趣的,只看自己能看懂的。这种状态下就是还没有开放大脑,没有为学习做好准备,高效学习更无从谈起了。
这种状态很可怕,大部分人都还没意识到自己处于这种“无知”的状况下,总觉得自己读了不少书,知识量还是不错的,自己不会是没开放大脑的人。
也许“无知者无畏”比较能说明这个情形吧!
二、放入知识
认识自己的无知后,那就会谦虚下来,摆正态度,以积极热情的心志去学习,开放大脑后进入了放入知识的阶段。
这个阶段要注意的是对知识的吸收要有所甄别,不能把所有的都吸收进来。
一切所能看到的、感知到的、闻到的、碰到的都是信息,信息是多样的,比如看到广场上的大妈在进行广场舞,也有碰到路上行人在吵架的,各种新闻信息呀,各类短视频呀,这些都是信息。
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要放入知识库中,只有那些有规律的、有一定系统的、被人所验证的概念、方法之类,才是我们要放入知识库的对象。
大脑对这些信息要进行过滤,剔除无效信息,放入有用知识,形成个人知识库,达成图书馆的作用。
那对这些知识怎么进行归类管理呢?如没有一定的方法,只知放入,那到第三阶段的提取时就会非常低效了。
互联网时代用好工具很重要,我们可以借助各类知识管理工具,对各类知识进行分门别类,打上各种标签,对知识间的关联进行标记,通过主流的知识管理APP软件进行重整知识库,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方便记忆提取。
三、提取知识
放入知识阶段,如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结构化处理,那提取知识阶段就会高效顺利了。
知识爆炸时代,个人知识库也是海量级了,如不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那提取就会很困难,知识一放入就没有以后提取的可能了,被太多的信息淹没了。
什么是知识的构化处理呢?
举个例子,一辆汽车有大量的部件构成,拆解汽车后就是一个一个零部件组成,我们对知识
放入知识库时,也需要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关联,打上各种标签,形成内部的逻辑关联,这样在提取时才能通过关联标签等方式快速获取知识,高效的学习。
把学习过程拆分为这三个阶段,逐步锻炼自己的知识吸收消化能力,用好知识管理工具,让自己的学习更高效不是难事!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