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复习资料及试题(302)

2023-03-08 11:44:07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复习资料及试题(302)

一、市场配置的含义

市场配置即市场调节,是指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也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是一种事后调节。

二、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有机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的机理。

在市场机制中,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机制。

1.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反映商品市场上产品的供求同价格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行,它通过市场价格信息来反映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达到资源配置。另外,价格机制还可以促进竞争和激励,决定和调节收入分配等。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础,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机制。

2.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反映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它通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形成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通过价格、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等市场信号来调节社会生产和需求,最终实现供求之间的基本平衡。

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是同一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二者在功能和作用上是一致的。

3.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反映的是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引起竞争的直接原因正是不同生产者在交换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差别。

4.风险机制

风险机制反映的是经营利益与经营风险(亏损、破产)之间的相互联系。

风险机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风险来实现的。实行企业破产是风险机制的最高层次的作用形式。

三、市场配置的优缺点

1.市场配置的优点

第一,强有力地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改善管理、采用先进技术,从而推动生产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二,促使资源向效益更好的环节集中,促进效率和效益提高。

第三,灵敏快捷地提供大量的市场信息,有效引导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从而推动社会资源、生产要素沿着市场需要的方向合理流动。

第四,按生产要素贡献和市场效率分配,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2.市场配置的缺点

第一,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

第二,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内独自从事经营活动的因而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的,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什么有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

第三,滞后性。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升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给的决定。

【试题练习】

(单选)市场实现资源配置主要通过________实现。

A.科技和经营管理的进步 B.经济立法和执法

C.价格、供求、竞争机制 D.维护市场秩序

【答案】C。解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故本题答案为C。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